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沟通原则:保持和气而不情绪化

高效沟通原则:保持和气而不情绪化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案例中,王强面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刘明,没有正面表示对他的不满,而是旁敲侧击,在和气的表面下暗示他打小报告的后果,最后使得刘明再也没有打过小报告。因此,在生活中,对待小人,沟通中不伤和气但也无须情意。表现对其关注的淡漠,可以很好地传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暗示对方进行自我反省,促使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毛病。

高效沟通原则:保持和气而不情绪化

生活中的小人无处不在,很难避免,但是我们往往又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因为,一着不慎,就可能全盘输在小人的身上。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好对策,就能在沟通中不伤和气地将小人制服,比如,夸赞对方还没形成的优点,暗示对方去培养。

王强和刘明是某家公司销售部的两名员工,王强为人正直,心胸开阔,说话直率;而刘明比较有心计,喜欢拿同事之间私下说的事情向领导打小报告。

有一天,下班后,有一个经常和他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熟人叫郑凌,由于朋友关系,想请王强吃饭,但是刘明也在,于是他把他们两个一起请了。但是王强担心刘明打小报告,因为公司有规定,不准员工私自让客户请客。

于是,在饭桌上,王强对刘明说道:“刘兄,咋俩一起敬郑凌一杯如何?”

刘明说道:“好啊,一起来吧!”

当喝酒喝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王强假装醉意朦胧地说:“刘兄,我发现我们俩就是公司里的两个好伙伴,是不是?”

刘明敷衍了事地说道:“嗯,是的。”

王强继续说道:“我知道你很恨私下里给领导打小报告的人,其实我也恨。你放心,这次绝对没有其他人知道我们俩和老郑来喝酒,只有我们三人知道,哈哈!”

刘明也跟着赔笑。

王强继续说道:“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已经盯上了一个喜欢打小报告的人,一旦我逮到机会,我会将他弄死。”

听完王强的话,刘明吓得酒杯掉在地上,满脸都是大汗。

王强见状,心中大喜,但是假装困惑地说:“你怕什么呀,我又不是说你,你最恨打小报告的人了,你怎么可能会打小报告呢?”

刘明连忙唯唯诺诺地点头。(www.xing528.com)

从此,在公司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有人给领导打小报告的事情了。

在这个案例中,王强面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刘明,没有正面表示对他的不满,而是旁敲侧击,在和气的表面下暗示他打小报告的后果,最后使得刘明再也没有打过小报告。因此,在生活中,对待小人,沟通中不伤和气但也无须情意。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夸赞对方还没形成的优点,暗示对方去培养

夸奖对方还没有形成的优点,这是一种不满情绪的表达,是一种赞扬性的批评。因为你在这方面没有优点,甚至有严重的失误或不可弥补的缺点,本应该受到批评,却受到了表扬,而且缺点成了优点。乍一听是在赞扬,实际上传递的却是不满。别人只是在强调这些方面,希望能引起你的注意。

2.夸赞对方表现过度的优点,暗示对方过犹不及

表现自己的优点可以让别人更容易了解自己,但是如果不把握好度,表现得过多,就会变成骄傲,惹人讨厌。这时候,我们不妨采用赞扬对方的优点的方式,来提醒和暗示对方,传递你表达过头了、已经引起别人的厌恶的信息。这样既不会伤害到彼此之间的和气,又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3.自言自语间不经意说出对对方的不满

人们都不太容易接受直接的指责,但是,只要你在表达自己不满情绪时以一种无意的心态说出,对方往往是能够接受的。比如,你自己觉得这件事对方做得不对,但又不好直接说出来,这时候你就要学会对自己讲、让对方听。因为没有针对性,所以没有攻击性,自然就不会有反击,但是有暗指对象。面对这种情况时,对方更容易从心理上意识到你对他的不满情绪。

4.表现对其关注淡漠,暗示其自我反省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自己对对方有不满情绪,那就在相处过程中表现出对对方的冷漠,不要过度地关注对方,一改自己往日热情好客的生活态度,对对方表现出淡漠,使得对方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更好地在自己的身上找毛病。表现对其关注的淡漠,可以很好地传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暗示对方进行自我反省,促使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毛病。

5.搭幽默的顺风车暗示对方的缺点

用幽默的表达方法,将对方的缺点形象化地表达出来,这样可以避免过于严肃的指责和埋怨,也避免了彼此之间的尴尬,不至于伤害感情。比如,对方太懒了,你在向对方暗示的时候,不妨学几声猪叫。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毛病,再加上你形象化地表达了幽默的效果,这样一来,对方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也会愉悦地接受你的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