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货币:定义、发展与挑战

数字货币:定义、发展与挑战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数字货币的发展已有十余年,但学术界对其内涵的认识尚未达成统一。多数学者直接遵循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的定义,也有部分学者根据数字货币的特点和用途探讨其内涵。Wagner将数字货币定义为以电子方式存储和转移的货币;Dwyer认为数字货币的关键在于解决重复支付的问题。P2P数字货币系统是一个委托代理信任问题。

数字货币:定义、发展与挑战

虽然数字货币的发展已有十余年,但学术界对其内涵的认识尚未达成统一。多数学者直接遵循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的定义,也有部分学者根据数字货币的特点和用途探讨其内涵。Wagner将数字货币定义为以电子方式存储和转移的货币;Dwyer认为数字货币的关键在于解决重复支付的问题。Bissessar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使用分布式会计系统的去中心化货币。克劳斯认为,数字货币包括虚拟货币和加密数字货币。

同时,对于数字货币与货币的本质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数字货币是否具有价值

货币的商品属性和债务属性是货币的两个方面。随着货币的演变,这两个属性的重要性会不断变化:债务属性会变得更加明显,而商品属性会变得更加模糊,甚至消失。当处于实物货币或贵金属货币阶段时,货币的商品属性相对较强,而债务属性相对较弱。当进入信用货币阶段时,货币的商品属性表现逐渐消失,而债务属性表现增强。数字货币本身没有价值,本质上是财富价值的序列符号。数字货币的发展并没有脱离信用货币的范畴。数字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货币符号。在信用货币阶段,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实际上是提供金融信贷。目前,数字货币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本质上是组织信用;另一种是基于P2P的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个人信用

2.数字货币的发行主体是国家还是个人

根据货币发行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即货币国有化理论和货币非国有化理论。历史上,政府长期掌握着货币发行的权力,货币发行的国家化逐渐成为共识,形成了货币国家化理论。在硬币流通时代,由于金属的稀缺性,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并没有造成明显的灾难。但在纸币流通阶段,纸币的发行不受贵金属储备的限制。政府很容易因自身的金融需求而发行纸币,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财富分配不公、经济危机和社会不满。哈耶克基于经济自由主义的视角,提出了货币去国有化的思想,即废除中央银行体系,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在自由竞争的过程中找到最好的货币。信用担保是货币发行的关键问题。在信用货币时代,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在不同的货币发行制度下,信用担保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发行的纯法制信用货币体系本质上是政府信用担保,政府担保货币流通价值。与黄金等实物挂钩的信用货币体系实质上是商品价值与政府信用的双重保障。与美元等强势货币挂钩的信用货币体系本质上是对不同主体信用的多重担保。从发行人的属性来看,主要分为公发行和私发行,这本质上是法币(国家信用)与私币(私人信用)的区别。因此,不同的数字货币发行主体背后有着不同的信用担保,这也是许多虚拟货币存在较大信用风险的关键所在。(www.xing528.com)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货币发行过程中存在委托代理问题。传统的货币制度存在双重委托代理问题。传统的货币流通体系是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过程,货币发行是国家信用在金融机构间的主要分配,即一级市场存在主要的委托代理问题。在个人融资中,个体单位依靠自身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进行二次融资来获得资金,也就是说,在二级市场上也存在着主要的委托代理问题。P2P数字货币系统是一个委托代理信任问题。个人融资等同于个人信用的担保,简化为私人信用之间的问题,即主要的委托代理问题。

3.数字货币发行的发行量与流通量应如何确定

数字货币发行的锚定变得相对重要。在纸币流通时代,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和减少政府债务,政府总是有动机发行更多的货币,特别是在没有货币锚的情况下。由于数字货币具有无形、无价值、低成本等特点,其发行难度和重要性越来越大。信息技术能力成为新时期数字货币更好的支撑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设计受限于信息技术的能力。根据数字货币的设计规则,收购数字货币需要通过网络实现“挖掘”,能源消耗和计算处理“挖掘”将被转换成数字货币的价值,也就是说,数字货币的流通与网络技术的处理能力。科技是衡量一个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标准,信息技术水平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重要指标。数字货币的发行可以与信息技术的能力挂钩,这说明数字货币的发行找到了更好的锚定机制。

除了货币的基本流通外,数字货币的流通主要取决于信用创造能力。货币信用创造能力是影响货币数量调整的重要因素。基础货币的流通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应对舆论压力,各国央行都对基础货币的发行持谨慎态度,但间接货币信贷创造的影响相对隐蔽。货币信贷创造是金融交易过程的内生过程。一般来说,央行发行货币并创建一个信用基础载体。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同时对贷款进行定价和分配,发放新的信贷,形成货币信贷循环体系。在银行主导的传统信贷创造机制中,银行既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中介,又是信贷的创造者,影响着货币的流通。银行的过度放贷和信贷扩张很可能导致金融危机。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信用创造的主体不再局限于银行,包括证券公司,形成了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现代信用创造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