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晋风度:酒文化对于魏晋时期的影响及其后果

魏晋风度:酒文化对于魏晋时期的影响及其后果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迅先生有一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文章,解说魏晋风度是怎样形成的。然而,终因醉酒破坏朝规而得罪于曹操,其宠日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他第一个将酒与诗完美结合并发挥到前所未有之高度,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长期嗜酒还能使性腺中毒,殃及胎儿,影响婴儿智力发育。

魏晋风度:酒文化对于魏晋时期的影响及其后果

鲁迅先生有一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文章,解说魏晋风度是怎样形成的。他说魏晋时候的何晏、王弼、阮籍嵇康之流,名位大,一般的人们就向他们学起来,而所学的无非是表面,他们实在的内心,却不知道。因为只学他们的皮毛,于是社会上便多了很没意思的空谈和饮酒。许多人只会无端的空谈和饮酒,无力办事,也就影响到政治上,弄得玩 “空城计”,毫无实际了。在文学上也这样,嵇康、阮籍的纵酒,是也能做文章的,后来到东晋,空谈和饮酒的遗风还在,而万言的大文如嵇阮之作,却没有了。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曰 “思”,故称 “陈思王”。建安时代最著名的诗人,辞采华茂。传见《三国志》卷19。史书上说他 “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深得曹操宠爱,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封临淄侯,少年得志,“以才见异”,曹操几次曾想把他立为太子,但 “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建安二十二年,曹植《与吴季重书》说,“愿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伐云梦之竹以为笛,斩泗滨之梓以为筝”,才是大丈夫之乐。胸怀何其旷达。然而,终因醉酒破坏朝规而得罪于曹操,其宠日衰。

陶渊明(约公元365—427年),字符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他第一个将酒与诗完美结合并发挥到前所未有之高度,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在他现存的142首诗歌中,涉及酒的就达56篇,约占总数的2/5。酒在陶渊明生活中是须臾不可离的随身之物,以至于成为他生命标志性的一部分。陶渊明53岁写的《饮酒二十首》诗代表了田园诗的最高成就,是饮誉千古的代表作,这些诗作都是陶渊明酒后所题。

陶渊明少年时候,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完全是自我写照:“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萧统的《陶渊明传》中说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县令。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做酒。他说:“我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到了年底,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叫他穿戴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

回归田园,闲游山水,“携将酒去,载得诗归”,酒与诗便成了他的知己,成了他余生的慰藉。朋友颜延之在悼念他的诔文中也称之 “性乐酒德”。第一个为陶渊明编文集的梁太子萧统说:“渊明之诗,篇篇有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田园里恬静自然的景致,又字字浸透了酒香,才成就了悠然自得的生活。

到暮年,陶渊明发觉自己的几个儿子无一聪慧,个个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庸俗之辈。忧愤之余,他题《责子》诗一首:“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全诗逐一责骂儿子的愚昧无知。长子舒俨好吃懒做,连个媳妇也娶不上;次子宣俟虽有 “志学”之行,却因智力低下,徒劳无功;三子雍份、四子端佚乃孪生,按现今学制,都小学毕业了,竟然不识数;幼子通佟愚且娇,一味贪吃爱玩儿,九岁了还是个 “胡臭儿”。今医学研究表明,嗜酒纵饮,损胃伤肝,易致癌;且易诱发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嗜酒还能使性腺中毒,殃及胎儿,影响婴儿智力发育。因此,历代嗜酒文豪,其后代大多智力平庸,陶渊明之子堪称典型。遗憾的是,文豪陶渊明能写 “种豆”、“采菊”诗抒怀,却不晓诸儿智商低下很可能是自己嗜酒所致。他非但不内疚自责,反而理直气壮地责骂儿子。在怨天尤人数落儿子之后,他又喝起 “杯中物”来。鉴往知来,今之嗜酒豪饮者应警省。

阮籍是晋代 “竹林七贤”之一,他与六位竹林名士美酒清谈,演绎了一段酒林趣事。

阮籍生活在魏晋乱世,他一生54年先后目睹了汉魏和魏晋两次残酷的 “禅代”,他不愿像其他名士那样被卷入漩涡,成为野心家阴谋家互相倾轧改朝换代的牺牲品,唯一的办法就是 “不与世事,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记载:“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魏氏春秋》说他 “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晋书》说晋文帝司马昭想为其子司马炎向阮籍之女求婚。阮籍既不想与司马氏结亲也不愿得罪司马氏,只得以酒避祸,一连沉醉60多天不醒,最后靠着醉酒摆脱了这个困境。(www.xing528.com)

司马昭对士人很不放心,经常派人试探他们的政治态度。《晋书·阮籍传》记载:“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阮籍不愿说假话,又不敢说真话,于是抱着酒坛躺在地上,像是醉了又像是睡了。还是司马昭聪明,阮籍哑巴了这就够了,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去扼杀和消灭与他统治无碍的酒呼噜。

《晋书·阮籍传》有这样一段描述 “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哭什么呢,哭自己喝醉了信马由缰迷了路,还是哭士人的千般痛苦和万般无奈?

《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在母亲去世后和下葬前,两次 “饮酒二斗”,然后“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差点昏死过去。《晋书》这样评价阮籍,“外坦荡而内淳至”。

阮籍曾登荥阳广武山观察楚汉古战场,发出了一声长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苏东坡认为阮籍 “伤时无刘项也,竖子魏晋人耳。”阮籍虽然骂刘邦是竖子成名,但是在阮籍眼里,刘邦项羽马背上见高低,战场上打天下,不论胜负都是英雄;魏晋竖子玩弄阴谋,从人家女人孩子手上夺江山抢龙袍,算什么英雄,居然还得了逞成了名。

阮籍名望很大,经常有人请他喝酒,在安葬母亲后不久,就应邀参加了司马昭的一个宴会,按礼重丧期间不准喝酒吃肉,阮籍不管这些,他把对母亲的怀念和桌上的酒肉一起装入五脏六腑。司马昭的宠臣、“日食万钱”的伪君子何曾跳了出来,说阮籍违背孝道理应严惩。没想到司马昭却说阮籍因悲伤过度身体虚弱,吃点喝点补补身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何曾讨了个没趣。

阮籍刚离开司马昭主持的宴会回到家里,突然心血来潮,邀来了一群猪一起喝酒,闹得不亦乐乎。阮籍对自由的渴望终于以玩世的方式拼命地释放和宣泄出来,他把权贵们和蠢猪们扯在了一起。多么深刻的怪诞!

公元263年,也就是阮籍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司马昭封晋公、加九锡,又假惺惺地谦让,阮籍被指定撰写 “劝进书”。这是一个阴谋,它想昭告天下,司马昭深得人心,连阮籍现在都很拥戴他。阮籍喝得酩酊大醉,趴在桌上睡着了,他想借酒推脱。司马昭是什么人,你阮籍还跟他玩雕虫小技?在司马昭来人的催逼下,阮籍无奈乘醉挥毫。阮籍又愧又悔,数月之后在自责和忧郁中死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