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母城侨界口述历史:侨联岁月与晚年生活

重庆母城侨界口述历史:侨联岁月与晚年生活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0年10月,钟和进主持庆祝市侨联成立10周年大会1980年,重庆市召开第一次侨联大会,组织没有联系到我;到了1985年的第二届大会,组织找到我了,沙坪坝区侨联成立,我被选举为挂职副主席。1986年我正式在侨联任职。1989年起,我做过三届中国侨联委员。在1999年,我获评中国侨联和国务院侨办颁发的“侨务工作先进个人”。

重庆母城侨界口述历史:侨联岁月与晚年生活

1990年10月,钟和进主持庆祝市侨联成立10周年大会

1980年,重庆市召开第一次侨联大会,组织没有联系到我;到了1985年的第二届大会,组织找到我了,沙坪坝区侨联成立,我被选举为挂职副主席。1986年我正式在侨联任职。1990年调到市侨联,任市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在重庆直辖前,我也经常去四川省里开侨代会,是第三届省侨代会委员、第四届的常委。1989年起,我做过三届中国侨联委员。在1999年,我获评中国侨联和国务院侨办颁发的“侨务工作先进个人”。

1990年,钟和进(右一)随访加拿大

感觉那时候侨联的工作相比学校来说,人事关系相对复杂一些。我在内心里对老归侨们有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尤其是对抗战老机工们。他们主要是抗日战争时跟着陈嘉庚到滇缅公路的南洋华侨机工队成员,也有一些奔赴延安的。他们当中有些人在抗战结束后就回去了,但也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留在重庆的老机工,散居在渝中区、沙坪坝、南岸等区县。他们那批人退休得早,工资很少。1996年,我在市里当政协委员,写了一份提案,建议给这批华侨老机工发放每月300元的补贴。几经曲折,提案得以变成现实。

我一直工作到2003年6月才退休。

2019年12月25日,我带着妻子、大女儿以及小女儿一家三口,一共6个人回到印尼,带他们回去看看我的老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三兄弟回国后不久,1960年印尼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排华事件,我父亲准备回国,护照都办好了,却没有回国的船,荷兰的船停运了,他们就一直滞留在印尼。等我后来再回到老家,父母都过世了,大哥、二哥在香港过世了,留在印尼的弟弟2018年过世,大姐2019年5月过世,只有我的妹妹还留在烈港市的老家。我80岁,妹妹70岁。当年二哥离开印尼回国前,我们拍了一张全家福,那时她才5岁。我几十年不用印尼语,已经完全不会讲。我和妹妹说中文,她听不懂;她讲印尼话,我也听不懂。还好我的小女婿和妹妹的三个女儿会讲一些英语,由他们分别翻译成中文和印尼语,我和妹妹才能沟通。我们都感叹:当年离开印尼时,印尼和中国的生活水平差不多,可是现在大不相同了。大家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我们自己的经济条件也改善了,所以才能从容自如地回印尼探亲。(www.xing528.com)

黄慧懿女士

1939年,一个祖籍福建福清,生于印尼万隆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黄娘宋”。在战争的炮声与硝烟中,她和其他印尼华侨子女一样,上学、逃难、唱歌、过节,度过了少女时期。

1959年6月,20岁的黄娘宋告别父母,和其他200多名回国的印尼华侨子女一起,在印尼雅加达港登上荷兰籍“芝利华号”轮船,途中他们放声高歌《我的祖国》等爱国歌曲。10天后,轮船抵达广州,这个漂亮的姑娘下船,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黄慧懿”。一年后,她考入北京矿业学院(整理者注:今中国矿业大学)。

1965年,黄慧懿被分配到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整理者注:今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组建于1953年,是国家综合性甲级勘察设计单位),正式成为一名煤矿工程师。为祖国服务一辈子,及至八旬,她仍会想起少女时唱过的印尼民歌《美丽的梭罗河》《星星索》,仍会念着印尼的百花和芳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