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謇的师范教育思想 | 从孔子到陶行知

张謇的师范教育思想 | 从孔子到陶行知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謇曾为袁修改过文章,袁称他为老师。中法战争后,他鉴于“国势日蹙”,萌发了办实业和教育救国的思想。1894年,张謇再度赴京参加会试,考取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张謇用办实业所得的部分利润及向社会各界募捐所得,在南通举办教育文化事业。由于张謇的实业和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南通由一个落后地区一跃而为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模范县”,不仅造福于一方,而且影响全国。

张謇的师范教育思想 | 从孔子到陶行知

张謇(公元1853年—1926年),江苏南通人,字季直,晚号啬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他出身于一个农民兼小商人的家庭,幼时聪颖,四岁时起,父亲张彭年开始教习《千字文》,到五岁,张謇可以完整无误地背诵《千字文》。至十岁时,张謇已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等蒙学书籍。十六岁中秀才,之后张謇每两年就去江宁参加一次乡试,先后五次都未得中。1873年,归籍通州。为了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张謇开始了他的幕僚生涯,1874年,孙云锦调任江宁发审局,邀张謇担任该局书记。1876年,应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邀请,成为吴长庆的淮军幕僚,参与了庆军机要、重要决策和军事行动。1880年,随吴长庆的淮军移军登州,次年袁世凯来投淮军,与张謇相识。张謇曾为袁修改过文章,袁称他为老师。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今首尔),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1884年,吴长庆归国后不久病逝,张謇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1885年,张謇转赴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录取为第二名,时称“南元”。中法战争后,他鉴于“国势日蹙”,萌发了办实业和教育救国的思想。

从1885年到1894年,十年间四次赴京会试,屡试不中。1887年,张謇随孙云锦赴开封府任职,协助治河救灾,并拟订《疏塞大纲》。1888年以后,又应聘先后主持赣榆选青书院、崇明瀛洲书院、江宁文正书院、安庆经古书院等。1894年,张謇再度赴京参加会试,考取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张謇由于“目睹国事日非,京官朝更不足与谋”,虽已科举成名,却弃官不做,而走上了创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有允许日人在内地设厂的条文,为了在外资输入之前抢先发展中国实业,张謇在两江总督张之洞和继任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招商集股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经过三年的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899年正式投入生产。为使大生能自成体系,他继续开办了许多企业。为了获得工厂棉花的来源,1900年,他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为解决商品和原料运输问题,开办了上海大达轮船公司和南通天生港轮船公司;为了维修各厂机器设备创办了资生铁厂,又利用纱厂棉籽,办了广生榨油厂。此外还办了面粉厂、电厂等。他在甲午战后二十多年中,在南通地区先后办了二十多个工厂,形成了我国近代著名的“大生工业集团”。

张謇用办实业所得的部分利润及向社会各界募捐所得,在南通举办教育文化事业。他把办实业和教育事业称为“国家富强之大本”,提出了“父教育、母实业”“以实业补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的主张,并认为“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为实现教育实业相互促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他特别重视师范教育,认为“师范为教育之母”,是普及教育的基础。1902年,首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堂,首开智力投资之先河。后来又陆续办了女子师范学校、小学、中学、幼稚园等,又创办了十多所职业学校,其中以纺织农业、医校较为有名,后三校合并为南通大学。由张謇倡议、资助或参与筹备而设立的学校有吴淞商船学校,中国公学,上海复旦学院复旦大学前身),龙门师范,扬州两淮两等小学、中学及师范,南京高等师范(南京大学前身)和河海工程学校等。此外又在南通创办了图书馆博物馆气象台、盲哑学校、伶工学校、剧场、公园和医院、养老院等公益事业。(www.xing528.com)

清朝末年,张謇主张君主立宪,成为立宪派首领。民国成立,他拥护共和,出任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长。袁世凯当政后,继任农林工商部长,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中国近代经济法规,为保护和促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主张对外开放,主张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自辟商埠,发展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等。袁世凯称帝时,他愤而辞职,退居林下,继续经营实业和教育事业。

由于张謇的实业和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南通由一个落后地区一跃而为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模范县”,不仅造福于一方,而且影响全国。时至今日,南通的发展,与张謇为南通建设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他关于教育的主张及观点,对当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