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谁愿永生?未来生活简史科技塑未来

谁愿永生?未来生活简史科技塑未来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把麦克风拉近,看着观众,用嘶哑的声音演唱了《谁愿永生?》,跟朗诵似的。是不是因为有了这种世界观,才会有那么多人害怕永生呢?

谁愿永生?未来生活简史科技塑未来

我去一家俱乐部看演出。一位风光不再的歌手穿着一条30年前流行的裙子,走上了舞台。她把麦克风拉近,看着观众,用嘶哑的声音演唱了《谁愿永生?》,跟朗诵似的。

我的朋友坐我旁边的一桌,看着台上的歌手。从她的表情我就可以看出,她应该也同意我在本章开头提出的结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流逝的后果是毁灭性的。

“我不愿意,”她小声说,“我不愿意。”

这正是我想在这一部分驳斥的误解。许多朋友都激烈地争辩说,他们不想长生不老。他们害怕无聊,害怕由于年龄上的巨大差异而产生的孤立感,害怕活得太久,把所有目标都实现了,到时候连个奔头都没了。他们担心自己会像那些过了气的歌手一样,在充满激情的年轻时代,乏味地演唱他们曾经写过的歌。

他们错了,因为他们的思考被局限在了线性时间的框架里。

在西方,线性世界观是一种常态。你出生,长大,然后追随梦想和事业,然后组建家庭。年复一年,你磨炼技能,积累知识,以便成为所在领域权威。你沿着一条路走下去,抵达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也不断攀登专业领域的阶梯,直至顶峰。最终老去,死亡。

是不是因为有了这种世界观,才会有那么多人害怕永生呢?因为我们发现到了某个时候,我们就没有任何职业目标了,或者是我们已经成功攀登了所有的高峰。那么,除了被存在主义忧郁症蹂躏到想死之外,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可以以循环而不是线性的方式重新思考时间。(www.xing528.com)

哈桑说:“在简单的社会原始社会——没有任何分工的社会)中,文化和自然是同步的。人们适应着自然的生命周期,比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即使是我们这些来自线性文化的人,也已经适应了这些周期性的小飞地,例如每年重复的假期。”

时间的周期性结构似乎解决了关于目标的问题。未来的人们可以选择并尝试实现不同的目标,可以每10年左右,觉得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潜力用尽了,就换一个职业和身份,继续向前。哈桑说:“每一个时间周期都可以实现不同的目标,生活也将以不同的方式继续下去。人们也会不断有新的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趋势已经开始了。如今的人们可以轻易地换掉工作,或者离婚,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一个人开始了新工作,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离开原来的家庭更是如此。人的寿命越长,周期性时间的概念就越有吸引力,人们也就更愿意让自己多样化。

这种周期性观念如今在工作场所和我们管理个人生活的方式中都越来越流行了。我觉得它以后的吸引力还会更强。人类寿命延长之后,会发现更多可以涉足的职业和新鲜领域。他们可以在一生中不断地学习、发展和充实自己。

谁想永生?

我想,你也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