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阶段农村民间金融广泛存在的原因及优化策略

现阶段农村民间金融广泛存在的原因及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金融在兴盛的同时走向了非理性繁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集中体现为“两多两难”问题,而该问题直接推动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兴盛和民间借贷利率的上升。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虽然在不断推进,但农村金融立法却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立法明显滞后,农村金融缺少完整的法律规制。

现阶段农村民间金融广泛存在的原因及优化策略

1.农村金融抑制下的必要补充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仍然明显,据统计,2005—2012年,农业贷款在全国贷款中平均占比只有4.68%,2010年以后,农业贷款占比下滑明显。乡镇企业贷款在全国贷款中比重很低,且呈明显的下滑趋势,2005—2009年,乡镇企业贷款在全国贷款中平均占比只有2.64%;2010—2012年,按新口径的农村企业贷款平均占比为14.57%(见表2-1)。

表2-1 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农村企业贷款余额和比例

注:从2010年开始,短期贷款分类出现变化,不再统计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开始统计农村企业贷款余额。

广大农村企业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足够的信贷支持,又没有其他合适的融资渠道,为了发展生产转而寻求民间金融资金支持。民间金融在兴盛的同时走向了非理性繁荣。2011年,高利贷在全国成蔓延之势,浙江温州、江苏泗洪、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神木等地更是出现“全民高利贷”现象。

2.农村社会资金供求矛盾促使民间金融发展(www.xing528.com)

2012年末,农户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46万亿元,说明农村居民财富增长迅速,但由于投资政策、投资渠道、投资技术、投资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巨量的农村居民财富十分无奈地选择银行储蓄作为投资主渠道。资本是逐利性的,没有合适投资渠道的农村财富很容易受到民间高利的引诱,选择民间金融进行投资。

2012年末,农村贷款合计10.92万亿元,占全国人民币贷款的16.2%,正规金融部门无法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农村金融领域出现了“系统性负投资现象”(王曙光等,2007)。农村资金的“非农化”倾向也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2012年末,农户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46万亿元,而同期农户贷款却只有3.6万亿,存贷倒挂了2.76万亿。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非农化”信贷和“城市化”运用,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市。

农村资金供求矛盾集中体现为“两多两难”问题,而该问题直接推动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兴盛和民间借贷利率的上升。

3.农村金融立法滞后导致民间金融盲目发展

农村金融立法滞后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农村金融发展变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虽然在不断推进,但农村金融立法却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立法明显滞后,农村金融缺少完整的法律规制。农村民间金融问题虽然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发生农村民间金融风波,如温州的“倒会”事件、农村频发的非法集资事件等,但农村民间金融相应法律却一直没有出台,农村民间金融的无序发展与金融立法滞后的情况关系很大。

4.民间金融文化的深厚积淀

民间金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我国政府曾经对高利贷采取打压的政策,曾经一度抑制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但农村的各种互助性借贷和实物性借贷却一直存在。几千年的发展沉淀了深厚的民间金融文化,债信文化和“合会”文化深入人心,农民在资金需要时,往往优先选择民间借贷和“合会”融资,而不是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这一方面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程序复杂、贷款门槛较高、综合利息成本较高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民间金融背后深厚的文化沉淀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