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霓裳羽衣曲》的起源及演变

《霓裳羽衣曲》的起源及演变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霓裳羽衣曲》,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诗注中写道:“《霓裳羽衣曲》是开元年间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作的。”有人说现在燕乐中有《献仙音曲》,就是《霓裳曲》的遗音。但是《霓裳曲》原是道调法曲,如今的《献仙音曲》却是小石调。

《霓裳羽衣曲》的起源及演变

【原文】

《霓裳羽衣曲》,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又王建诗云:“听风听水作《霓裳》。”白乐天诗注云:“开元中,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造。”郑嵎《津阳门诗》注云:“叶法善尝引上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但记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敬述所进为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曲》。”诸说各不同。今蒲中逍遥楼楣上有唐人横书,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知是非。或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今《献仙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

唐玄宗 李隆基(www.xing528.com)

【译文】

关于《霓裳羽衣曲》,刘禹锡有诗:“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又有王建的诗:“听风听水作《霓裳》。”白居易在诗注中写道:“《霓裳羽衣曲》是开元年间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作的。”郑嵎在《津阳门诗》的注释中也说:“叶法善曾领唐玄宗去月宫,听到了仙乐。唐玄宗回来后,只记得里面的一半,于是就用笛子吹出来。恰巧西凉府都督杨敬述献上《婆罗门曲》,与唐玄宗记下的曲调相似,于是用月中听见的曲子作散序,用杨敬述所献的《婆罗门曲》作为旋律,取名为《霓裳羽衣曲》。”以上说法各有不同。现在蒲中逍遥楼的门楣上有唐人横写的文字,类似于古印度的梵文,相传是《霓裳曲》的乐谱,但因为不认识上面的文字,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有人说现在燕乐中有《献仙音曲》,就是《霓裳曲》的遗音。但是《霓裳曲》原是道调法曲,如今的《献仙音曲》却是小石调。所以不知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