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展望

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展望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煤层气资源量为35万亿m3,相当于450亿t标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规模开发利用。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2004年中国煤炭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产量列世界第五位,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

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展望

(1)能源资源储量与开采(表2-8、表2-9)

1)石油和天然气。根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统计年鉴,我国石油基础储量2007年为28.325377亿t,天然气基础储量2007年为32123.63亿m3世界石油探明储量1804.90亿t,天然气探明储量175.08万亿m3,现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够开采几十年。全世界目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储采比约为41年。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认为上述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为79%,因此,不可能再找到足够大的石油资源了,石油短缺将不可避免地在下个世纪出现。

2)煤炭。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我国煤炭基础储量2007年为3261.26亿t。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将近1万亿t,储采比约为219年。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其中探明可采储量美国比中国大一倍以上,在前五个国家中除中国外,其余四国储采比均在200年以上,中国若保持现有开采强度,储采比不足100年。

3)煤层气。我国煤层气资源量为35万亿m3,相当于450亿t标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规模开发利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储量列世界第三位,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我国还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kW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kW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30%,这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我国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上可知,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并不丰富,而且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对匮乏,应建立正确的“资源意识”,并具有相应的“忧患意识”。

表2-8 2007年我国主要能源基础储量

978-7-111-32127-9-Chapter02-8.jpg

表2-9 1980年、1990年、2000年、2007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978-7-111-32127-9-Chapter02-9.jpg

注:电力折算标准煤的系数根据当年平均发电煤耗计算(下表同)

(2)能源资源消费现状(表2-10)

1)煤资源的消费。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1998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425亿t标准煤,能源消费量为13.2214亿t标准煤,约为世界能源消费量的10%,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1.165t标准煤,居世界第89位,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2.4t标准煤的1/2,是发达国家的1/10~1/5(欧洲及独联体人均能源消费量为5t标准煤,而北美人均能源消费量超过10t标准煤)。

表2-10 1980年、1990年、2000年、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978-7-111-32127-9-Chapter02-10.jpg

2)电力消费。在电力消费方面,目前中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容量仅为0.222kW,人均发电量为927kWh,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为发达国家的1/10~1/6。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基本上是平衡的,但由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据海关统计,从1993年开始已成为能源进口大国。

3)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t标准煤。由于高度重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长。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明显,煤炭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3)能源资源远景预测 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

我国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

目前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能源生产发展的速度,仅靠国内生产供不应求,对外依存度逐步增加。

2004年中国煤炭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产量列世界第五位,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但连续25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使我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强劲,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已超过了日本,列世界第二位,能源供给出现了紧缺。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油、气的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9%、11%、4.5%。目前,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供求和社会需求相比,矛盾将越来越突出。(www.xing528.com)

有关研究表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石油消费年平均递增6.7%,而同期国内石油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6%。当年石油进口达900万t,到2004年进口量达到了1.2亿t,10年间增长了约13倍。大量从国外增加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进口,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和很大的风险。

据预测,我国未来能源供需的缺口将越来越大,在采用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加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依靠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的条件下,2010年约缺能8%,到2040年短缺将达24%左右,其中石油缺口可能多达4.4亿t标准煤,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与消费量之比)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0年的20%,预计2010年将上升为23%,2000年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为6%,2010年将上升为20%。

综上所述,能源安全性的问题将因为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改变而日趋严峻。能源安全问题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4)能源战略 我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节约优先。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节能技术研发,普及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不断提高能源效率。

2)立足国内。主要依靠国内增加能源供给,通过稳步提高国内安全供给能力,不断满足能源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3)多元发展。将通过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鼓励开发煤层气,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科学发展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多能互补,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

4)依靠科技。充分依靠能源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突破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开创能源开发利用新途径,增强发展后劲。

5)保护环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积极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6)互利合作。能源发展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坚持以平等互惠和互利双赢的原则,以坦诚务实的态度,与国际能源组织和世界各国加强能源合作,积极完善合作机制,深化合作领域,维护国际能源安全与稳定。

(5)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约资源的道路。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到“六个依靠”: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我国正在完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指标体系,将能源消耗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实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能源节约的措施是:

1)推进结构调整。长期以来,能源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作为能源节约的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2)加强工业节能。工业是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整体水平。重点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重点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节能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完善工业行业能效标准和规范,强制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品,完善能效市场准入制度。

3)实施节能工程。国家正在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支持节能重点及示范项目建设,鼓励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广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科学发展替代燃料。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限制高油耗汽车,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燃煤工业锅及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和余热余压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电机节能和能源系统优化,提高电机运行和能源系统效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加快推广高效电器应用。加快推广农村省柴节煤炉灶、节能房屋技术,淘汰高耗能老旧农机渔船,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发挥政府对社会节能的带动作用。加快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节能监测,创新服务平台。

4)加强管理节能。我国政府建立了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积极推进优先采购节能包括节水产品,选择部分节能效果显著、性能比较成熟的产品予以强制采购。积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带动社会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研究制定鼓励节能的财税政策,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多渠道的节能融资机制。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形成有利于节能的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建立企业节能新机制,实施能效标识管理,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自愿协议。建立健全节能法律法规,依法强化节能管理。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5)倡导社会节能。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倡导能源节约文化,努力形成健康、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把节约能源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利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和普及节能知识。

(6)提高能源供给能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将首先立足于国内能源资源,着重优化能源结构,努力提高供应能力。我国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20%,非常规能源资源尚处于开发利用初期,开发潜力较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很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好的前景。

提高能源供应能力的措施是:

1)有序发展煤炭。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增加供给能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支持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普查和地质详查,规范商业性勘探,提高资源保障程度,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通过企业兼并和重组,形成若干产能亿吨级的大型企业集团。推进煤炭资源开发整合,调整改造中小煤矿,依法关闭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小煤矿,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促进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鼓励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和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推进煤炭的清洁生产和利用,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快替代液体燃料研究和示范。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

2)积极发展电力。电力是高效清洁的能源,建立经济、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体系,是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电源结构。在综合考虑资源、技术、环保和市场等因素的基础上,优化发展煤电,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发展坑口电站,重点发展大型高效环保机组。发展热电联产,加快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在保护生态、妥善解决移民问题的条件下,大力发展水电。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加强区域和输配电网络建设,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实行电力统一规划和调度。

3)加快发展油气。我国实行油气并举的方针,稳定增加原油产量,提高天然气产量。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重点加强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探索陆地新区、新领域、新层系和重点海域勘查,增加可采储量。要深入挖掘主要产油区的发展潜力,加强稳产改造,提高采收率,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开发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能源。

4)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优先发展的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作用,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已经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全额收购、价格优惠及社会公摊的政策。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资源调查、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的发展目标。将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加快大型水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广太阳能热、沼气利用等成熟技术,提高市场占有率。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建设若干个百万kw级风电基地,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

5)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我国有约7.5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受经济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仍有多数农村地区依靠传统方式利用生物质能源。国家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将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生物质能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等,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推广应用省柴节能灶炕、小风电、微水电等农村小型能源设施。增加农村优质化石能源的供应,提高农村商品能源的消费比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