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师范教育思想精粹: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中国师范教育思想精粹: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之洞重视兴学育才,把兴革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事业。张之洞于1903年奉旨进京与学务大臣共议重修学堂章程,重修后的学堂章程不仅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发并付诸实施的近代学制,而且首次形成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因此,张之洞提议在国内建立大学、中学、小学三级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普及国民教育。

中国师范教育思想精粹: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张之洞(公元1837年—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是清末大官僚、洋务派的后期首领。他一生从政40余年,热衷教育,重视兴学育才,善于通权达变,勇于改革中国近代教育;他还撰写了教育论著,如《书目答问》和《劝学篇》。他既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也是一位既有教学理论又有办学实践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积极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师范教育思想是张之洞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之洞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之洞重视兴学育才,把兴革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事业。张之洞于1903年奉旨进京与学务大臣共议重修学堂章程,重修后的学堂章程不仅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发并付诸实施的近代学制,而且首次形成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奏定学堂章程》奠定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1901年,张之洞在湖北督署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学务处,既管理普通教育,也管理师范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师范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他在湖北大力兴办师范学堂,师范教育的兴办为湖北的各级学堂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为全面推广新式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湖北也在全国率先迈进了教育近代化的行列。

张之洞在担任学官时,试图整顿传统教育,大力兴学,创办或整顿书院,提倡实学,以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1881年,张之洞出任封疆大吏,他进行的第一要务便是兴教劝学,但随后关注到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兴办洋务,张之洞也对西学产生浓厚兴趣,开始重视洋务教育。于是,张之洞一方面开始试办洋务学堂,另一方面继续整顿传统书院,并深刻认识到效仿西学、办洋务强军备的重要性,产生“非效西法图富强无以保中国,无以保中国即无以保名教”的主张。由此,张之洞在“效西法图富强”以便“保中国”进而“保名教”的基本思路指导下,开始大举办洋务、创实业、兴教育。此时,他认为发展洋务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是当务之急。然而,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种刺激下,国内人士关注到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于是效仿日本开展维新变法,张之洞也认识到教育是变革社会、挽救国家危亡的重要工具,因此下决心致力于教育,提出“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的主张。(www.xing528.com)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指出“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他认为,西方国家人才兴盛的原因在于建立起三级国民教育体制,广设学校,大量培养人才。因此,张之洞提议在国内建立大学、中学、小学三级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普及国民教育。要大力兴学,就需要大量新式学堂师资,当时的学堂师资水平低,难以符合新式学堂的要求,因此,张之洞开始重视师范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把兴办师范学堂当作振兴教育的第一要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