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代文人迷恋中国神秘文化

古代文人迷恋中国神秘文化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八卦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其独特逻辑体系描绘出了中国文化的骨架。自古以来,很多人都热衷于研究八卦文化,这些人中也包括著名的文人。乾隆皇帝之时,曾钦命编撰《四库全书》,在这部书的《易经》术数篇中,收集了很多著名的易学学术著作,仅《四库全书术数类》之中就收集了与八卦文化密切相关的专著50多种,纪晓岚为此倾注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来判断,认为纪晓岚的这次考试形势不利。

古代文人迷恋中国神秘文化

八卦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其独特逻辑体系描绘出了中国文化的骨架。自古以来,很多人都热衷于研究八卦文化,这些人中也包括著名的文人。

王勃喜“易”作绝句

王勃,字子安,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历史上,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不仅如此,王勃也作为“初唐四杰”之冠,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当时的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可谓“争构纤微,竟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而王勃在文学上,则主张摒弃浮华,崇尚实。杨炯在《王勃序集》中评价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王勃创作的诗文“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对风气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传,王勃自幼聪明好学,在众多的经典之中对《周易》更是情有独钟。由于年轻气盛以及同僚的嫉妒,王勃年轻时代仕途十分坎坷。当时的社会风靡斗鸡,王勃担任沛王李贤的沛府修撰之时,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年轻的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以此为沛王鸡助兴。唐高宗李治看了文章后认为他太放肆,于是革了他的官职。

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让他开始思考人生,他潜心钻研易理,研究《周易》。从中,不仅悟出了很多人世间的规律,更丰富了自己的作品。在他的名篇《滕王阁序》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易学思想,将自己的人生境遇和自然景物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体现出八卦文化天、地、人三者的相互交融。在描写台阁等建筑景物之时,诗中写道:“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峦叠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天地”让人领略到了建筑物的壮丽美妙。在描写自然景物之时,诗中说道:“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出了一幅深秋傍晚之时的瑰丽自然风光。当读者沉浸在美好的风光之时,他又突然转变笔锋,开始感慨自己的人生境道:“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在这些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蕴含的《周易》思想,《周易·说卦传》,写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句话可以看作是“认识自己”或者“修身悟道”的另一种说法。而王勃诗中则说道:“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表达出固守节操,认识自我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思想。而诗中的:“日中则昃,月盛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表达出的,天地万物运动之理,与《周易》当中认为日月都在按照一定的规律盈虚消长的变化,以及宇宙间万物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思想也不谋而合。

《滕王阁序》这篇千古佳句一直流传至今,不仅因其意境绝妙,更因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宇宙运动规律。

苏东坡研“易”传佳话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难得一见的全才人物。

苏轼对《周易》也有着很深的研究,不仅如此,他的作品里还蕴含着许多思想。

苏轼一生仕途颠沛,三次贬官。但是,仕途上的坎坷并没有削弱他对生活的热爱及真理的探寻。苏轼经常从《周易》和佛道寻求心灵上的慰藉。他非常喜欢研究《周易》,一些文学作品中也融入了很多易学思想。如在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就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他把自然界月圆月缺,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与人生境遇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www.xing528.com)

苏轼还写出了《东坡易传》,其易学思想主要继承了魏晋时期王弼的思想,以义理的阐述为主,并且兼有老子庄子的学说,在他的易学观点中不仅有着儒家思想还有着道家思想,并还掺杂着一些禅学。除了自己独到见解,他还对《周易》中的术数有研究。清代袁树珊在其著作《命谱》一书中对苏轼研习《周易》之术数进行了记载,说道:“东坡诗,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涯,注不甚详,按王朴太清神鉴,黄色吉凶歌云,黄色天中列土分,圆光重大释公卿,坡盖用太清神鉴语耳。”

与《周易》结缘的清代才子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经历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他天资颖悟,幼年即有过目成诵之誉,其学识之渊博,主要还是刻苦读书的结果。嘉庆帝御赐碑文上评价纪晓岚道:“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纪晓岚不仅是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在政治上也很有作为,他认为,“教民之道,因其势则行之易,拂其势则行之难”。主张“酌乎事势”,趋利避害。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因势利导。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可以避免因矛盾的激化而出现的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纪晓岚一生,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在士林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持编修的次数更多,先后做过各种编修官职。纪晓岚晚年,曾自作挽联云:“浮沉宦海同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堪称对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纪晓岚不仅是名满天下的才子,对《周易》也颇有研究。乾隆皇帝之时,曾钦命编撰《四库全书》,在这部书的《易经》术数篇中,收集了很多著名的易学学术著作,仅《四库全书术数类》之中就收集了与八卦文化密切相关的专著50多种,纪晓岚为此倾注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

关于纪晓岚与易结缘的渊源,民间还流传着一则佳话。纪晓岚当年在应乡举考试之前,他的老师为其占得一卦,得到了泽水“困”卦,三爻动。于是,他的老师根据第三爻的爻辞:“困于石,据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来判断,认为纪晓岚的这次考试形势不利。纪晓岚看了卦之后对众人说:“我现在还未娶妻,卦上说‘不见其妻’倒是我现在的实际情况,我没有妻子,哪有妻子可以见呢?不见妻子是很正常的,怎么会为凶呢?”随后,他根据爻辞自己判断说:“我认为我会高中头名,第二名被姓石的或者是姓中有石字旁的人夺得,第三名会落到一个姓米的,或者是姓中有米字旁的人得到。”发榜之后,众人大惊,纪晓岚果然高中头名,第二名被一位姓石的得到,而第三名则刚好被一名姓米的得到。其实,《易经》当中的卦辞与爻辞都是一种象征式的表述,爻辞中的“不见其妻”,因为妻子是配偶之意,因此爻辞可以被灵活的理解成“无之与偶”,无偶就是独占鳌头之意。而爻辞中的“困于石”指的就是此次考试中的第二名。“居于蒺藜”中,因蒺藜是一种带刺的植物,形状和“米”字相像,由此推测出第三名被姓米的人得到。

上面的故事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纪晓岚的聪明和机灵早在青年之时就让他具备了预测方面的天赋和能力。在后世人看来,纪晓岚对《周易》中爻辞和卦辞的灵活理解,以及具备的变易思维一直是值得称道的。

刘禹锡研易作《辨易》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之家。刘禹锡的诗,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不仅有着哲人的睿智还有着诗人的柔情与感性。刘禹锡性格坚毅,一生宦海沉浮,经历风雨,他用诗歌吟出了一曲曲哀唱的同时,也传达着不屈的精神。刘禹锡不仅文学才华出众,对八卦文化也非常痴迷。其哲学作品《天论》中所描述的自然观,与《周易·系辞上》中所提出的一致,都认为天是元气构成,没有意志。进而,他又反复的论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为:“天之能”,人类未必能;“人之能”,天也有所不能。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思想。除此以外,他还著有《辨易九六论》一卷,这本书中记录的是其与他人讨论易爻九六之数的趣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