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愿长安:老战士的革命岁月和养老生活

愿长安:老战士的革命岁月和养老生活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和国家给参加革命的老战士盖了新房,小院种点蔬菜,我可以安心养老了。经历过那么多战争和苦难,终于实现了解放,建立了新中国,现在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真心希望国家越来越好,长治久安!2019年4月26日,采访小组前往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拜访当年参加过解放天津的原四十五军老战士李孚兴老人。李老今年89岁,他17岁随大哥李孚秦参加革命,亲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退伍返乡。

愿长安:老战士的革命岁月和养老生活

战争的残酷,不是亲历者不能体会。两军交战的时候,机关枪、冲锋枪轮番扫射,密集的子弹就打在我们四周,打在战士们的脚边腰间,挨一颗子弹就要挂花,要是打中要害,可能连命也没有了。能够在战争中活下来的,都是九死一生。打完一场仗,不论是伤病员,还是进行休整的人员,好几天都吃不下去饭。我记得有一次是炖猪肉粉条子,炊事班班长到营房问大家为什么不吃饭,招呼“同志们,吃饭啊”。刚刚从战争炼狱走出来的战士们,战争激发出来的火气未消,直接喊道:“吃什么吃,让我们缓缓!”我们躺在床上,想到的就是谁谁又没了,谁谁又牺牲了。都是20来岁的小伙子,上战场之前还有说有笑,打打闹闹,念叨着革命胜利之后,回家种田娶媳妇,可一场仗打下来,却是挂花的挂花,落残的落残,甚至永远地天人相隔……特别是在大战之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不见谁庆祝,战事太过激烈,战士们内心往往经受不住。普通人往往只看到战士们身体上的创伤,其实战争对战士心理的创伤更甚,死者不再复生,生者也是回肠九转,百感交集。

李孚兴老人及其家人与平津战役纪念馆采访人员合影

我参加过许多战斗,见识过很多艰难险阻,也在战斗中负过伤,对战争有着更直接的体会。比如辽沈战役时,我们涉水过辽河,河水冰冷彻骨,落下了寒腿的毛病,到老了愈发明显。打天津时后背被弹片击中,现在活动都不太灵便;腿在朝鲜随军银行卸货时被砸断,也没有完全接好。其实,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英雄,我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兵,沧海一粟,想起来那些流血牺牲的战士,他们才是英雄。至少我们还能够亲眼看到战争的胜利,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而他们却不在了。

谈这么多战争,是因为我们应该从战争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记住这些战争,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我被安排到唐山市,进入文化班学习知识,能够识文断字,更能体会到党的好政策。现在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上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党和国家给参加革命的老战士盖了新房,小院种点蔬菜,我可以安心养老了。就是有时候想起老战友、老领导,想着他们是不是会遇到困难,我可以给他们证明,他们为国家作过贡献。经历过那么多战争和苦难,终于实现了解放,建立了新中国,现在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真心希望国家越来越好,长治久安!(www.xing528.com)

附记:

谷雨微寒过,暮春花更香。2019年4月26日,采访小组前往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拜访当年参加过解放天津的原四十五军老战士李孚兴老人。李老今年89岁,他17岁随大哥李孚秦参加革命,亲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退伍返乡。最为难得的是,虽已是耄耋之龄,但李老谈起当年的战斗场景,如数家珍,声情并茂,仿佛那个曾经在冀东这片热土上流血挥汗的小伙子从未老去。

虽然在战争年代腿落下了残疾,但采访结束后,李老仍执意将采访人员送出门外。就在这数十步里,李老环顾收拾得整洁有序的小院,再一次语重心长地提起了那些一同战斗过的战友。虽然李老一直强调他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他读起来感受必定与旁人不同。那些为革命理想而血洒沙场的勇士们,他没有忘记,我们更没有理由忘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