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胡音准控制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二胡音准控制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以表现单声音乐为主的民族弓弦乐器中的二胡,由于没有指板,因而增加了演奏者对其音准控制的困难,演奏时除要考虑左手手指的指距和伸展以外,还要恰当地掌握手指触弦力度。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和演奏实践,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关于二胡演奏的音准问题。笔者谈及它的用意,是欲从各律制的差异中,探求二胡演奏的音准问题。应该看到,二胡在律制使用问题上已发生很大改变。

二胡音准控制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李汲渊

人们常常把音准、节奏、音乐表现这三大要素作为评论演奏水准高低的基本尺度。演奏者若忽视了三大要素之一的音准,无论其演奏多么富有情感,而首先因为其音准不好,便将招致演奏的失败。所以,音准训练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长期而艰苦的教学任务。

作为以表现单声音乐为主的民族弓弦乐器中的二胡,由于没有指板,因而增加了演奏者对其音准控制的困难,演奏时除要考虑左手手指的指距和伸展以外,还要恰当地掌握手指触弦力度。这种在触弦时既要注意指距的宽窄,又要注意手指用力的轻重的音准控制方法,是二胡所特有的演奏方法。那么,能否给二胡新添置一块指板呢?由于若干颇具民族特色的手法和风格(如吟弦、压弦、垫指滑音、滚压手法等)是不可随便抛弃的,因此,还不能轻率地加上指板,而只能在保留上述独特演奏手法的同时,去认真探讨音准问题。

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和演奏实践,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关于二胡演奏的音准问题。

一、乐器与音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进行演奏练习之前,首先应当尽力消除由于演奏工具不完善而造成音准不好的现象。良好的乐器状况应该是:

1. 琴杆与琴筒应结合紧密而无松动。那种重压琴杆空弦音变高变低的琴,是无法保证其良好的音准的。

2. 弦轴调音应无滑动。无论金属弦轴或木质弦轴,应以重按琴弦而不走音为好。上弦方法也应讲究,弦应尽可能靠弦轴边缘缠绕,从而加大千斤上方弦线与琴杆之间的角度,这样,千斤的定弦音就比较稳定。

3. 千斤应固定位置。在选定好使用的弦长以后,应把千斤位置固定下来,这样,有利于指距训练的稳定,从而保证音准的良好。

4. 琴皮应松紧适度。如琴皮过紧,则音发燥;如琴皮过松,则弹性差,音准亦不稳定。

5. 琴码应置于琴面正中。琴码靠上或靠外均会使琴皮的受压不均匀,致使琴皮振动不充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音准和音色。琴码的高低也应适度,过高则使弦的张力过大而使音色干硬;过低则使弦的张力过小,造成同一空弦的拉、推弓音高不统一。

6. 适时更换琴弦。换弦时最好将两条弦一齐更换,以免发生空弦五度音准而按音的切弦五度音不准之现象。

7. 适时更换弓毛。弓毛实际上是消耗品。切不可像对待乐器本身那样,较长时期使用。如果以每天练琴三小时计,大约三月左右则需更换弓毛。因为马尾上的细齿勾被磨平以后,负载松香粉的效力大大削弱,从而使摩擦力减小,此时,演奏者则需人为地对弓毛施加比正常情况下大得多的力,这样,既使发音压抑沉重,音准不稳,又有害于正确的运弓方法。

二、律制与音准

演奏音准是受听觉意识支配的。因而,建立良好的听觉概念(包括具有良好的各种律制、各种调式的音阶、音程概念等),便显得十分重要。应当做到在头脑里和演奏时“预感音准”、“预想音乐”,这样,演奏时控制音准的动作才完全避免了盲动性,而不失其“有的放矢”的准确性。律制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律学理论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是本文的宗旨。笔者谈及它的用意,是欲从各律制的差异中,探求二胡演奏的音准问题。若干世纪以来,中、外已有人提出过多种律制。至今在我国普遍使用的是三种律制,即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

较长时期以来,认为弓弦乐应采用“纯律”之说较普遍。这是具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纯律的音程协合度好,对于在弦乐上表现歌唱性、抒情性的旋律,的确不无好处。再则,律制问题和民族的语言习惯、歌唱习惯、地方戏曲的风格特征,甚至和文学的音韵规律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随着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作品在不断地多样化,人们的欣赏水平正不断提高,因而,上述看法又显得不够全面了。为此,笔者设想,在二胡上以使用十二平均律加特性音、特性句、特性段的律制为宜,即在通常情况下用十二平均律,而当特性音、句、段出现时,临时使用其他律制。因为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是毋庸怀疑的,它妥善地解决了律制上的许多矛盾,为转调、八度重复以及泛音的使用等,提供了方便条件。

应该看到,二胡在律制使用问题上已发生很大改变。由于乐队的加入,加上乐队中又设有不少音高以十二平均律排列的乐器(如钢琴扬琴、琵琶等等),因此,歌者、奏者,在律制使用上均潜移默化地向十二平均律靠近了。再者,“歌唱性”只是艺术表现的一个侧面,此外,尚有更多的表现手段,如各种离调、转调需要使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协奏曲”的大型组合形式,因此,如以纯律为主,显然不能适应目前已经发展变化了的形势。

即使是二胡单独演奏,如果以纯律为主,也会出现难于克服的矛盾。比如,在弦乐上众所周知有“实”、“泛”、“散”三种基本音色。实即实在的按音,泛即虚按之泛音,散即空弦音(这是指用分、连弓演奏之基本音色。如果加上拨弦音以及用顿、跳弓演奏之顿跳音,那么,二胡上尚有多种音色的变化。但基本的还是“实”、“泛”、“散”三种音色)。这三种音色相互是什么关系呢?它们按什么规律出现呢?对律制又有什么影响呢?这三种音色常常综合地交替地出现,而能否充分有效地综合使用上述三种音色,则是是否发挥了乐器性能的一种标志。应该说泛音、空弦音是调整按音音准的依据。特别应当提到泛音的使用,泛音是弦线分段振动所产生之谐音,它在弦长的等处出现。各泛音点的位置是不能更改的。如果把泛音和十二平均律的内部结构加以比较,可以发现自然泛音列多数倍音与纯律相合。因此,虽然它在整体上与平均律相矛盾,但它的局部(即自然泛音中的泛音、泛音)又巧合地和平均律的各八度规范点相重合。演奏者便可以依靠这个重合音对其他按音进行调整。

在利用泛音调整音准时,只能将实按音去适应空弦音、泛音,而不能颠倒。并要防止同一弦线的非平均律音高的其他泛音对平均律律制的干扰。从调整音准的角度,不使用三倍()泛音;不连续使用同一弦线的两个单音泛音(因均系非平均律)。但同一弦线的八度泛音例外。并且整段泛音旋律出现时,由于处在风格、特色的要求下可不受上述限制。

律制选择实际上是从定弦开始的,如果把定弦五度音定宽,意味着使用五度律及纯律,如果把五度音定得不宽不窄则意味着使用平均律。如果坚持大全音小半音之类的概念,那么由于音差的累计数越来越大,势必在泛音、空弦处碰壁,常常表现为泛音空弦音显得偏低。但是泛音、空弦音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实质上是前面的按音偏高。如果使用平均律概念,上述弊病即可避免。

纯律,虽然其八度音与平均律相合,但其他音程远离平均律、五度律,虽然其他音程近于平均律,但其八度音又远离平均律,因此均难于使用的八度泛音。可见,只有用平均律概念去演奏实音才能获得使用三种音色的自由。换句话说,综合、交替使用三种音色中基本上不存在音差的演奏者,其头脑里的律制概念是倾向十二平均律的。因此,建立平均律概念是解决律制矛盾的最佳办法。

当十二平均律的律制概念确定以后,对特性音、句、段的特殊处理又是很必要的。这是因为器乐演奏和民族民间音乐有密切联系之故。

适当偏宽的例子,如谱例①、②:

①《豫北叙事曲》二段(快板

②《山乡邮递员》华彩段(自由)

适当偏窄的例子,如谱例③④:

③《红军哥哥回来了》(慢板)

④《迷胡调》(慢板)

应注意例①中的a1音及例②中的d2音,要用平均律概念演奏,且不能再偏高;而例③中的e1音及例④中的e2音要用平均律概念演奏,且不能再偏低。以上特性音又常以压揉或滑揉的手法奏出。

有时,演奏上行大滑音,可突破原谱上所标音高,如谱例⑤:

⑤《豫北叙事曲》二段(快板)

有时,演奏下行大滑音,可突破原谱上所标音高,如谱例⑥:(www.xing528.com)

⑥《河南小曲》尾段(快板)

应注意,⑤中的e2音在大滑前用平均律概念摆放音位;⑥中的大滑音后的到达音c2用平均律概念演奏。突破之意是指不受实际音高之限滑向远处或从远处起滑。

关于特性句的处理,如《空山鸟语》结尾的远近呼应的鸟鸣声。卜氵音中的卜音应造成实、泛结合的效果。因此,高把食指的滑奏不要偏离a2音位。其他如《战马奔腾》的马叫声,则完全是一种效果音响,可不受律制之限。

三、操作与音准

音准主要涉及左手。而右手,当其控制欠佳时,影响音色和音质。有微小音差的那种曲线运弓及提高擦弦点的运弓,其方法欠科学,不可取。那么,为保证演奏中的音准,左手有哪些应注意的事项?

1. 定把演奏时(即进入某一把位后,在把位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的运指,原把亦包括在内)音准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

(1)培养良好的手形

这是保证音准的先决条件。良好的手形应是:手心松空朝地,各指间有小的间隙并疏松自然,各指关节自然屈曲(但切不可屈弯成90度,甚至还小于90度,而形成死角,造成僵硬状态,从而影响运指的灵活性)。虎口持琴杆的深浅度应根据每个人的生理条件而定。手指过长的演奏者,为了避免上述屈指死角的形成,可以采用适当放宽千斤与琴杆间的横距;而手指过短的演奏者则相反,应适当缩短千斤与琴杆间的横距,以避免按指时的直、散而无规范的现象。指间的疏松状况以一、四指间保持一个纯四度状态为宜。(原把因一、四指间指距过宽,可改为一、三指间保持一个小三度,三指与空弦保持一个纯四度状态为宜。)至于处于中间的二指,再根据半音出现的位置,去决定靠上或靠下。但换把后一、四指这个外围的纯四度跨度,一般不应有所改变。因使用定把滑指法及伸展把位法临时改变这种手形时,当其奏完后,也应立即回复原手型。良好的手形对音准之所以能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这是因为当食指奏准某一音后,二、三、四指已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而手型欠佳者,就意味着丧失了这种准备,因而二、三、四指的音就不易奏准(特别在快速度情况下)。也就是说,当规范了一、四指的外围距离后,就意味着中间的二、三指以致四个手指的音位,均在把握之中了。如果在任何把位上均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整个演奏而言,音准亦会有相当的把握。

(2)触弦动作的高低要适度

触弦动作应富于弹性,手指起落的高低应和音符时值的长短成正比,即时值短而速度快的音,手指起落低;时值长而速度稍慢或慢的音,手指起落略高。但无论手指起落低或略高,均不得影响节奏时值的准确及指尖力度的集中。如果能够做到指尖力度的结实,那么,只使用低起落触弦法好处更多。

(3)触弦的方位要正确,指距、指压的关系要恰当

触弦前左手大臂应略内收,手指起落(勿横向按弦),应巧点于两弦的中心位置,使内外弦承受的压力相等。有的演奏者常常偏外触弦,致使外弦承受力大,内弦承受力小,从而造成运弓换弦时五度音程不准,或其他音程不准的现象。触弦中,指距的伸展是主要的,而指压是配合因素,两者不能颠倒。那种在按音指位偏低时用增加指压使音升高的奏法,只能在使用风格性的滚压手法时采用,而一般情况下却不宜使用。

(4)注意运用保留指法和预备指法

保留指法是某一音在间隔另外一两音之后又出现该一音时,把第一次的按指保留不动的一种运指方法。预备指法是在前一音的按弦中将后一音的按弦手指伴随触弦。保留指和预备指使指法条理化,使按弦动作简练并从容有序,在习奏音阶、琶音及快速音型时,尤其应当多使用这种指法,因为它减少了对音准的重复辨别,使演奏中的音准多一些把握。

(5)各调的音阶、琵音、模进练习应成为必练项目

上述训练项目,应先在常用调上进行,然后再“举一反三”,移至其他调上练习。这类练习在弦乐上会感到有一定困难,但应当坚持。因为它对指距的伸展、手指的灵活、音准的把握等均会带来许多好处。选材中注意选择指法、指序编排合理的曲目,以避免枯燥乏味。音阶练习中须运用平均律概念演奏,大、小二度的指距应严格分清。特别要多进行大、小三度音程的模进练习;因为大、小三度音程的交错进行会造成指距时宽时窄的变化,如果适应了这种变化,在音准上就是一大提高。

(6)合理安排指法及指序

一般应按照曲谱标明的指法及指序演奏,但在实践中当发现其不够合理时,亦可作小的改动,因为指法、指序的不合理,往往增加了繁琐的动作和不必要的技术难度,从而危及音准。当有简便指法可以代替之时,则应尽量避免使用原来的跨越指法。选择指法、指序的原则是:首先服从曲目内容风格的要求(包括音色明暗的不同要求),在此前提下,指法、指序愈简练愈好,因为这样会对音准的控制提供方便(特别是在演奏快速音型时更是如此)。

(7)处理好颤指时的音准

颤指,即揉弦。它是音高处于波动的形态。但它的波幅又要相对稳定在某一音级范围之内,这样才能给人以音准的印象。这里暂不涉及揉弦的方法,但无论使用何种揉弦方法,其波幅都不宜过大(滑揉例外),起伏度应在半音的四分之一左右。应把在旋律要求之音准点安排在起伏的中心点,而不是起伏的峰点或低点。可用平音(不揉弦)和波动音(揉弦)进行对照练习,以校正音准。

(8)处理好颤音时的音准

颤音,即“tr”。有的演奏者往往只注意了本位音的音准,而忽略了颤动音位的音准。从乐理的角度讲,颤动音位的音准离本位音是大二度者即颤动大二度,离本位音是小二度者即颤动小二度。但演奏中常有例外。比如演奏表现草原风格的颤音常用大、小三度及纯四度;演奏某些表现凄凉忧郁之情的颤音,常使用比小二度还窄的颤音。但无论演奏何种颤音,头脑里应当有一个实际的高度感,不能只是颤动了事。一句话:应同时顾及本位音与颤动音的音准。

2. 处在动把过程中的演奏(即在换把的动态过程中,包括滑、移、跳的动态过程),音准的训练则应注意下列问题。

(1)处理好色彩性指法的稳和变的关系

如前所述,在使用大、小滑音,垫指滑音,滚压手法,颤指,颤音等时,均应注意动作起止中有稳有变的关系。无论先稳后变或先变后稳,均应做到稳中有变,变中有稳,稳变结合,这样才能给人以既有风格,又有良好音准的印象。

(2)充分利用换把、换弓的间隙过程

在演奏移指、跳指换把时,如果换把前有空弦音出现,即应抓住空弦出现的机会,将把位动作先行,此时应注意动作的点和空弦的发音点相一致,这样就赢得了辨别音准的时间,使换把从容,音准可靠。在没有空弦音出现时,则可利用右手换弓的间隙,将移、跳动作快速移动,亦能达到同样效果。在上述两种情况中,一定要保证节奏点的准确,也就是说,右手的运弓动作要在正常的节奏感觉之中,而左手的换把动作的提前却在正常的节奏感觉之外。有时为了某种色彩的需要,把两者颠倒了过来,即左手的换点正常而右手的换弓迟到(这种手法通常用在滑指换把上,但不是所有的滑指换把均用此种方法)。

(3)抓住音准的关键因素

音准的关键因素是抓住落指的一瞬间,在滑、移、跳时则须抓住动作终结时的火候。如果按指的头一瞬间未把音奏准,再用迟钝的反应去纠正,已经无济于事了。滑、移、跳时的火候掌握道理亦相同。有人认为,每个演奏者均有纠正错音(指不准的音)的过程,但笔者认为,这种手指到位以后的纠正,无论其动作多么快速,均具有某种消极的意义,因而不能从纠正错音着眼,更不能依赖这种纠正,而应该在意识上锻炼控制音准的敏锐性及灵感。在练习情况下,宁愿重新触弦亦比纠正到位后的错音要主动。

(4)换把时臂的牵引幅度要适当

有的演奏者不论任何情况,都一味地大幅度牵引手臂,这首先是能量的浪费,同时还势必影响节奏及音准。换把时臂的牵引幅度是和演奏速度成反比的,即速度慢时幅度大,速度快时幅度小,甚至极快时则完全关闭腕动作,只用臂动作,这样将赢得时间辨别音准,并保证节奏准确。

原载《音乐探索》198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