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中的意义

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中的意义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公益性、公共性为标志,强化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文化民生产品又以其公共性、公益性与其服务方式的艺术化、生活化有机结合,强化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更有效地增强了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使其切实成为社会各阶层融合与社会和谐的深层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

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中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2]现代文化民生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文化建设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理念与实践运行必然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与核心驱动,其实践进程也必然深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化、大众化。

以标准化、均等化为标志,公平正义是文化民生体系建设的政策精髓。重庆市文化民生体系建设发展至今,其相关政策的演进与完善,始终全面地贯穿了以公平正义为内在要求的标准化、均等化原则,充分彰显了国家在新时期更深层的公平、正义执政理念。加强文化民生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是推进文化民生均等化的正确路径。从构建现代文化民生体系的目标要求看,政府有责任按照国家文化民生的宏观指导和重庆市“实施标准”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文化民生标准体系,运用好政策的杠杆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资金、资源、人才、服务适度向薄弱环节倾斜,将贫困县文化民生体系建设与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向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倾斜投入,逐步缩小和根除文化民生“剪刀差”。重庆市将衔接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将撤乡并镇、撤村建社后闲置的文化站(室),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改扩建,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水平。到2020年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民生中心全覆盖,形成以农村(行政村)半小时、城市(社区)10 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的文化服务圈。

以社会性、参与性为标志,体现文化民生体系建设治理导向。文化民生体系建设过程也是深入推进文化行政体制和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其核心原则在于进一步推动政企、政事、政社分开,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核心目标在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多层面共同参与的文化民生参与机制及共同治理模式。一方面,相关的制度与法治建设被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文化民生政策体系与法律体系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文化民生治理中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探索中逐渐清晰和趋于成熟。(www.xing528.com)

以公益性、公共性为标志,强化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根据《重庆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 年,全市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将从568 平方米增加到640 平方米;每人每年平均享受“三馆一站”的服务,将从1.625 次增加到2.25 次。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在内容形式、供给方式、管理方式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然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创造与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生成与繁荣必定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供的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决定着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整体水平。同时,文化民生产品又以其公共性、公益性与其服务方式的艺术化、生活化有机结合,强化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更有效地增强了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使其切实成为社会各阶层融合与社会和谐的深层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