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握手时的动作揭示人的态度与立场

握手时的动作揭示人的态度与立场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不同的握手方式往往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美国总统尼克松紧紧地握住周恩来的手的次日,这张照片就登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版面,被西方人冠以“经典时刻”“中美交往的珍贵瞬间”之称。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周恩来对这次会晤的态度。其实,不仅是国家领导人在非常时机下的握手别有深意,就是普通老百姓,在人际交往中也会有很多需要握手的时候,更有一些需要用握手来表情达意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的时刻。

握手时的动作揭示人的态度与立场

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形式,不管是在私交场合还是在公务场合,握手都是不可缺少的礼节礼貌行为。同时,假如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内容的角度来看,它也具有很强的信息传递功能。因为彼此关系的性质不同,因为彼此交际的背景不同,同样是握手,却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很多时候,从握手的轻重、力度和频率,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感情和一些微妙的无须言表的信息。在握手的时候也是有很多礼仪的,在了解礼仪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借助于握手更好地表达自己。一般情况下,握手的时候先伸手的人往往比较主动、热情;慢出手的人则有点儿不情愿、冷漠。握手的时候,假如握得非常紧,并且在握手的时候始终都在用眼睛盯着对方的脸,那么对方就能够感觉到你从心底里欢迎他、尊重他;与此相反,假如你在握手的时候力度很小,宛如蜻蜓点水,眼睛也在看着其他的地方或者其他人,那么对方一定会感觉到你的漫不经心和轻视的意味,因而觉得尴尬难堪。由此可见,不同的握手方式往往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握手不仅是一种礼仪形式,也是一条沟通思想感情的渠道、一种非常生动的交际语言

一般情况下,握手可以分为礼仪性握手、表情性握手和斗智性握手。所谓礼仪性握手,顾名思义,就是出于礼节的考虑握手,这种握手往往比较程序化,彼此之间只是僵硬地握手,没有任何感情因素掺杂其中。表情性握手则显得更加富于人情味,能够使人从心底里感到温暖。例如,在探望一个失去亲人的人时,我们在与其握手之后最好不要立即松开手,而应该继续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这样,即使你没有明确说出什么安慰性的话语,对方也同样能够感受到从你的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温暖。斗智性握手的意思也是很明显的,在社交场合中,尤其是在商业谈判中,握手也是一种微表情。也许旁观者很难从你们之间的握手上看出端倪,但是真正握手的双方往往可以从对方握手的力度上感受到一些深刻的内容。

在握手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握手的时机,因为并非什么时候都适合握手。一般情况下,握手都发生在刚刚见面或者即将分别的时候,商务会谈中,在成功签约或者是达成某种意向的情况下也会握手以示庆贺。握手也是有次序的,所谓握手的次序,通俗地说,就是应该由谁来发起握手这件事情。通常,握手应该遵守“尊者决定”的原则,即由位尊者先伸出手来,位卑者表示响应。例如,在见到长辈的时候,年轻人不能主动伸手握手,而应该由长辈先伸出手来握手;男士与女士见面的时候,男士不能主动伸出手来握手,而应该由女士主动伸手握手。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尼克松握手的一瞬间被无数镜头定格。毫不夸张地说,这张照片,自它被公布那一刻起,就注定成为摄影作品之经典。在美国总统尼克松紧紧地握住周恩来的手的次日,这张照片就登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版面,被西方人冠以“经典时刻”“中美交往的珍贵瞬间”之称。其实,这张照片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高超的摄影技术,而是因为拍摄者准确地把握了中国当时的政治气候。(www.xing528.com)

从这张照片上不难看出,与所有当时的西方摄影记者相比,拍摄者对当时中国政治时局有更深的理解与把握,而且通过拍摄把这种理解与把握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了。仔细观察这张照片,我们不难发现,周恩来有些往后仰,而尼克松则显得稍微有些主动。但就是这一刹那间动作的捕捉,大部分摄影记者都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其实,周恩来总理曾经私下叮嘱过照片的拍摄者老杜,让他一定要拍出美国人是“主动前来”拜访的味道的照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被“四人帮”抓住“倒向美帝国主义”的政治把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周恩来对这次会晤的态度。在这握手的一瞬间,世界都从中解读出了不同的深意。

其实,不仅是国家领导人在非常时机下的握手别有深意,就是普通老百姓,在人际交往中也会有很多需要握手的时候,更有一些需要用握手来表情达意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的时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也仔细认真地琢磨琢磨自己该以怎样的姿态握手,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处理好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