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夫妻之道:天地之大义,风化之本源

夫妻之道:天地之大义,风化之本源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夫婦之道,天地之大義,風化之本原也,可不重歟!夫婦之際,以敬爲美。漢山陽太守薛勤,喪妻不哭,臨殯曰:“幸不爲夭,夫何恨!”丈夫生而有四方之志,威令所施,大者天下,小者一官,而近不行於室家,爲一婦人所制,不亦可羞哉!夫婦以義合,義絶則離之。今士大夫有出妻者,則非之,以爲無行,故士大夫難之。

夫妻之道:天地之大义,风化之本源

夫婦之道,天地之大義,風化之本原也,可不重歟!《易》:“艮下兑上,咸。”“彖曰:止而説,男下女,故娶女吉也。”“巽下震上,恒。”“彖曰: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蓋久[24]常之道也。是故《禮》,婿冕而親迎,御輪三周,所以下之也。既而婿乘車先行,婦車從之,反尊卑之正也。《家人》:“初九[25],閑有家,悔亡。”正家之道,靡不在初,初而驕之,至於狼犺,浸不可制,非一朝一夕之所致也。昔舜爲匹夫,畊漁於田澤之中,妻天子之二女,使之行婦道於翁姑,非身率以禮義,能如是乎?

漢鮑宣妻桓氏,字少君。宣嘗就少君父學,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裝送資賄甚盛。宣不悦,謂妻曰:“少君生富驕,習美飾,而吾實貧賤,不敢當禮。”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約,故使賤妾侍執巾櫛,既奉承君子,惟命是從。”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着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拜姑畢,提甕出汲,修行婦道,鄉邦稱之。

扶風梁鴻,家貧而介潔。勢家慕其高節,多欲妻之,鴻並絶不許。同縣孟氏有女,狀肥醜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行年三十。父母問其故,女曰:“欲得腎如梁伯鸞者。”鴻聞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履,織作筐篚緝績之具。及嫁,始以裝飾。入門七日,而鴻不答。妻乃跪牀下請曰:“切聞夫子高義,簡斥數婦,妾亦偃蹇數夫矣。今而見擇,敢不請罪?”鴻曰:“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爾。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願哉!”妻曰:“以觀夫子之志爾。妾自有隱居之服。”乃更椎髻,着布衣,操作具而前。鴻大喜,曰:“此真梁鴻之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遂與偕隱。是皆能正其初者也。夫婦之際,以敬爲美。

晉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與之歸,言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文公從之,卒爲晉名卿。

漢梁鴻避地於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爲人賃舂。每歸,妻爲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方舍之於家。

晉太宰何曾,閨門整肅,自少及長,無聲樂嬖幸之好。年老之後,與妻相見,皆正衣冠,相待如賓,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畢,便出。一歲如此者,不過再三焉。若此,可謂能敬矣!

昔莊周妻死,鼓盆而歌。漢山陽太守薛勤,喪妻不哭,臨殯曰:“幸不爲夭,夫何恨!”太尉王龔妻亡,與諸子並杖行服,時人兩譏之。晉太尉劉寔喪妻,爲廬杖之制,終喪不御内[26]。輕薄笑之,寔不以爲意。彼莊、薛棄義,而王、劉循禮,其得失豈不殊哉?何譏笑之!

《易》:“恒。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丈夫生而有四方之志,威令所施,大者天下,小者一官,而近不行於室家,爲一婦人所制,不亦可羞哉!昔晉惠帝爲賈后所制,廢武悼楊太后於金墉,絶膳而終。囚愍懷太子於許昌,尋殺之。唐肅宗爲張后所制,遷上皇於西内,以憂崩。建寧王倓以忠孝受誅。彼二君者,貴爲天子,制於悍妻,上不能保其親,下不能庇其子,況於臣民!自古及今,以悍妻而乖離六親、敗亂其家者,可勝數哉。然則悍妻之爲害大也。故凡娶妻,不可不慎擇也。既娶而防之以禮,不可不在其初也。其或驕縰悍戾,訓厲禁約而終不從,不可以不棄也。夫婦以義合,義絶則離之。今士大夫有出妻者,衆則非之,以爲無行,故士大夫難之。按禮有七出,顧所以出之用何事耳。若妻實犯禮而出之,乃義也。昔孔氏三世出其妻,其餘腎士以義出妻者衆矣,奚虧於行哉?苟室有悍妻而不出,則家道何日而寧乎?

[1]“言”,四庫本作“辭”。

[2]“者”,《孟子》、四庫本作“人”。

[3]“貢”後,《孟子》有“税”,四庫本有“賦”。

[4]“與”,底本、四庫本無,兹據司馬本補。

[5]“向”,底本、司馬本作“尚”,誤,兹據《南齊書》、四庫本改。

[6]“父”,底本、司馬本、四庫本作“兄”,於史實、文意不合,兹據《晉書》改。

[7]“謬留”,底本、司馬本作“苟留”,誤,兹據《晉書》、四庫本改。

[8]“娣”,底本、司馬本作“姊”,誤,兹據《顔氏家訓》、四庫本改。按,此處“娣姒”指妯娌。

[9]“倩”,底本作“債”,於史實不合,形訛,兹據《漢書》、司馬本、四庫本改。

[10]“悟”,四庫本作“語”。(www.xing528.com)

[11]“伋子”,《春秋左氏傳》、四庫本作“急子”。

[12]“汲”,《春秋左氏傳》、四庫本作“急”,司馬本作“伋”。

[13]“張”,當從《後漢書》、四庫本作“趙”。按趙孝字長平,東漢末沛國蘄人。

[14]“車”,據四庫本補,底本、司馬本無,“郡”後空一字。

[15]“乞”,司馬本作“棘”。

[16]“州”,底本、司馬本作“勿”,誤,兹據《宋書》、四庫本改。

[17]“打”,司馬本、四庫本作“撻”。

[18]“姑姊”,四庫本作“姑姊妹”。

[19]“隨”,《列女傳》、四庫本作“疾”。

[20]“欲”,四庫本作“自”。

[21]“載天覆地”,四庫本作“戴天履地”。

[22]“又”,《列女傳》、四庫本無。

[23]“兢”,四庫本作“競”。

[24]“久”,底本作“人”,誤,兹據司馬本改。按“久常”指長久、永遠。

[25]“九”,諸本皆作“六”,誤,兹據《周易·家人》改。

[26]“内”,諸本皆作“肉”,非,兹據《晉書·劉寔傳》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