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国领事对清政府的胁迫及其后果

各国领事对清政府的胁迫及其后果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各国领事对清政府的官方态度来看,在衡州教案中,英、法领事于1900年7月便向俞廉三提出了迅速处置的要求。与之相似的是,在辰州教案中,最初英方以不参与外交事务为由胁迫中方,以加快案件处理速度。除了从外交层面对清政府表示抗议,各国领事亦对涉事官员进行威胁。在衡州教案中,俞廉三因未妥善处置案件,引起各国领事不满,最终落得“革职留任”的处分。

各国领事对清政府的胁迫及其后果

在衡州、辰州教案的处置过程中,各国领事的影响颇深。他们对官员施压的手段一般由言语威胁到军事压迫。言语威胁一般以要挟官员,要求其迅速惩办为主,恫慑力相对较小。但若涉及军事威胁,案件处置的速度则会大大提升。这一点在衡州、辰州教案中存在相似之处。

从各国领事对清政府的官方态度来看,在衡州教案中,英、法领事于1900年7月便向俞廉三提出了迅速处置的要求。但直至12月俞廉三才将案件的大致处理方案上报朝廷。而当12月下旬英方提出将派军舰来湘敦促案件推进之时,其处置速度才大大提升,并于次年2月迅速将案情议结。与之相似的是,在辰州教案中,最初英方以不参与外交事务为由胁迫中方,以加快案件处理速度。据《大公报》记载:“本月十七日太后邀请各国公使游颐和园,只有英国公使未到,称要等到辰州教案议定后,才可与中国政府正常来往。”[48]但此类外交抗议并未引起官员的重视。直至1902年10月24日,中方接到密电称英国将派遣军舰进行干涉:“汉口税司密告魏道,英已备兵轮八艘入长江,四艘镇汉口,四艘取洞庭。”[49]由此,案件处置进入快车道,并于11月中旬最终了结。

除了从外交层面对清政府表示抗议,各国领事亦对涉事官员进行威胁。在衡州教案中,俞廉三因未妥善处置案件,引起各国领事不满,最终落得“革职留任”的处分。在辰州教案中,俞廉三重用了善办洋务的官员蔡乃煌作为交涉代表。在谈判过程中,英方亦曾对蔡氏作出威胁。1902年10月13日,军机处电报中有言:“十九英萨使来晤,辰州教案办官一节,与湘抚效电相同,并增蔡乃煌永革。”[50]或出于中方的抗议与坚持,英方在后面的照会中,未提及蔡乃煌的惩处问题,有“来照词意甚为决绝,所叙罪名除蔡道未经提及,其余悉照原拟,毫无轻减”等语。[51]尽管如此,在案件交涉告一段落后,蔡氏也落得摘顶一月的处分。《俞廉三遗集》记载:“本部院查蔡道办理此案,既未结妥协,应予示儆。念平日调和民教,保护教堂,尚属尽心。兹已申饬告诫,并摘顶一月,以示惩戒,而观后效。”[52](www.xing528.com)

此外,英方也对湖南巡抚俞廉三进行了威胁。一方面,其动用西方报刊宣扬“辰州教案所酿成的后果应由俞廉三负责,并称案件的爆发是因地方官办事不力所致”[53]。另一方面,西方国家联合提出抗议,“英、法、美三国认为俞廉三在处理教案的过程中办事拖沓,希望其以身体不适为由停职退休。”[54]英方在商谈过程中对蔡乃煌、俞廉三的做法,无疑会对中英双方的交涉产生影响。从之后的商谈结果也可窥见,中方答应了英方除常德开埠外的所有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