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军队编制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军队编制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政权在因循秦汉,依托郡县制设定军队编制体制基础上,对军队编制体制进行了优化。西晋军队的编制,以军为基本单位,各宿卫将军所统部队,即为一军,人数基本上为一千人。东晋、南朝军队编制大体沿袭西晋。南朝最高一级的建制单位是军,一军人数一千至两千不等。军队出征,一般以军为单位,军设军主、军副,负责统领全军。至于军队最基层的编制,则仍是传统的什、伍。北朝军队的基本编制也是军、幢、队、什、伍。

军队编制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周朝井田制,因井田以定兵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周制,“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军将皆命卿;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67]。军队按照伍、两、卒、旅、师、军六级编制: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二十五人;四两为卒,百人;五卒为旅,五百人;五旅为师,两千五百人;五师为军,一万两千五百人。汉代因循之,仍是按照郡县以下人口设置来组织军队,确定编制,如晁错曾建言,“臣又闻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皆择其邑之贤材有护,习地形知民心者,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故卒伍成于内,则军正定于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幼则同游,长则共事。夜战声相知,则足以相救;昼战目相见,则足以相识;欢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劝以厚赏,威以重罚,则前死不还踵矣。所徙之民非壮有材力,但费衣粮,不可用也;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68]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政权在因循秦汉,依托郡县制设定军队编制体制基础上,对军队编制体制进行了优化

三国时,军队序列为部、曲、屯、队、什、伍六级,从伍到部的编制遵从二五交替递进的定律。最基础的编制是伍,辖五人,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辖十人,设什长一人;什以上是队(都伯),五什为一队,设队长一人,都伯即为队长,辖五十人;队以上为屯,两队为一屯,屯辖一百人,这一时期史籍所载百人将、百人督即为屯长;屯以上为曲,每曲五屯,设曲长一人,辖五百人;曲之上为部,每部二曲,计一千人,千人督为部的长官。曹操《步战令》规定:“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督战部曲将,拔刃在后,察违令不进者斩之。一部受敌,余部不进救者斩。”[69]战时,军队在平时编制的基础上,会根据战场情况临时编组,由都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和将军等中高级将领统率。(www.xing528.com)

西晋军队的编制,以军为基本单位,各宿卫将军所统部队,即为一军,人数基本上为一千人。军以下以队为基本单位,每队有兵五十人。队的首领为队主,统领全队。东晋南朝军队编制大体沿袭西晋。南朝最高一级的建制单位是军,一军人数一千至两千不等。军队出征,一般以军为单位,军设军主、军副,负责统领全军。军以下是幢,设幢主。一幢兵力约五百人。幢以下为队一级的编制,每队兵力约五十人,但骑兵步兵的队有所区别,骑兵一队约三十人,步兵则为五十人。至于军队最基层的编制,则仍是传统的什、伍。

北朝军队的基本编制也是军、幢、队、什、伍。军是北朝军队基层编制中最高一级,设军主、军副各一人以统率全军,一军拥有人数不等,北魏武帝时设军府,“凡有八军,军各配兵五千,食禄主帅军各四十六人。自中原稍定,八军之兵,渐割南戍,一军才千余”[70]。但一般情况下是“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71]。此后的东魏、北齐,基本沿袭北魏制度。西魏、北周与军大致相同的层级则为仪同,也以一千人为额。军以下的编制是幢,幢设幢主一人,一幢有兵员一百至数百不等。幢以下有队,队设队主、队副各一人。队以下是什、伍等最基层的编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