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民间金融的共生性及一般描述

农村民间金融的共生性及一般描述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金融共生理论,金融机构与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通过信用的授受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企业和居民个人有了一定的积余资金,选择到金融机构进行存款,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信贷资金来源,而当企业和居民个人出现资金临时性短缺时,从而选择到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与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通过相互的信用授受,相互解决资金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共生关系。

农村民间金融的共生性及一般描述

(一)金融共生理论概述

共生(Symbiosis)是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在1879年提出的生物学概念,是指不同的物种相互依赖而生存(李元华,2012)。共生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也存在各种共生现象。共生理论就是通过对共生现象的分析,研究共生体之间在特定的共生环境下的相互作用形式,揭示驱动共生关系发生的原因、行为模式和演变趋势。

在共生理论的基础上,袁纯清清楚地认识到不仅生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经济现象之间也存在共生关系,并以生物共生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金融共生理论(刘沛林等,2003)。根据金融共生理论,金融机构与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通过信用的授受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企业和居民个人有了一定的积余资金,选择到金融机构进行存款,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信贷资金来源,而当企业和居民个人出现资金临时性短缺时,从而选择到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与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通过相互的信用授受,相互解决资金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共生关系。

(二)农村民间金融的共生性(www.xing528.com)

农村民间资金供求矛盾推动了农村民间金融发展,而农村民间金融内在机制又契合了农村和农村中小企业实际,两者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是“短频急”,但却没有符合要求的财务资料和抵押物,不符合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要求,很难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供给,而民间金融的非正规性和很强的地区性特点,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存在一种有效的耦合机制(虞群娥等,2007)。Berger Allen N.和Gregory F.Udell认为银行的信贷技术可以细分为财务报表型、资产抵押型、信用评级型和关系型等四种,前三种信贷技术都属于交易型信贷技术,依靠的是财务比率、营利能力、抵押和担保等能客观量化的“硬信息”(Hard Information)(徐健,2013)。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没有符合规定的财务报表、账务资料,也缺乏合适的抵押物,不符合交易型信贷技术的要求,只能利用关系型信贷技术获得相应的贷款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融资需求推动了民间金融发展,两者共生关系显著。

从共生理论角度理解,农村居民个人、农村中小企业与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共生距离短,这使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相对容易获得各种非财务信息,并且,农村居民个人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共生单元偏小,与外界接触渠道少,不利于各种信息的获取,而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生长、发展于农村范围,对农村居民个人和农村中小企业主的家庭背景、个人喜好、生产技术水平、获得能力、负债水平、偿债能力和来源等各项非财务信息都相对了解,信息获取相对容易。因此,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更具有信息优势,更容易与农村居民个人和农村中小企业形成共生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