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哲学: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

教育哲学: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存在主义共同的口号是“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人类躯壳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强调非理性先于理性的存在。谈到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通性:存在主义并没有真正建立他们的教育思想。存在主义自称是危机的哲学,为救过分崇尚理性的近代西洋哲学而起,如今却把人类思想带到一个更大的混乱危机,更濒临破产的边缘。

教育哲学: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

(一)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翻译为实存主义,主要地发生在德国与法国。代表人物与教育思想有关系者为胡塞尔(E.Husserl,1859-1938),布巴(Martin Buber,1875-1965),卡缪(Albert Camus,1913-1906)雅斯培(Karl Jaspers,1883-1969),及沙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其中,胡塞尔之现象论给与存在主义一理智直观的方法论。

(二)思想特征:对传统的大陆派的反叛。两次大战的集体屠杀,使人怀疑人是理性的动物,存在主义应运而生。存在主义共同的口号是“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人类躯壳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强调非理性先于理性的存在。理性主义的巨匠笛卡儿由自我意识而肯定自我的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存在主义者倒过来说,“我在,故我思”或“我选择,故我在”。存在主义的共同特征:

1.危机的哲学2.存在的经验3.存在是探讨的对象4.变易的观念5.主观性6.境遇7.主客体的关系。除上列七点共同性外,存在主义亦强调超越性、虚无性、意识\与历史性。谈到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通性:存在主义并没有真正建立他们的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大都无兴趣于对教育作体系性的探讨,归纳他们较共同的看法,他们也关心:为什么实行教育?如何教?教什么?这三个问题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方式、与材料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问题,作一种思辩的推论:

1.教育目的:要每个人认识其存在,一个有血有肉的存在。其所要培的养的人性气质为真诚、决断、行动(参与)、自律、个性、忠实、与责任感等等。最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存在气质,且较偏重于一种道德气质。如此,我的存在才有意义。教育上采取的是一种主观主义,在教育认识论上,采取一种非理性主义,一切以情绪的好恶为活动准绳。以此,其教学伦理的观点,是崇尚道德哲学上所谓的“情绪主义”。提倡个性的教育,教育应是为追求更“人味儿”的生活而教育。教育不但是为“生”,而且是为“死”而教育。强调悲观的与死无之教育,恐怕是其独一无二的特色。人人爱惜短暂的存在,俾能作个自由人,抉择人与负责人。此为其教育目的。

2.教育方式:崇尚个性的了解,不重团体训练。他们一如文化主义的教育学者,提倡爱的教育,亦即教育须建立在“我汝”(I-Thou)而非“我-它”(I-It)的关系。教师把学生当作“人”,当作“目的”的存在,而非当作“物”或“工具”的对待。强调的是“人师”而非“经师”。认为教育不是“训练”,因为驯兽师也能训练。教学的方式要多注意情绪、情感创造能力,及较深邃的人生意义。重视“游戏”(play)的教学方式,沙特认为游戏是一种最能启发个性自由创造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自由创作游戏的规则,且能自由表达其“自我”。最后,存在主义者都重视行动(commitment)的教育方法,他们认为参与(engagement)活动是发展个性的实际良法。这与试验主义的“从做上学”的教育原理相近。但存在主义者,不是以行动来作认知工具,而却作为表达自我的存在之目的。(www.xing528.com)

3.教育材料:存在主义者最贫乏之一环,是缺乏教材之论述。重视如何教,却不甚重视教什么。其哲学内容因排斥知识理性,社会道德及历史传统,在教育材料论上易被视为虚无主义者。至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认为小孩从出生应与大自然发展直接的与个人关系,任何知识领域的专门研究必须辅以文雅教育的学科,因为这是“人”值钱,不是职业或专业重要。人文科学的研究在帮助了解“人”的存在气质,不是为记诵而学。存在主义巨匠大都重视文学艺术,主张由参与及欣赏美艺作品中,求得创造的真我。

(三)批判

存在主义者并没有建立其系统的教育思想,其哲学也非系统的哲学,更不是一种严格的哲学,难分析其精确性。与其说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不如说是一种形而上的文学思想。存在主义之可取在于唤醒我们不要忽视人生的苦难,期思有以补苴之。强调纯洁的自我。其道德哲学往往提倡的是一种非理性的自由,易流为一种放纵的或虚无的道德论。存在主义自称是危机的哲学,为救过分崇尚理性的近代西洋哲学而起,如今却把人类思想带到一个更大的混乱危机,更濒临破产的边缘。其教育思想,提倡发展个性与创造力,从实际行动参与中去发掘自我,及鼓励自由自律的责任感等等,如不违背理性,是有教育意义的。至于非理性的教育,与情绪主义的相对道德,易使教育误入反认知,或反道德价值之途。过分夸张悲观的教育及死无的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将有不良影响之虞。

对其思想及教育之总评是:思辩的设证是其方法论的特色,少及分析的论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