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军的遗憾:镇江铁塔赋予了历史的重要意义

英军的遗憾:镇江铁塔赋予了历史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42年7月22日,英军攻陷镇江。英军打算将铁塔拆走运回英国,可谓煞费苦心。如此大费周章,是因为英军怀疑铁塔下藏有宝物。如《复仇女神号航行战记》所述,英军没有按计划运走铁塔,“不无遗憾”。但更遗憾的是,铁塔遭到了英军的近乎毁灭性的破坏,再也无法复原了。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他们在镇江的“遗憾”,在这里得到“补偿”。

英军的遗憾:镇江铁塔赋予了历史的重要意义

1842年7月22日,英军攻陷镇江。郭实猎在北固山甘露寺发现了一座铁塔,颇感稀奇,按照以发现者命名的惯例,称此塔为“郭实猎塔”。

郭实猎曾写过一本《中国简史》,所以他自认为通晓中国历史。他量得铁塔高度约为30英尺(约9米),并判断其历史超过1200年——对应为中国的隋代。而在欧洲,类似的铸造技术要比中国晚500年之久。实际上,中国在隋代时也铸造不出这样的铁塔,但铁塔的渊源是一座石塔,可以追溯到唐代。

甘露寺刘备招亲,那是传说。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会昌废壁》载:“唐李德裕镇浙西日,於润州建功德佛宇曰甘露寺。当会昌弃毁之际,奏请独存。因尽取管内废寺中名贤画壁置之甘露。”

唐代长庆二年(822年),李德裕外放出京任浙西观察使,治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同时兼任润州刺史。为感念唐穆宗对他的知遇之恩,李德裕建甘露宝刹。长庆四年(824年)十一月,将上元县(今南京)长干寺阿育王塔佛祖舍利十一粒移置于北固山供奉,依照长干寺原有式样造石塔,次年正月建成、重瘗舍利。

大和三年(829年)正月,上元县禅众寺旧塔基下获舍利石函,二月十五日乙丑重瘗藏于甘露寺石塔下。这一年,李德裕被召回京,拜兵部侍郎,并有望被推为宰相,但回朝不到十日,他又被排挤出京,外放为郑滑节度使。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李德裕任宰相。武宗灭佛,李德裕奏请,甘露寺幸免于难。

然世事难料,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年)甘露寺被焚毁,石塔倾覆,但塔下埋藏的舍利安然无恙。宋代熙宁二年(1069年)舍利被再度发现,镇江太守王安礼主持在石塔原址造八面九级铁塔(图1-2),元丰元年(1078年)落成,重瘗舍利于塔下地宫。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年)铁塔因海啸倒塌,仅存须弥座和两级塔身,后重修为七级。这就是所谓的“郭实猎塔”的由来。英军打算将铁塔拆走运回英国,可谓煞费苦心。

图1-2 镇江甘露寺铁塔

清末民初时影像,《支那文化史迹》第四辑,常盘大定、关野贞编辑。日本法藏馆1941年刊行

杨棨(甦庵道人)《出围城记》载:“六月二十二日(1842年7月30日),伪提督往江宁所,留夷众,日捉数千人,拉甘露寺铁塔,疑其中有宝也。历久不动乃止。”(www.xing528.com)

一次不行,几天后英军胁迫百姓又干了一次。朱士云《草间日记》载:

七月初一日(8月8日),夷人毁铁塔,夷人西上。甘露寺铁塔,创自李卫公(李德裕),明代为海风吹折重铸,已数百年物矣。至是夷捉民患毁之,掘深丈余,犹铁也,不得其根柢,乃去其顶,毁其相轮而止。

袁陶愚《壬寅闻见纪略》亦云:“是日夷至甘露寺,胁民人数百,使曳铁塔,塔不能倒,仅去其顶。”如此大费周章,是因为英军怀疑铁塔下藏有宝物。其实铁塔下当真藏有宝物,只是劫掠者天不佑之。1960年(庚子年)我国在修复铁塔时,人们在塔基三尺半处发现了地宫,出土石函、金棺、银椁等,内有李德裕两次供奉、宋代再次重瘗的舍利700多颗,其中出自长干寺阿育王塔的11颗为佛祖舍利。

历史记载果然不虚,幸哉英军没有挖到宝藏。但遭此劫难,塔刹失落不存,殊为可惜。

如《复仇女神号航行战记》所述,英军没有按计划运走铁塔,“不无遗憾”。但更遗憾的是,铁塔遭到了英军的近乎毁灭性的破坏,再也无法复原了。

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在他们看来,南京最引人瞩目的是大报恩寺琉璃塔。他们在镇江的“遗憾”,在这里得到“补偿”。

殊不知,大报恩寺琉璃塔与镇江铁塔,即甘露寺塔颇有渊源。甘露寺塔供奉的佛舍利出自南京长干寺阿育王塔,大报恩寺即在长干寺旧址兴建。长干寺创自东晋,后世屡有兴废,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建八角九层砖塔,高二百尺,供奉佛顶真骨。

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长干寺改称天禧寺,塔名改称圣感塔。元代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诏改天禧寺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改塔名为慈恩塔。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慈恩塔毁于火中。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以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生母为名,在旧址建寺,“依大内图式,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报恩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