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传入高句丽:新罗智证大师寄照塔碑研究

佛教传入高句丽:新罗智证大师寄照塔碑研究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上述史书关于佛教传入高句丽的时间与中国史料及《凤岩寺智证大师寄照塔碑》等朝鲜半岛早期石刻相抵牾,因此研究佛教传入高句丽的时间,不但对于探讨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朝鲜半岛佛教史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佛教传入高句丽:新罗智证大师寄照塔碑研究

王飞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关于佛教何时传入高句丽,目前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通过对包括统一新罗智证大师寄照塔碑等朝鲜半岛与中国文献的系统梳理,结合目前关于高句丽佛像的发现情况等,认为佛教在东晋太元之末(约390~396)由后秦僧人昙始传入高句丽,佛教的传入是高句丽莲花纹瓦当产生的重要原因。冬寿墓出现的莲花纹和墓主人位于坐帐内的形象,只是利用当时辽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的某些片段为粉本,并根据墓主人身份进行了改造和组合,仅仅是一种装饰纹样,与佛教传入高句丽并无关系。

[关键词]崔致远;寄照塔碑;佛教;昙始;冬寿墓

《凤岩寺智证大师寄照塔碑》,全称《大唐新罗国故凤岩山寺教谥智证大师寄照之塔碑铭并序》,今又称《曦阳山凤岩寺智证大师塔碑铭》,由统一新罗末期著名学者崔致远(857~?)撰写。崔致远,字孤云(或云海云),王京沙梁部人也。崔氏早年入唐求学,少年得志,入仕唐朝,而立之前返回祖国,先受重用,后遭排挤,晚年曾隐居海印寺,以致不知所终,有《四六》一卷、《桂苑笔耕》二十卷等传世。崔氏一生跌宕起伏,政治上并不得志,但在文学、儒学和思想等方面对朝鲜半岛影响深远,有“东国文学之祖”“东国儒宗”等称誉,高丽时代被赠谥“文昌侯”。

《凤岩寺智证大师寄照塔碑》[1](图一:1、2)位于今韩国庆尚北道闻庆市加恩邑院北里凤岩寺,为韩国宝物第138号,碑高2.73、宽1.64、厚0.23米,螭首龟趺,碑阴末有“龙德四年岁次甲申六月□□日竟建”的题记,龙德为五代时期后梁年号,龙德四年即公元924年[2]。《凤岩寺智证大师寄照塔碑》与《初月山大崇福寺碑铭》《智异山双溪寺真鉴禅师塔碑铭》《崇严山圣住寺郎慧和尚塔碑铭》为崔致远撰写的四个碑铭,学界称为“四山碑铭”,“四山碑铭”的名字是17世纪早期中观海眼(1567~?)在整理崔致远文集时对上述四个碑铭首次命名的[3]。关于“四山碑铭”的内容及相关研究,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的专著和论文[4]。《凤岩寺智证大师寄照塔碑》是崔致远为智证大师道宪(824~882)撰写的碑文,书者及雕刻者均为芬皇寺的释慧江,道宪俗姓金,生于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因九岁丧父到浮石寺出家,后开创曦阳山门,成一代宗师。《凤岩寺智证大师寄照塔碑》正面开始部分碑文为:

图一 凤岩寺智证大师寄照塔碑照片及正面碑文拓片(www.xing528.com)

1.凤岩寺智证大师寄照塔碑;2.凤岩寺智证大师寄照塔碑正面碑文拓片

教谥智证大师寄照之塔碑铭并序 入朝贺正兼迎奉

皇花等使朝请大夫前守兵部侍郎充瑞书院学士赐紫金鱼袋臣 崔致远奉 教撰」叙曰五常分位配动方者曰仁心三教立名显净域者曰佛仁心即佛佛目能仁则也道郁夷柔顺性源达迦为慈悲教海寔犹石投水雨聚沙然矧东诸侯之外守者莫我大而地灵既好生为本风俗亦交让为主熙熙太平之春隐」隐上古之化加姓参释种遍头居寐锦之尊语袭梵音弹舌足多罗之字是乃天彰西顾海引东流宜君子之乡也 法王之道日日深又日深矣且自鲁纪陨星汉征佩日像迹则百川含月法音则万籁号风或缉懿缣缃或彩华琬」琰故滥洛宅镜秦宫之事迹照照焉如揭合璧苟非三尺喙五色毫焉能措辞其间驾说于后就以国观国考从乡至乡则风传沙崄而来波及海隅之始昔当东表鼎峙之秋有百济苏涂之仪若甘泉金之祀厥后西晋昙始始之貊如」摄滕东入句骊阿度度于我如康会南行时乃梁菩萨帝反同泰一春 我法兴王剬律条八载也亦既海岸植与乐之根日乡耀增长之宝天融善愿地耸胜因爰有中贵捐躯上仙剔发苾刍西学罗汉东游因尔混沌能□□□

上述碑文中,崔氏叙述了佛教产生及东传的情况,特别是佛教传入朝鲜半岛的过程,对于研究佛教传入高句丽的时间非常重要。该碑正文第三列下端碑文部分稍有残泐,第三列及第四列中有:“昔当东表鼎峙之秋有百济苏涂之仪若甘泉金之祀厥后西晋昙始始之貊如」摄滕东入句骊阿度度于我如康会南行”的内容,崔致远虽然误将昙始所处的时代说成西晋,但是却记录了昙始入高句丽传法的事实。碑文中“昙始始之貊,如摄腾东入”,即是说昙始到达高句丽地区,如同东汉明帝时到达洛阳西域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一样,使得佛教开始在高句丽地区传播。唐代高句丽人也自称高句丽为貊,这一点可以从高句丽灭亡后居住在唐朝的泉男生之子泉献诚的墓志(大足元年,701)中得到证明:“君讳献诚,其先高勾骊国人也。……公即襄公嫡子也。生于小貊之乡,早有大成之用,地荣门宠,一国罕俦。”[5]

佛教在古印度产生之后,就开始向外传播,时至今日仍然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根据《后汉书》等的记载,佛教在东汉明帝时由西域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等传入中原地区。朝鲜半岛与我国东北地区通过陆路相连接,汉唐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交流异常频繁,来自中国的佛教也传入朝鲜半岛。佛教进入朝鲜半岛之时,半岛北部存在着高句丽,西南部为百济,东南部为新罗,在百济和新罗之间的区域还一度存在着加耶。由于高句丽与当时的中原及东北诸多政权相接壤,与后者的联系比百济、新罗及加耶更为方便和密切。根据朝鲜半岛史书《三国史记》《海东高僧传》和《三国遗事》等的记载,佛教在公元372年由前秦传入高句丽,公元384年由东晋传入百济,公元538年由南朝传入新罗。但是上述史书关于佛教传入高句丽的时间与中国史料及《凤岩寺智证大师寄照塔碑》等朝鲜半岛早期石刻相抵牾,因此研究佛教传入高句丽的时间,不但对于探讨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朝鲜半岛佛教史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