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曲舞台上的神奇表演:吐火技巧和默契配合

戏曲舞台上的神奇表演:吐火技巧和默契配合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吐火”是戏曲舞台上又一项神奇的表演。大致来说戏曲演员表演的吐火分为两种,一种是吐出火星,另一种喷出火团。在这段情节中就运用了吐火团的特技来表现她的神出鬼没。另外表演吐火和手拿火把的两个演员之间的配合,必须要很默契。其实演员们无论是吐火还是吃火的表演,都有一个窍门儿,那就是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戏曲舞台上的神奇表演:吐火技巧和默契配合

“吐火”是戏曲舞台上又一项神奇的表演。大致来说戏曲演员表演的吐火分为两种,一种是吐出火星,另一种喷出火团。吐火技艺一般都是运用于神鬼类人物,可以起到烘托神秘气氛的作用,咱们就来拨开吐火技艺的神秘面纱,看看演员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咱们先来说说吐火星,戏曲舞台上的判官门神等人物,基本上运用的都是口吐火星的表演。这项技艺是演员口含一个圆锥形的吹火筒进行表演的。这种吹火筒是铜制材料,过去是在铜管外面包裹上纯棉布起到绝缘、防烫的作用,现在包裹棉布之后,最外层还会绑上一层绝缘胶布,这样更为安全。在演员装扮完毕临上场之前,先点燃“火纸”(其实就是一种宣纸),在“火纸”燃烧即将熄灭时,快速放进吹火筒里。燃烧时间点的掌握是这项特技表演的关键,必须要在火焰熄灭,但同时还有火星燃烧的时候尽快塞进吹火筒才能成功。另外塞的手法也很重要,太紧或是太松都容易导致火星熄灭,或者火星太小吹不出来。在压暗了灯光的舞台上演员呼气吹出的火星闪烁着光芒,精彩、有趣的同时还特别能营造鬼神出没的情境。

咱们再来说说喷吐大火团的表演技法,戏曲界这项特技最为突出的剧种当属陕西秦腔。演员表演时口含松香煤油等易燃物,然后向另一个角色手拿的火把上喷吐,从而形成腾腾烈焰,舞台效果惊险刺激。比如有一出陕西秦腔、川剧京剧等很多剧种都擅演的剧目《红梅阁》,主人公是个女鬼叫李慧娘,回到阳间解救即将遭坏人暗杀的心上人。在这段情节中就运用了吐火团的特技来表现她的神出鬼没。这种特技对演员的气息爆发力要求很高,这也是决定火团大小的关键。另外表演吐火和手拿火把的两个演员之间的配合,必须要很默契。这里有大量优美的托举等舞蹈身段,每一次吐火的动作造型都完全不同,所以两人的表演节奏、力量配合等必须经过大量练习和磨合。但可惜的是,由于现代都市的戏曲演出剧场都要遵循消防安全法规,对于舞台上使用明火有严格限制,所以这项技艺目前已濒临失传。只有少数秦腔院团在基层演出时,演出场地可以满足条件,也可以说是这项技艺仅存的星星之“火”了。(www.xing528.com)

戏台上除了刚才咱们说的“吹火星”和“喷火团”,还有一种“吃火”的表演。比如京剧有一出戏叫《时迁偷鸡》,讲述的是时迁在投奔梁山途中,偷吃旅店店主家报晓公鸡的故事。剧中有一段时迁当场吃鸡的表演,戏曲舞台上演员当然不会真吃,通常情况下会用虚拟手法处理。而这出剧目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运用了演员“吃”火的技法,来表现吃鸡。扮演时迁的演员用木刀剁开“鸡肉”,然后手拿火纸代表鸡块,用桌子上一个燃烧着真蜡烛的烛台点着火纸,随即就放进嘴里“吃”了起来,咀嚼时还吞吐自如却不被烫伤,并反复吃了好几次。这种出人意料的神奇虚拟表演,令所有观众叹为观止!

其实演员们无论是吐火还是吃火的表演,都有一个窍门儿,那就是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比如嘴里含着吹火筒或是松香粉、煤油等易燃物时,就绝对不能用嘴呼吸了,只能用鼻腔吸气、嘴巴呼气才能喷出火星、火焰,需要特别谨慎。另外最难之处在于,演员并不是一直闭着嘴在台上静待表演吐火这一项特技,而是要完成大量的表情和身段舞蹈动作,所以保持这种呼吸的均匀是需要狠下功夫练习才能做到的。吃火也同样如此,演员之所以能够把燃烧的火纸送到嘴里而不被烫伤,就是因为运用了隔绝空气阻燃的原理。而几番吞吐火焰仍然不灭,就完全要靠演员的经验来掌握火纸的燃烧时间了,在火纸吃进嘴里时火焰已经熄灭,在彻底燃尽之前吐出来一接触空气就再度燃烧。同时演员脸上还要表现出人物正在咀嚼美味鸡肉的惬意和满足,丝毫不能流露出火焰在口的紧张,所以只有经过大量练习娴熟掌握这项技艺后,才能在舞台上自如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