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中国教育精粹

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中国教育精粹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于上海逝世,享年55岁。这不仅鲜明地体现在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中,也体现在受其影响发展起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的发展上。作为思想家个体关注的重要内容,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既反映了其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思索与体悟,也相应融合了其在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中国教育精粹

陶行知(公元1891年—1946年),安徽省歙县人,人民教育家、思想家,1891年出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1908年,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立志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教会的学生,他入学仅三天,即愤而退学。1909年,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大学期间,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中,他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回乡投身革命运动。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金陵大学文科毕业。毕业后他赴美留学,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管理专业,半年后便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教育家研究教育。1917年秋,陶行知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

1917年年底,他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1923年,与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1926年,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开始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设想通过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1931年,自日本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连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1939年7月,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同年,在重庆的合川县(今古川区)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推行民主教育。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此外,社会大学还培养出了很多革命人才,并曾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1946年4月,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于上海逝世,享年55岁。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极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被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www.xing528.com)

师范教育思想作为当时总体社会思潮和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在那个时代也相应地有了新的改造与创新。陶行知不仅立足于师范教育“内涵”的探索与创新,还将师范教育和社会改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将这种“改造社会”的功能与期望,视为当时代师范教育的使命与救国之路。这不仅鲜明地体现在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中,也体现在受其影响发展起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的发展上。作为思想家个体关注的重要内容,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既反映了其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思索与体悟,也相应融合了其在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具体来说,陶行知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师从杜威、孟禄等教育名家。1926年,陶行知发表了《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一文,文中严肃指出:“中国今日教育最急切的问题,是旧师范之如何改造,新师范之如何建设。国家所托命之师范教育,是决不容我们轻松放过的。”该文的中心论点是:师范学校的办理须“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师范学校;活的师范学校产生活的教师;活的教师产生有生活力的国民”。而办理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做合一”。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筹创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在南京郊区的晓庄正式开学,此即为晓庄师范,该校既是陶行知师范教育理论的结晶,又是中国师范教育实践的典范。该校旨在培养具备“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后增加“健康的体魄”和“艺术的兴趣”两项)的乡村教师,打破了传统师范教育组织形式和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创办“中心学校”的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掌握必要技能,要求每一个毕业生成为“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进而普及“现代生活教育”。尽管南京晓庄师范的办校时间不长,但民国后期的“乡村师范”之制却发端于此。为改造正规师范教育体制,陶行知又于1928年提出“艺友制师范教育”理论与之“相辅而行”。所谓“艺友制”,实由艺徒制点化而来,即用师傅带徒弟方式来培养师资,无须专门的师范学校;只是师傅与徒弟宜以“朋友相待”,互教共学,“先行先知的在做上教,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学”,如此,则各级各类学校均可成为师资养成所,既能解决师范不足的问题,又可通过实干增进专业技能。此制在山海工学团和育才等学校均得以沿用。陶行知的师范教育理论和实践,被时人视为“异端”,但是这种“大教育”“大师范”的理念,为师范教育理论的修正或完美提供了必要的参照。尤其在师范学校与附属学校的关系、师范生的知识学习与实习等问题上,现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