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概述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概述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贾继东教授归纳主要有以下一些不良反应。国外报道了在使用IFN后,出现了下例的少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停止抗病毒治疗,并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和泼尼松龙治疗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完全恢复正常;又如,结节病为干扰素治疗的罕见副作用。干扰素诱发的结节病呈良性病程。对于症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则应停用上述药物并接受专科治疗。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概述

干扰素(IFN)于1992年被批准用于慢乙肝(CHB)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则于2006年获批。各国的肝病的防治指南均推荐初治CHB患者应用IFN、Peg-IFN。将Peg-IFN加利巴韦林联合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方案在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可实现59%~75%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但是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贾继东教授归纳主要有以下一些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采用IFN治疗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不良反应在5%以上,主要包括注射部炎症、疲乏、头痛、寒战、发热、体重减轻、头晕、肌痛、恶心、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抑郁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在使用IFN治疗之初就可以出现,而流感样症状在治疗1周后逐渐减轻,抑郁症状则在治疗4周后出现并逐渐加重。我国观察了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在使用IFNα治疗期间甲状腺功能异常(TD)的发生率为11.5%,但大部分为亚临床表现,仅有极少数患者需要接受持续的药物治疗。女性和治疗前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为发生TD的危险因素。

(2)严重不良反应:使用IFN发生的少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多在1%~5%以下。主要为自杀企图、严重抑郁、精神病、攻击行为、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包积液和视网膜缺血等。

国外报道了在使用IFN后,出现了下例的少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1例接受了Peg-IFNα治疗的19岁男性患者在6个月后出现发热、咽喉疼痛和全身不适,全血细胞计数显示,完全性粒细胞缺乏,血涂片无法检出中性粒细胞。停止抗病毒治疗,并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和泼尼松龙治疗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完全恢复正常;又如,结节病为干扰素治疗的罕见副作用。皮肤受累可单独发生,也可与系统性受累同时出现。在1/3的患者中皮肤受累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干扰素诱发的结节病呈良性病程。在大多数患者中停药或减量就可出现临床缓解,减量或停药应根据治疗需要和症状严重程度权衡之后做出;在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CHV)共同感染的患者中,将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周后,患者出现眼外直肌麻痹并且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停药后症状完全缓解,未遗留任何眼科后遗症

此外,干扰素还会引发网状青斑、广泛银屑病、短暂性视力丧失、间质性肺炎、急性胰腺炎、肾血栓性微血管病、脑白质病、周围神经病等。

(3)不良反应处理:对以下几种不良反应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进行处理。(www.xing528.com)

对于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所致的贫血,首先可将利巴韦林减量200毫克或400毫克,如果需要则可将利巴韦林再减量200毫克。当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5克/升时,需要停用利巴韦林。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时,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75×109/L、血小板<50×109/L时,应将Peg-IFN减量。ANC<0.5×109/L、血小板<25×109/L时,应停药。

对于症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部分专家建议在按需要应用替代治疗的基础上,继续应用Peg-IFN和利巴韦林。对于症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则应停用上述药物并接受专科治疗。

在Peg-IFNα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为20%~60%。出现轻度抑郁患者,应定期监测症状并应用抗抑郁药物,通常不需要停用Peg-IFN。中度抑郁需要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将Peg-IFN减量50%。重度抑郁则需要停用Peg-IFN和利巴韦林。

如果既往就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既往治疗期间抑郁、利巴韦林诱发贫血、长期治疗、缺乏社会支持、甲状腺功能异常、HIV共同感染和脑损伤等因素都可以促成抑郁出现。对于出现抑郁症的患者,可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如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等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请神经和精神专科医生会诊以指导治疗。

(严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