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侵华战争时期出现的滑走艇型炮艇及装备

侵华战争时期出现的滑走艇型炮艇及装备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时间次序,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最早出现在侵华日军中的炮艇是滑走艇型炮艇。该型炮艇的改造基础是日本海军称为特型内火艇的“滑走艇”,属于不采用水下螺旋桨驱动的空气艇。滑走艇上选用的7.7毫米口径“92”式机枪,是后来在日本炮艇上十分普遍的装备,其全长0.99米,重11.3千克,理论射速600发/分钟,采用圆盘式的弹夹供弹,每个弹夹可装47发子弹,通常炮艇上会同时携带7.7毫米口径的普通子弹与曳光弹和穿甲弹。

侵华战争时期出现的滑走艇型炮艇及装备

按照时间次序,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最早出现在侵华日军中的炮艇是滑走艇型炮艇。该型炮艇的改造基础是日本海军称为特型内火艇的“滑走艇”,属于不采用水下螺旋桨驱动的空气艇。

1938年,日军溯长江而上,攻向中游的重要城市武汉。根据溯江作战的需要,为了适应在中国的河汊、沼泽地等浅水地区航行作战以及扫雷,日本海军于当年从国内征用了原本在熊野川上当作旅游船的7艘长16米的“空气船”,各加装1门7.7毫米口径“92”式机枪后调动至中国长江战场(编号“3393”至“3399”),舰籍隶属在佐世保防备队。经实际使用发现非常得力,遂在横须贺海军工厂以及和歌山县纪南铁工业组合分头紧急订造,于1938年当年共完成了全部41艘(编号“3509”至“3549”)的建造,舰籍均隶属佐世保防备队,全部投用在中国战场,在进攻武汉的战斗中以及战后在长江上的扫雷行动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武汉附近江面上活动的日本滑走艇,照片右侧远处体型较大的船只是日本海军俘虏后当作特设军舰使用的原中国海关“飞星”号缉私舰

武汉江面上的日军滑走艇,背景中是日军进攻武汉时所用的滑走艇母舰“日本海丸”(www.xing528.com)

日本海军定型建造的这种滑走艇较征用艇更大,全长19.5米,艇体为浅吃水、浅舱深的舱面全敞开式木舢板船型,造型与日本海军使用的运货用通船十分相似。滑走艇在艇尾装备一台犹如大电扇一般的带着螺旋桨叶的航空发动机(后期曾有装备2台航空发动机的改型),航速高达19节。高速航行时该艇的吃水极浅,因而对中国海军布放在长江及内河中的水雷无甚忌惮。因其怪模怪样的造型,在中国方面曾被俗称为飞机艇。滑走艇的武器和后来的其他炮艇十分相似,早期多是在艇首架设1门7.7毫米口径的“92”式机枪,后期则有换装为威力更大的13毫米口径“93”式高射机枪的情况。为作战时增强防护起见,在机枪战位的前、左、右三侧还临时装设有防弹钢板充作掩体。战时,滑走艇主要凭借其浅吃水甚至几乎是零吃水的特性,在长江内河以及沼泽地带执行运送步兵作战和扫雷等任务。

滑走艇上选用的7.7毫米口径“92”式机枪,是后来在日本炮艇上十分普遍的装备,其全长0.99米,重11.3千克,理论射速600发/分钟,采用圆盘式的弹夹供弹,每个弹夹可装47发子弹,通常炮艇上会同时携带7.7毫米口径的普通子弹与曳光弹穿甲弹[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