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母城侨界口述历史:陈瑞金的苦读与学习经历

重庆母城侨界口述历史:陈瑞金的苦读与学习经历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叫陈瑞金,1942年2月15日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东爪哇文都禾梭,一个风景如画气候舒适的美丽城市。我父亲13岁随亲属们漂洋过海到达印尼,在东爪哇几家金店当学徒,由于很能吃苦、很细心学习技术,他一个人没日没夜地在店里操劳,深得老板赏识。我父亲的手艺好,是文都禾梭一流的名金匠。在他的教育下,我们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了必须要多看书多学习的意识,尤其是在印尼要认识中文。

重庆母城侨界口述历史:陈瑞金的苦读与学习经历

我叫陈瑞金,1942年2月15日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东爪哇文都禾梭,一个风景如画气候舒适的美丽城市。我父亲13岁随亲属们漂洋过海到达印尼,在东爪哇几家金店当学徒,由于很能吃苦、很细心学习技术,他一个人没日没夜地在店里操劳,深得老板赏识。

他常说,在外打拼必须诚心、认真、吃苦耐劳。有一天晚上,他本来在睡觉,突然听到声响,还以为是打更,已经是早晨了。他匆匆忙忙把商店门板一个个打开,独自做好店内门窗桌台玻璃所有清洁,最后准备坐下等待客人到来时,才知道只不过刚刚凌晨两点。他只好又把门板一个个安装上去,关门。

我父亲的手艺好,是文都禾梭一流的名金匠。那些有钱大老板、老板娘、高级人物都非常信任我父亲的品行,经常把很大的钻石交给他订做高端精致的首饰。那些人完全放心把珍贵珠宝首饰交给我父亲,这也让我为他的手艺、名气、人格以及朋友们的赞扬而高兴和自豪!(www.xing528.com)

小时候,听父亲讲这些操劳与付出,我总是忍不住流泪,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人家的期望。我父亲只读了小学三年级,身边只有一本从中国带来的小本字典,当成宝贝,天天翻看。如果看书看报遇到有不懂的文字,就一定要查一查,非弄明白不可。他也因此渐渐提高了识字数量和文化水平。在他的教育下,我们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了必须要多看书多学习的意识,尤其是在印尼要认识中文。

除此之外,我还有大哥陈孝忠为榜样。他各方面都优秀,很有胆识。1959年6月9日,他回到中国,1961年考入北京机械学院,1965年分配到北京铸造工厂工作,后来当上了工程师。大姐陈瑞英于1958年回国,1964年在天津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北大医院当主治医生,工作非常出色。二哥陈孝斌与大哥1959年一起回国,196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我排行老四,在家受大哥大姐爱护和指导,在他们的影响下,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努力、认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