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与动物关系中的规范及其优化

人与动物关系中的规范及其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文化和宗教的规范和价值观的制约,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应如此。因此,全健康需要思考人与动物关系的规范问题(价值观),重点是改善动物保护和福利。与印度教和耆那教相比,佛教要求尽量不要伤害动物。综上,当代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两极分化的,即对牲畜的无情剥削和宠物的人性化。另一方面,人和一些动物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宠物猫、狗,人类将这些动物拟人化,视其为家庭成员。

人与动物关系中的规范及其优化

把人与动物健康作为提升整体健康的目标,必然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和纽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文化宗教的规范和价值观的制约,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应如此。驯化野生动物人类最基本的文化成就之一,利用动物狩猎和饲养牲畜对人类的发展和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全健康概念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性问题,如动物观的文化差异及相关评价。因此,全健康需要思考人与动物关系的规范问题(价值观),重点是改善动物保护和福利。全健康意味着人、动物和环境要相互作用,这需要应用系统研究方法来研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复杂性[8]

埃及人将人和动物视为“上帝的同一信徒”,当代的富拉尼人在西非的创造神话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印度医学则受到关于动物和人之间轮回和转世的信仰的影响。根据印度教灵性的各种流派,人和其他生命形式之间没有区别。所有的生命形式,包括植物和动物,都拥有灵魂。这意味着人可以作为动物重生,反之亦然。这种思维方式极大地影响了人对动物的认知和处理方式。与印度教和耆那教相比,佛教要求尽量不要伤害动物。佛教徒平等地对待人和非人动物的生命。在这个方面,观察一个简短的历史和文化演变过程最让人深受启发[16-18]。《圣经》称人类和陆生动物是在同一天被创造的,安息日的规定也暗示了牲畜的休息,这表明了犹太教基督教《圣经》中强烈的共同创造的态度。在《古兰经》中,动物被认为与人的关系密切[12]。综上,当代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两极分化的,即对牲畜的无情剥削和宠物的人性化。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动物福利相矛盾的困境中,文化、宗教及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而影响着人与动物健康更密切合作的潜力。

当代社会,动物被视为是具有高情感价值的人类亲密伴侣,如猫、狗等宠物,或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简单猎物,如鸡、鸭、鱼、猪等家禽牲畜。从动物的角度,如大型食肉动物,人类也可被它们视为猎物,这是人类对一些野生动物产生恐惧情绪的原因之一,这种恐惧导致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食肉动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关于人类是否应该将他们周围被驯服的动物和野生动物视为亲近伙伴的问题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全球化的畜牧业生产正在不断追求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集约化的畜牧业生产,让千千万万的小农摆脱了贫困。然而,人类却很少去关注养殖动物的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人和一些动物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宠物猫、狗,人类将这些动物拟人化,视其为家庭成员。我们需要认识到动物也应有权利,而不是单纯被视作没有特定权利的商品。(www.xing528.com)

在不同的文化下,要实现全健康的目标需要理解多种多样合法的观点。我们可以思考:是什么样的个人文化/宗教背景塑造了我们眼中的动物与人的关系?我们对动物的态度影响着我们在经济上或情感上对动物生命的评价。报告全健康研究时,我们还需要从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等各个视角解释发现的问题。从这些视角来看,动物与人的关系决定于经济框架和社会背景中的价值[19,20]。然而,全健康实践的总体方法显然不应受到任何具体观点的驱动,而应由实际方法的驱动,这种方法有效地汇集了不同学科的资源,以解决有关人和动物群体的优先事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