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考讨论]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一批企业,多数都是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他们企图以吸取西方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决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命运。2.从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创办企业的事例中,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案例2 清政府领导的无能

李鸿章采取“官督商办”的办法来发展民族经济。这与以前的食盐专卖一样,政府通过垄断某种日用必需品以聚敛钱财。但这种方法并不符合现代实业家崇尚动态、冒险的口味,因为它不利于扩大再生产与实现工业化的目标,不过是一种新的财富分配形式罢了。

李鸿章首先发展造船业。当时清政府仍需通过运河或山东近海的漕运将长江中下游的粮食运往北方。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承运漕粮,兼揽货商。李起初任用漕帮中人管理招商局,但他很快便改用了怡和商行的买办唐廷枢为招商局总办。改组后的船主大都成为经理人员,同时也接受朝廷的职封和俸禄。这些人又让亲朋好友在公司中担任职务,因此,轮船招商局既非官办企业,又非现代意义上的私营企业,而是一种官商合办的牟利性四不像机构。在朝廷资助下,轮船招商局在与外国轮船公司的竞争中一度处于领先地位,自1887年购进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一批船队后,更是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轮船公司。但英国随之扩大经营在华的航运事业,而招商局的经理们却忙于中饱私囊,公司的营业乃每况愈下,最终不得不将中国国内航运业的龙头地位拱手让给了英国人

轮船招商局是后来中国“官督商办”企业的雏形,这类企业始终未能摆脱旧式官商的习气。首先,在这些企业中,裙带关系、派系斗争、损公肥私及不思进取的风气仍很严重;其次,由于公司受政府控制,经理者为顾眼前利益,无暇进行扩大再生产;最后,“官督”常常意味着为了与洋商竞争而赋予企业某些垄断专卖的特权,而这种特权往往会导致管理者的腐败无能。

抱着开办各种企业互为保障的想法,李鸿章及唐廷枢于1876年又开设了开平矿务局,计划为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提供燃料,而轮船在贡粮北运后还可以载煤南返。矿务局使用现代化的水泵、风扇及起重机等设施,从以前经土法开采早已废弃不用的矿区中采煤获利。靠着十几名外国技师及现代化的设备,开平矿务局于1883年又建立了机器制造局,自己生产马达、矿车、拖船,并自办电话、电报及7英里长的一段铁路。很快全矿每年产煤量达到25万吨。不过,1892年唐廷枢死后矿务局事务交由一名旗人接管,其人只知牟取私利,遂使矿务局负债亏空。1900年,开平矿务局被英国人接管,其总工程师即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胡佛。1912年,开平矿务局成为英国资本的企业——中英开滦矿务局。

许多国家在实行工业化时,首先发展的都是棉纺织机器制造厂,像日本于19世纪80年代兴建的织布厂就大获成功。早在1878年,李鸿章就着手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以与外国进口纺织品相竞争。清政府亦予以免税的优惠,并特许织布局在10年内垄断全国的棉布、棉纱制造。同时织布局也购买国外机器并聘用国外的技术人员。由于筹组人抽逃资金,兼之认股不足,筹办之事一时搁浅。1887年盛宣怀清查重办,由直隶省拨款重建开厂。自1890年起,全厂4000名工人每年均生产出优质的棉布和棉纱。当工厂于1893年失火被毁时,股本已收回了大约1/4。李鸿章与盛宣怀毫不气馁,计划再建11个织布局,准备垄断国内的纺织工业并击败国外进口的纺织品,但到甲午战争爆发时只建成了5家纺织厂,李、盛二人的梦想破灭了。

(资料来源: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第381-385页)

[思考讨论]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从案例中可以得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哪些原因?

[案例解析](www.xing528.com)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即洋务派,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一次尝试或努力。洋务派以李鸿章为首,举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这些企业引进了一些现代科技、管理方法,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但是在后期也有阻碍的一面。

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一批企业,多数都是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所谓官督商办,就是官府保护、扶植,派官员监督管理,有时也借垫部分资金,而主要由商人投资认股,商务由商人管理,盈亏由商人承担。因而企业就成为了朝廷、地方官府、官员个人等谋取利益的地方,“官督”的负面作用也就越来越明显。郑观应的《商务叹》有这样一句诗:“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并且在洋务企业中,充斥着任人唯亲、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督办、总办等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一些办的不错的企业,最终也无法维持。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开平矿务局。另外,洋务企业在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都要依赖外国人,不仅没有更多地抵抗外国的侵略,反而使中国失去了更多权益。

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来看,他们的目的只是在器物、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在政治、经济、法律制度这个层面则不做任何改变,坚持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企图以吸取西方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决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命运。

洋务运动的封建性、腐朽性和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也使得洋务派“求强求富”的愿望只能是空话。洋务运动的破产证明了,地主阶级仅仅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而不进行制度上的根本变革以求强求富,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

[学习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第二章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的辅助教学。

2.从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创办企业的事例中,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3.建议进一步阅读:

冯桂芬:《校庐抗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人民出版社,200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