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与方向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与方向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积极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个人信息保护法共8章74条,主要包括以下11个方面的内容。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与方向

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个人信息保护受到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许多议案、建议和提案,呼吁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个人信息权益。

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持续深度融合,网络已成为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交流合作的新纽带。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9.89亿,互联网网站和应用程序数量分别超过440万个和340万个 (1) ,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更为广泛。与此同时,个人信息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也越发突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机构甚至个人,从商业利益等出发,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利用个人信息侵扰人民群众生活安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问题十分突出。

在数字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进程中,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立法工作。2012年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2016年通过网络安全法,建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主要制度规则;2020年编纂出台民法典,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了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此外,在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刑法,制定电子商务法等立法工作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问题作出了规定。同时,有关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规章、标准和司法解释。近年来,信息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个人信息应用领域更加宽广,处理主体和处理场景更加复杂多样,个人信息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亟须进一步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权威性和针对性,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形成更加完备的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www.xing528.com)

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积极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有关方面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于2020年10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进行了初次审议;2021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再次审议;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牢牢把握保护人民群众个人信息权益的立法定位,聚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在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将广大人民群众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维护好、保障好、发展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享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个人信息保护法共8章74条,主要包括以下11个方面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