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致敬长兄:双松相随,友谊常在

致敬长兄:双松相随,友谊常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所以为双松,一正一依附,郑板桥把自己比作那棵依附的松树,一方面表达了对同学老长兄肃翁的敬仰之情,是郑板桥学习效仿的榜样;另一方面也描绘了两个老朋友的友情,紧密相连,相好相依。当然,郑板桥把同学老长兄肃翁和自己比作历岁寒而不凋的松树,也是借景抒发一种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情怀。

致敬长兄:双松相随,友谊常在

遒劲挺拔、立于石上的松树象征着同学老长兄肃翁。松树四季常青,伟岸挺拔,往往又有沧桑古朴之相,历岁寒而不凋,有坚忍不拔之意。这正与郑板桥同学老长兄肃翁的品行相吻合,“朴茂忠实,绰有古意”,“春夏无所争荣,秋冬亦不见其摇落耶”。之所以为双松,一正一依附,郑板桥把自己比作那棵依附的松树,一方面表达了对同学老长兄肃翁的敬仰之情,是郑板桥学习效仿的榜样;另一方面也描绘了两个老朋友的友情,紧密相连,相好相依。“弟至不材,亦窃附松之列,以为二老人者相好相倚,借之一证也。”当然,郑板桥把同学老长兄肃翁和自己比作历岁寒而不凋的松树,也是借景抒发一种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情怀。

画中点缀其间的竹子,正如作者本人题诗中所言,“又画小竹衬贴其间,作竹苞松茂之意,以见公子孙承承绳绳,皆贤人哲士,盖朴茂忠实之报有必然者”。在这里,作者把竹子比作了肃公的子孙。古时结婚人家大门上常贴“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子,那是因为,“笋”同“孙”谐音,代表子子孙孙。郑板桥用竹子的茁壮成长预示着肃公的子子孙孙,兴旺发达,都是“贤人哲士”,如竹子般挺拔俊秀,繁衍生息,而这又都是肃公“朴茂忠实”的必然结果。

总览全画,松与竹都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与所指,松的坚韧、竹的俊秀,既是对肃公、郑板桥本人精神的阐述,也有对后辈的殷切希望。画的象征,题诗的明指,抽象与具体的结合,意指与所指融洽,正是这幅画的精妙所在。(www.xing528.com)

作此画时,郑板桥时年66岁,此时他早已辞官客居扬州,专心写诗作画,可以说正处于艺术创造的巅峰时期,《双松图》是这一时期代表作。另外《双松图》弥足珍贵之处还在于,它并不是迎来送往的应酬之作,更不是郑板桥明码标价待售的商品,而是发自内心,饱含对挚友真情实感的艺术创作。试想可知,古稀之年,当阔别十几年的挚友意外相逢时,作者是怎样的狂喜与兴奋,回想过去交往的点点滴滴,情景交融,郑板桥一蹴而就,把几十年的友情借着墨芬书香、依着苍松修竹宣泄出来。

郑燮(1693—17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