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关系

后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关系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排列在前3位死因中的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其致病因素多与生活方式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部致死因素中约占60%。生活方式是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体育锻炼这三大影响因素的综合表现,最终反映在人体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上。

后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关系

遗传对体质的影响,只是提供了可能性,而体质强弱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后天的环境条件。在后天的环境条件下,影响体质的因素很多,诸如生态环境、劳动条件、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卫生和体育锻炼等。

1.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因素是指人类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因素,如阳光、空气、饮用水等基本条件,气候与季节的影响以及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有的为人的生存与体质发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有的可能起危害作用。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因素是指影响人类日常生活的社会因素,它包括人类社会为之提供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其中,饮食营养状况是影响体质强弱的基本社会因素。同样,医疗措施、心理调节及其他与生活有关的社会因素,也均对人的体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文明社会不断进步,为了有效地增强体质,还必须适当地从事体力劳动,参加文化娱乐活动,调节生活节奏,减少精神压力,排除情绪干扰,提高适应能力

3.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提高大脑神经活动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工作的耐久力。能使神经细胞获得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的供应,转移神经系统过度紧张,从而消除疲劳,清醒头脑,敏捷思维。体育锻炼也能提高人体循环、呼吸和运动系统的功能。例如,增大每搏输出量,能较快地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锻炼后恢复也较快;能增大肺通气量,提高供氧能力;经常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促进骨骼生长,骨横径增粗,骨髓腔增大,骨密质增厚,骨重量增加,能使肌纤维变粗,增加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体育锻炼还可推迟人体衰老等。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体育锻炼可增加体内一氧化氮的产量,促进血管扩张,从而有助于血液循环。

4.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和生活意识。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就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善怒而安居,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显然,人们早已知道生活习惯、规律、意识等与健康有关。

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死因普查的情况已和西方发达国家接近。排列在前3位死因中的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其致病因素多与生活方式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部致死因素中约占60%。有关专家提出排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心胸开阔,情绪乐观;

(2)劳逸结合,坚持锻炼;

(3)生活有度,定期体检

(4)营养适当,防止肥胖;

(5)不吸烟、不酗酒

(6)家庭和谐,适应环境;

(7)与人为善,自尊自重;

(8)讲究卫生,注意安全。

生活方式是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体育锻炼这三大影响因素的综合表现,最终反映在人体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上。由于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机体,一方面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种种物理的、化学的、信息的交换,维持体内外平衡;另一方面,机体自身也在完成一系列生命现象,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防御侵袭、免疫反应、修复愈合、再生代偿等,并严格按照亲体的遗传模式进行世代繁殖。

◎思考题

1.什么是生活方式?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表现形式?

◎本章主要名词概念

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残缺),而是保持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处于完好(美)的状态。

体质(Fitness):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生活方式(Life style):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规律和生活意识。(www.xing528.com)

◎本章小结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一体完好的正常状态。由于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所以健康正常状态代表生命有机体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及其自身在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进化演变与再生代偿进程中所呈现的一种动态的并非静止不变的平衡状态,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综合概念,并随着人类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逐步深化。

◎本章习题

1.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2.如何衡量评价一个人的健康水平?

3.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或程度如何测量?

◎小组讨论

主题: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针对在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设计一个问卷调查表。

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饮食行为、食物来源、食物和饮料种类、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设计,包括个人姓名、学号、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脉搏血压和裸眼视力等基本信息。

图1-1为在校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

图1-2和图1-3为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检测表。

图1-1 在校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

图1-2 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检测表(一)

图1-3 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检测表(二)

◎课外阅读参考文献

[1]William Kane,Peggy Blake and Robert Frye Understanding Health[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82.

[2]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组编.健康新主张[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注释】

[1]健商是加拿大华裔学者谢华真首创,著《健商HQ》一书。

[2]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的宪章,1948.

[3]张铁民.健康论[J].中国健康教育,1992,8(12):20-24.

[4]路锋辉.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研究——基于体育课程的评价指标构建[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