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隶属关系的后果及其经济影响

隶属关系的后果及其经济影响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个特征谈论的是隶属关系的后果,正是因为隶属关系才使隶属者和被隶属者具有了不同的后果承担;而这个后果承担的存在则进一步强化、固化已经存在的隶属关系。它的反命题就是,只有改变现存的隶属关系,才能改变它的经济后果。也就是说,隶属关系强调分子与分子、类与类之间的关系,阶级关系强调个体与群体、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隶属关系的后果及其经济影响

“隶属关系”(subordination)是指对象之间所存在的隶属、部属、附属、主从、从属等这样的一种关系,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对不同经济形态中的生产者地位的本质把握。根据人类社会的经验事实,科恩提出隶属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或者说在不同社会形态中隶属关系所表现出的三个共性特征:

其一,隶属者为被隶属者生产,而后者不为前者生产,但后者控制前者所生产的产品。这是从生产者地位或者说生产关系角度来说的,可以说是经济方面的隶属关系。譬如,无产者为资本家生产,但是产品全部由资本家控制;农奴为地主生产,但是,地主无偿占有(即没有发生物品的等价交换)农奴的部分产品。也就是说,隶属者是生产者地位,而被隶属者是消费者并且是无偿(或者部分无偿)消费者的地位,两者之间的交易关系是不公平的。

其二,在生产中,隶属者服从于被隶属者的权威,而后者不服从前者的权威。这是从生产中的权力关系方面来说的,可以说是政治方面的隶属关系。例如,奴隶在生产中服从于奴隶主或者奴隶主授权对象的权威,而后者指挥前者并且不需要服从于前者的权威。

其三,只要隶属者的生活依赖于他们与被隶属者之间的这种隶属关系,那么他们就势必贫穷于后者。可以说,结构决定属性,因为属性总是一定结构中的属性。这种隶属的结构关系,决定了被隶属者可以比隶属者控制更多的产品,从而比后者更富裕。这个特征谈论的是隶属关系的后果,正是因为隶属关系才使隶属者和被隶属者具有了不同的后果承担;而这个后果承担的存在则进一步强化、固化已经存在的隶属关系。它的反命题就是,只有改变现存的隶属关系,才能改变它的经济后果。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明白,隶属关系的这三个特征,一个是谈经济地位,另一个是谈政治地位,最后是谈这个关系结构的必然后果。在这三个特征中,可以看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还是对生产力(或者生产力的一部分即生产资料)的控制权,谁控制了生产力,谁就处于被隶属者地位;否则,就处于隶属者地位。这是一个结构模型,无论社会形态是怎么样的,它都普遍地适用。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情况还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或者阶层的人身或者劳动力或者生产资料从属于或者依赖于另外一个人或者阶层,那么他(或者他们)就处于隶属者地位。即使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如果隶属关系存在,那么隶属关系的后果就自然存在。(www.xing528.com)

也许有人会对隶属关系提出质疑,认为隶属关系的双方是互惠的平等关系,或者至少是基于自由选择的互存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这一观点在当代自由主义理论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从诺齐克的著作中就能读到。比如说,地主为农奴提供保护,而农奴为地主提供粮食;无产者为资本家提供劳动力,而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等等。对于这样的质疑,科恩的回答是:“虽然一定程度上在特权者与隶属者之间存在交换关系,在隶属关系中也有某些正义,但并不是没有隶属关系。”[14]也就是说,隶属关系的具体类型和具体表现可能是由其所处时代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是一种必要的调节,但是这并没有减弱隶属关系的存在,反而是加强隶属关系。换言之,这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前者是结构内容,后者是结构本身;尽管结构的具体存在离不开内容,但是内容并不影响结构的关系。所以说,前者不但不影响后者的有效性,并且加强后者的有效性。科恩进一步指出,奴隶和农奴正是由于没有对生产力的占有权而处于隶属地位,无产者则因为没有生产资料而处于隶属地位。反过来说,如果他们拥有对生产力的占有权、拥有生产资料,那么他们的地位就会发生变化。历史的经验事实也是这样证明的。至于如何获得这种占有,则是另外一个需要论证的命题。

科恩对隶属关系的直接论述并不算多,但是不能因此说它是一个不重要的概念。正如在命题演算系统的构建中,初始符号、初始规则和公理一般并不多,但是它们是整个系统构造的基础和出发点,他们在逻辑上蕴涵着该系统内所有的定理。隶属关系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首先,对隶属关系的讨论,有助于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分析,甚至有助于对“合法性问题”的解答(参见第五章)。其次,隶属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权力关系,是对象之间的实际支配关系,而不是权利关系,不是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通过运用隶属关系,可以进一步回答社会双重属性中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从物质属性推演不出社会属性?因为从“是”推不出“应该”,从权力关系推演不出权利关系。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隶属关系和阶级关系非常相似,都是一种结构关系,但它们有不同之处。如果用集合论语言来说,隶属关系强调元素之间的微观层面关系,阶级关系强调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宏观层面关系。也就是说,隶属关系强调分子与分子、类与类之间的关系,阶级关系强调个体与群体、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显然,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关系。

既然隶属关系不同于阶级关系,并且隶属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那么隶属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它是后者的必然伴随物吗?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显然是否定性的。在(我们所考证的)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可以说,大家同属于一个共同体(氏族、部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互相没有隶属关系,或者说是每个人都隶属于共同体,而个人与个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依赖关系;因此在那种经济结构中,人与人之间没有哪一个比另外一个更富裕。进入奴隶社会后,人与人之间有了隶属关系,一个人可以凭借某种条件成为另外一个人的主人,像人是狗的主人一样,一个人(奴隶)整个地隶属于另一个人(奴隶主),在某种程度上,隶属者降低为会说话的工具。封建社会中农民有了部分的自由权,但仍然因为土地这个重要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而隶属于地主。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了完全的人身自由权,不隶属于某个特定的资本家,但是他们因为没有生产资料而隶属于整个资产阶级。工人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工厂(公司)进行劳动,但是在整体上和在每个具体的生产过程中都是隶属于资本家阶级的,生产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仍然主要是一种隶属关系。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因为生产力还没有发达到足以消除隶属关系的地步,身份地位、商品市场和资本差距等都还存在,所以工人还是隶属于官僚阶层或者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才能消灭隶属关系,重新恢复一种平等关系,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因此,隶属关系并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伴随关系,而像阶级一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关系存在。

在科恩的论述中,隶属关系的变化是衡量无产者地位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他说:“只要隶属关系的减弱是实质性的,我们也就可以说无产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随着自信心的增强,工人们可以用增强了的交易能力,开始从资本家手里夺取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当然,这不是说,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可以不要超出直接经济关系的政治行动。”[15]这表明,在科恩看来,社会的进步就是生产者对非生产者的隶属关系的变化过程,是减弱生产者对非生产者的隶属关系而向自由人前进的过程。所以,隶属关系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