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壁画音乐图像仿制研究进展:实现现实呈现

壁画音乐图像仿制研究进展:实现现实呈现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进行仿制研究呢?莫高窟浩如烟海的壁画上,绘有数千件乐器图像,它们各代表着不同的时期。比如在弹弦乐器的600多件琵琶图像中,选择了50件,以后又从其中筛选了7种,进行了制作。壁画上“方响”的图像体积甚小,而且音片也只有6至8片。前不久,中国音乐研究所的专家们对琵琶的频谱作了测定,认为新制作的琵琶的音色不同凡响,完全是一个新的品种。乐器绘制彩图亦是由郑汝中设计的。

壁画音乐图像仿制研究进展:实现现实呈现

众所周知,音乐是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耳朵的。而现在看到的乐器壁画,都是视觉艺术。

郑汝中在考察洞窟的同时,认为古代的乐器远比今日传世的要丰富多彩。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进行仿制研究呢?

他在年轻时,就好琢磨,亲自制作过板胡、二胡古筝等乐器。这次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水到渠成。于是他同庄壮合作,以音乐舞蹈研究室的名义,提出了复制乐器的科研项目。经过敦煌研究院审查,报省科委和省文化厅批准,落实了科研课题,核拨了专门经费。庄副主任是课题项目负责人,郑汝中负责技术。

莫高窟浩如烟海的壁画上,绘有数千件乐器图像,它们各代表着不同的时期。按哪个时代的制作呢?他们经过认真的研究,决定按照吹、拉、弹、打四大类来制作。比如在弹弦乐器的600多件琵琶图像中,选择了50件,以后又从其中筛选了7种,进行了制作。

目前第一次共制作了34种,54件敦煌乐器。

郑汝中认为,乐器制作实验,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它给音乐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和形象资料;二是它对于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三是给现在的乐队,增加了新的乐器品种;四是很可能通过这一系列乐器的复制,出现一个以“敦煌音乐”命名的音乐艺术流派。这当然还取决于乐器的实践和作品的建设。五是,最主要的事实是,把死的乐器壁画,变成了实在的、可演奏的乐器。(www.xing528.com)

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为现实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他们在临摹、设计乐器图像时,既参照原图像,但又不拘泥于原图。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比如“雷公鼓”,莫高窟249窟壁画上,有一个简略的图形。这次制作时,是在大小不同的两个金属圆圈之间,共制定了10个鼓。由于鼓的大小、皮子的松紧不同,发声也不同,演奏时可打出不同的节奏。又如“方响”,文献资料上有“方响”这个名称。壁画上“方响”的图像体积甚小,而且音片也只有6至8片。而这次制作时,是在一个高1.7米,宽1.45米的长方形立式框架中,镶嵌了两排,共计24个铝合金音片。演奏时,用小榔头敲击,即发出美妙的声音。制成后,中国音乐研究所经过测音,认为它的声音非常纯净,谐波无噪音,甚至可以同定音用的“音叉”媲美。

定音是怎么回事呢?比如“A”这个音,每秒振荡频率为440次,那么新做的乐器能震荡440/秒,就可以称为“A”了。

再如“琵琶”,包括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和五个庙在内的整个敦煌壁画上,有近千支琵琶图形,这次只制作了7支琵琶。不同形态的琵琶,经过试奏,音域加宽了,音色也不像原来那样单调,效果良好。前不久,中国音乐研究所的专家们对琵琶的频谱作了测定,认为新制作的琵琶的音色不同凡响,完全是一个新的品种。

再比如,这次制作的乐器,十分重视彩绘和装潢。因为乐器除了音响之外,还有一个仪仗作用。壁画上的琵琶都很漂亮。相对来看,现代琵琶只注重音响,外观萎缩多了。他们在这次制作时,就想把原来好的东西再追回来。因此,特别注意了它们的工艺性。乐器绘制彩图亦是由郑汝中设计的。然后请了院里美术所的马玉华同志,把它画出来。绘成后,反映极佳。

为制作乐器,郑汝中不畏严寒酷暑,两年来六次进京,有时一待就是几个月。生活和工作是在一种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吃尽了种种苦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