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审美接受在图画书阅读中的优化方式

儿童审美接受在图画书阅读中的优化方式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接受美学的广泛传播,人们开始摆脱作者和作品中心的思维范式,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以作品为中介的“对话”过程,作品的意义只有在与读者跨时空的对话过程中才能得以生成。童书尤为如此,一部儿童作品无论其思想性、教育性如何,一旦脱离了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要,就难以召唤儿童读者与之对话,那么其意义也将不复存在。

儿童审美接受在图画书阅读中的优化方式

随着接受美学的广泛传播,人们开始摆脱作者和作品中心的思维范式,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以作品为中介的“对话”过程,作品的意义只有在与读者跨时空的对话过程中才能得以生成。作品的意义恒量在接受者接受之前只具备势能,而势能只有通过接受行为才能转化为动能做功。一部作品的价值并非完全由作品本身决定,而是取决于阅读者对作品的兴趣,即其对读者的吸引力与意义[16]书籍的价值必然要在互动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童书尤为如此,一部儿童作品无论其思想性、教育性如何,一旦脱离了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要,就难以召唤儿童读者与之对话,那么其意义也将不复存在。在施拉姆(Wilbur Lang Schramm)看来,儿童面对媒介并非被动的接受者,儿童使用或不使用媒介是主动的过程,而儿童选择图书则为了满足逃避现实、快乐诉求、现实性和平静诉求的需要。[17]这无疑意味着图画书的价值最终需要被儿童读者所接受,图画书的创作、出版与阅读都需要以儿童的审美接受特点为准绳,接受儿童的推敲和检验。图画书受到儿童读者的喜爱,才能最终实现其意义与价值的传递。因此,无论是作为图画书的创作者、出版者,还是图画书阅读指导过程的家长、教师、图书馆员等,都需要了解儿童读者的审美接受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版图画书,为儿童读者选择适宜其审美需求的阅读素材。(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