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粉画的观察方法与整体意识相关

水粉画的观察方法与整体意识相关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绘画中,我们将其称之为观察。要想画好色彩,首先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一种典型的孤立、局部的观察。用联系的、比较的观察方法更容易快速获得物象的全貌。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树立整体意识上,并结合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整体观察的方法融入自己的潜意识。同时根据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与理解,把握住大的黑白灰关系,将对象的层次进行概括、对比,使画面效果丰富多彩。

水粉画的观察方法与整体意识相关

色彩是源于观察的艺术,绘画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从眼睛到心灵再到手的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事实上,从你的眼光接触到被描绘的对象那一刻起,绘画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了,从这个角度上讲,可以说,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是最终形成画面效果的先决条件。要学会如何去画,首先要学会如何去观察。

可以说,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色彩画家,首先要具备一双敏锐的眼睛。常人往往对观察对象上美妙的色彩变化熟视无睹,而一个训练有素的画家却能够将这种美发掘出来。在绘画中,我们将其称之为观察。但是,敏锐的观察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方法而获得。要想画好色彩,首先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学者在一开始观察对象时,往往局限于关注对象中的单个物体,或是一下子将目光放在观察对象中最主要的物体的细节上,常常是盯住一点不放,只看某一色块和明暗。当目光离开这一物体转换到另一物体上时,又抛开了刚刚注视过的物体。这是一种典型的孤立、局部的观察。这种观察反映到画面上就容易出现“孤立”“局部”“琐碎”“平均”等问题。要纠正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在观察时,去关注颜色之间的联系,关注色彩之间的关系。

在观察时,要有一种“一览无余”的感觉,而不是一眼盯住局部,而要仿佛一下子看到整张画面的色彩总体面貌。我们称之为“第一印象”。用联系的、比较的观察方法更容易快速获得物象的全貌。

学习色彩的初期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比较和联系的方式进行观察,克服局部观察的不良习惯。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树立整体意识上,并结合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整体观察的方法融入自己的潜意识

1.比较观察法

也许有人会问,都说要比较,但到底要比什么?其实,色彩中的比较除了素描意义上的大小、形状、质感等概念的比较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色调、明度、冷暖、色相等色彩语言的比较。

比色调:色调是指各种颜色不同的物体所构成的色彩在明度、冷暖、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总倾向,也指一幅画的主要特征。大的色彩效果,是一幅画的总体面貌。调子之间的比较,目的是为了确定调子的明度、冷暖和色相的倾向,使描绘内容有一定的气氛特征,统一本来彼此不协调的色彩。调子起着色彩的支配作用,色调不统一时画面会产生紊乱。因此,首先要看到一个整体的、和谐的大小色块所组成的总的色调特征;其次把对象、光源、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全面地观察比较,在整体比较中捕捉色彩。如早上的景物,受光面在阳光色的暖调之中,暗面受天光影响而统一于冷调之中。当冷暖调不明确或较乱时,色调也不统一。

比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差别,即深浅变化。色彩的差别包括单个物体色彩的深浅变化和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在比明度时一定要把重的颜色找出,再把亮的颜色找出,然后由深到浅排列,在画中建立一个次序。同时根据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与理解,把握住大的黑白灰关系,将对象的层次进行概括、对比,使画面效果丰富多彩。如画面缺乏深色或亮色就造成画面“灰”,层次没有概括或过多会失去对象本质的真实感。(www.xing528.com)

比纯度:纯度又称彩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比较纯度时要能够快速辨别出静物中纯度最高的色彩以及最灰的色彩。纯颜色之间以及灰颜色之间也都会有纯度差别。纯度对比常常用来强调色彩的鲜亮。比如在鲜亮的水果旁搭配相应的灰色块,从而使水果的颜色感觉更为饱满。纯度对比运用得当会使画面感觉上较为生动。

比冷暖:冷色与暖色是人们的生理感觉和感情联想。色彩的冷暖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两种色彩相比较是决定冷暖的主要依据。没有暖的对比,冷色也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色彩的冷暖感觉是通过整体分析比较而得出的,一般情况下,暖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暖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冷色倾向;冷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冷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暖色倾向。

比色相:色相是指颜色的相貌差异。色相的比较一般较为直观。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讲,明度接近时比冷暖,冷暖接近时比明度,明度和冷暖都比较接近时就比色相。

2.立体观察法

几乎所有人在画第一笔色彩时都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平涂的方式来作为表达的手段。这一方面固然是和绘画技术的不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观察上的“平面化”的问题。

在观察时,要认识到物象是处在一定的空间状态之中的。这一点在风景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近处的色彩对比比较清晰而明确,而远处的色彩由于空间渐远而渐趋模糊。事实上,在静物中这种差别也是切实存在的。能够敏锐地观察到这种差别,就能比较好地解决色彩写生中的色彩纵深和空间感的问题。将色彩放到空间中观察,不仅要看到区别和联系,还要看到空间和纵深。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现好写生时“看不见”的那部分内容比“看得到”的那部分内容更有难度。注意到这一点,也就不再会将背景部分看成是无关紧要的。将对象放在具体的空间中去观察,既要看到透视,又要看出虚实,同时还要注意物体由于距光线远近而产生的色彩差异。这样,“空间感”就会呼之欲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