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制约与促进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二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即教育的社会功能。经推算,美国1929~1957年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

教育社会发展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制约与促进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二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一)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办教育需要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条件,而这些东西来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总的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所提出的要求。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社会必须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结构,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如大、中、小学的衔接关系,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比例关系等。产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才,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教育内容需不断调整与更新。同时,生产力的提高也在不断地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更新与发展。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虽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生产力,教育思想、内容、手段等将会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当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时,受到文化交流、社会转型或者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方法可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具体体现在: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之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

深度链接

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是人的资本形态。

倡导该理论的学者尤其重视教育投资的作用,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包括像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等。经推算,美国1929~1957年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3%。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具体表现在: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通过学校的科学研究能够产生新的科学技术。这在高校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又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在同一政治经济制度下,各国的教育虽然也有差异,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有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法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有享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可以说,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的丰富程度,但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选取哪些来作为学校受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则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例如,我国古代教育的基本内容为儒家的伦理、政治观点,即“独尊儒术”。资本主义教育通过专门设置“公民课”“宗教教育”向年轻一代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宗教精神,并且利用国家机关建立教材审批制度等干预、控制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大量依据一定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靠教育。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播、灌输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而且通过在校师生的言论行动、学校的教材和刊物向社会宣传一定的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借以影响群众,影响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面貌等,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起着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www.xing528.com)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首先,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的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其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三)教育与文化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例如,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反映在人才培养上,强调教育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

(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知识及其来源的认识,在教育上影响着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由此决定了人们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应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传递和保存文化。

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传承文化,为特定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文化的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

(2)传播和交流文化。

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促进文化的优化与发展。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使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补充,使得各民族文化精华汇合、交融起来,逐渐形成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这是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明的过程。

(3)选择和提升文化。

文化选择,是对某种、某部分文化的吸收或舍弃。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以及教育自身的需要进行的,在这两方面价值取向指引下,正确的、合理的文化选择,将极大地促进教育与文化的同步发展。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改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4)更新和创造文化。

教育为文化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大量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教育使得文化更具有生命力;教育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原生文化在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激发出文化创新的生机和动力。

(四)校园文化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校园设施就属于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

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规章制度等。校园文化重在建设

校园文化主要有三个特征:1.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2.渗透性。校园文化存在于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和员工的观念、言行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3.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缔造的,相沿成习,代代相传。

(五)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的数量影响教育的发展水平与质量。

(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发展水平与质量。

2.教育的人口功能

(1)减少人口增长。

(2)提高人口素质。

(3)改善人口结构

(4)促进人口流动。

(六)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般说来,教育为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为一定社会的文化所影响。但是,教育又常显示出其自身所特有的形式和发展轨迹,从而决定了教育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教育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不仅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且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有着渊源,这就是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不仅受到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制约,还受其他意识形态,如政治思想、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