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激发低龄化写作的商机

市场激发低龄化写作的商机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来自另一个方面的批评和指责,是认为低龄化写作太多地依赖于出版社的商业化炒作。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市场看好低龄化写作,就简单地否认他们可能具有的非功利的作用。其实,在韩寒之前,已经有了“自画青春”系列和郁秀的《花季雨季》等低龄化写作出现。但是,除了《花季雨季》曾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之外,其他的低龄化写作在当时似乎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市场。而正是韩寒的出现,使出版商发现了低龄化写作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市场激发低龄化写作的商机

来自另一个方面的批评和指责,是认为低龄化写作太多地依赖于出版社商业化炒作。有人说,几乎每个出书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总是比他们的作品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出版社策划包装的往往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神奇的孩子。有人因此担忧,这些被吹到半空中的孩子,在没有了商业浮力之后会怎样?

但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在当代社会,如果不以市场和商业为媒介,出版物如何送到读者手中?阅读的过程如何才能完成?

市场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纽带和桥梁。出版商所关注的也许主要是经济效益,但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他们会非常重视一本书所负载的内容。事实上,就像我们不认为没有被市场炒热的书就不是好书一样,我们也不认为凡是经过商业炒作的书都是毫无价值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市场看好低龄化写作,就简单地否认他们可能具有的非功利的作用。我们总不能说,越是卖不出去的书越是好书吧?(www.xing528.com)

我们为什么不能从需求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呢?其实,在韩寒之前,已经有了“自画青春”系列和郁秀的《花季雨季》等低龄化写作出现。但是,除了《花季雨季》曾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之外,其他的低龄化写作在当时似乎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市场。而正是韩寒的出现,使出版商发现了低龄化写作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从此,低龄化写作才渐渐地成了气候,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才开始大肆炒作这些来自校园的年轻作者。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我们很想知道,出版商们究竟从“韩寒”们的写作中发现了什么,他们凭什么判断低龄化写作能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出版商固然可以引导和左右读者,但在这里他们很难塞进自己的私货。他们总是试图对可能成为读者大众阅读趣味的东西作出价值判断,而这种趣味的形成,则是人类群体的美学——道德体系决定的。所以,单纯指责出版商的浅薄和浮躁不仅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更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且没有出版商所做的努力来得实在且富有建设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