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推动中国图书馆发展的优势

信息技术推动中国图书馆发展的优势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到90年代,随着信息输入技术、描述技术、存储检索技术以及信息处理和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自动化图书馆的发展进程,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除了基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和MARC的馆藏书目数据库的计算机检索服务和文献借阅手续的计算机化,人们还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二次文献的开发和服务。

信息技术推动中国图书馆发展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革命与自动化图书馆的形成

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出版物数量不断增加,图书馆馆藏文献也迅速增加。大量的图书文献给传统图书馆管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图书馆传统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然而,20世纪中期一场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迅猛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很快渗透到现代生产和生活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信息技术也为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图书馆各业务环节逐渐放弃传统手工工作方法,广泛应用新的信息技术而实现工作的自动化。1954年美国海军兵器中心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它标志着自动化图书馆的开始。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发了计算机编目格式MARC,通过这种格式,计算机可以自动以磁带形式记录和存储编目数据。随着MARC格式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软件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大型的集成化的管理软件在图书馆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对滞后,中国图书馆的自动化起步较晚。中国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超大型计算机,但是70年代开始才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图书情报工作。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到90年代,随着信息输入技术、描述技术、存储检索技术以及信息处理和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自动化图书馆的发展进程,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

(二)信息环境中的信息服务(www.xing528.com)

高校图书馆在努力实现管理自动化、现代化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信息服务方式。除了基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和MARC的馆藏书目数据库的计算机检索服务和文献借阅手续的计算机化,人们还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二次文献的开发和服务。20世纪70年代,国外大型的商业化二次文献数据库已相当普遍,很多图书馆都开通多种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与传统图书馆基于文献的服务相比较,书目数据库的计算机检索改变了传统手工操作的服务方式;磁带、磁盘、光盘以及电子图书利用,丰富了图书馆馆藏;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一编制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二次、三次文献的编制,参考咨询的加强,用户培训的开展等,深化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

自动化时期,图书馆广泛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大大促进了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传播和利用,既强化图书馆信息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也减轻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更方便了读者,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服务内容单调、手段落后、时效性差的状况,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推动图书馆进一步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