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文化中的神秘物——黄目考证

古代文化中的神秘物——黄目考证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书所载黄彝,乃画人目为饰,谓之“黄目”。其刻画甚繁,大体似“缪篆”,又如阑盾间所画回波曲水之文,中间有二目,如大弹丸,突起煌煌然,所谓“黄目”也。或谓“黄目”乃自是一物。以此验之,则“黄目”疑亦是一物。礼书记载的黄彝,画人的眼睛作为装饰,叫作“黄目”。根据这些可以判断,“黄目”也应该是一种神物,是飞廉一类的东西,钲上的图形像文字又不是文字,像图画又不是图画,恐怕古人另有深意。

古代文化中的神秘物——黄目考证

【原文】

礼书所载黄彝,乃画人目为饰,谓之“黄目”。予游关中,得古铜黄彝,殊不然。其刻画甚繁,大体似“缪篆”,又如阑盾间所画回波曲水之文,中间有二目,如大弹丸,突起煌煌然,所谓“黄目”也。视其文,仿佛有牙、角、口吻之象。或谓“黄目”乃自是一物。又予昔年在姑熟王敦城下土中得一铜钲,刻其底曰“诸葛士全茖鸣钲。”“茖”即古“落”字也,此部落之“落”。士全,部将名。其钲中间铸一物,有角,羊头,其身亦如篆文,如今时术士所画符。傍有两字,乃大篆“飞廉”字,篆文亦古怪,则钲间所图,盖“飞廉”也。飞廉,神兽之名。淮南转运使韩持正亦有一钲,所图飞廉及篆字,与此亦同。以此验之,则“黄目”疑亦是一物。飞廉之类,其形状如字非字,如画非画,恐古人别有深理。大抵先王之器,皆不苟为。昔夏后铸鼎,以知神奸,殆亦此类,恨未能深究其理,必有所谓。或曰:“《礼图》樽彝,皆以木为之,未闻用铜者。”此亦未可质,如今人得古铜樽者极多,安得言无?如《礼图》瓮以瓦为之,《左传》却有“瑶瓮”;律以竹为之。晋时舜祠下乃发得玉律,此亦无常法。如“蒲谷璧”,《礼图》悉作草稼之象,今世人发古冢,得蒲璧,乃刻文蓬蓬如蒲花敷时,谷璧如粟粒耳。则《礼图》亦未可为据。

【译文】(www.xing528.com)

礼书记载的黄彝,画人的眼睛作为装饰,叫作“黄目”。我游历关中时,获得一个古铜黄彝,完全不是这样。上面的纹饰非常繁缛,大体上像是“缪篆”字体,又像栏杆上所画的回旋的水波纹,中间有两只眼睛,像大弹丸,凸出来很光亮,这就是所说的“黄目”。观察上面的花纹,仿佛有牙、角、嘴唇的图像。有人说“黄目”自是一种动物。另外,我从前在姑熟王敦城下的泥土中发现一件铜钲,它的底部刻有“诸葛士全茖鸣钲”字样。“茖”就是古代的“落”字,是部落的“落”。“士全”是部将的名字。铜钲中间铸有一个动物,有角,羊头,它的身子也像篆文,就像现在江湖术士画的符咒。旁边有两个字,是大篆书“飞廉”二字,篆文书法也古怪,显然铜钲中间铸的图案就是“飞廉”。飞廉,是神兽的名字。淮南转运使韩持正也有一件铜钲,所画的飞廉以及篆字,与这件铜钲相同。根据这些可以判断,“黄目”也应该是一种神物,是飞廉一类的东西,钲上的图形像文字又不是文字,像图画又不是图画,恐怕古人另有深意。大多数先王的器物,都不是随意制作的。夏代的帝王铸造大鼎,来知晓神物奸邪,大概也属此类,遗憾的是我未能深刻探究其中的道理,但必然是有讲究的。有人说:“《礼图》中所记的酒樽,都是用木制作的,从未听说过用铜的。”这一说法也未必可信,现在的人们经常能发现古铜樽,怎能说没有呢?又如《礼图》说“瓮用陶制作”,而《左传》中却有玉瓮;律管用竹制作。而晋代时在舜的祠庙下却发掘出玉制的律管,这也没有固定的规则。比如“蒲谷璧”,《礼图》都是草、禾苗的图像,现在的人们发掘古墓得到的蒲璧,镂刻的花纹却却像茂盛的蒲花,谷璧花纹像粟粒。所以,《礼图》也不能作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