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凸显历史复杂性之重要性

凸显历史复杂性之重要性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拓展教学视野,听听这些历史的“杂音”,有助于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形成更加深刻的历史认识。为了建立全面的历史认识,在处理本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拓展视野,适当补充一些关于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这些“另类”的“声音”,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复杂性,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深入思考。历史教育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凸显历史复杂性之重要性

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往往是曲折的。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往往有一些不合拍、不合潮流的声音。拓展教学视野,听听这些历史的“杂音”,有助于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形成更加深刻的历史认识。

中学历史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认为“新政”挽救了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特别是“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政策的大门,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有重要影响。

但是,如果拓展视野,深入走进这段历史,就可以发现,罗斯福新政好像并非完全像教科书上所说的那么简单。

从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施“新政”,到二战爆发前,罗斯福新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33年至1935年。在这一阶段,罗斯福通过了一系列“反危机”法令,包括《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主要是调整与复兴经济

第二阶段是从1935年至1939年。在这一阶段,反对和支持新政的斗争激化,如上述两个法令被美国最高法院先后宣布违宪而被废止,尤其是《国家工业复兴法》,美国最高法院更是以9∶0的票数,一致裁定违宪。在这之后,罗斯福通过一些替代性法令,继续推行“新政”。教材没有反应这一状况。(www.xing528.com)

对《全国工业复兴法》,学界一直也是有争议的。教科书认为《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行业公平竞争法则,对行业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做出规定,有利于抑制恶性竞争,实现生产的有序性。但有学者指出,该法抑制了竞争和生产,特别是该法规定劳工有同企业主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规定工人个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在全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意味着提高生产成本,负担被再次转嫁给消费者,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消费力下降导致工业生产下降,失业率反而上升了。一些学者进一步指出这样一个现象:1929年美国失业率是16%,而1938年的失业率是17%。

还有学者们指出,正是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干预过多、管制过严,导致私人企业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后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走出了经济危机的噩梦。一些学者也因此提出这样的质疑:究竟是“新政”挽救了经济危机,还是二战的爆发挽救了经济危机?一直到今天,还有类似的声音,2008年《南方周末》一篇文章指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由此看出,罗斯福新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一直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但历史教科书并没有反映“新政”这一复杂性,这种历史的“杂音”在教科书中也被湮没掉了,使学生感觉“新政”的实施是非常顺利的,“新政”是一次非常成功、有效的改革。这样的历史学习过于简单化、过于扁平化了。

为了建立全面的历史认识,在处理本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拓展视野,适当补充一些关于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这些“另类”的“声音”,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复杂性,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深入思考。

历史教育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拓展视野,讲讲历史的“另一面”,凸显历史的复杂性,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复杂的历史发展中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认清历史发展的大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对学生今后成长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