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红山文化中的神秘玉龙及其与古代传说的关联

中国红山文化中的神秘玉龙及其与古代传说的关联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翁牛特旗出土的这件玉器,通称红山玉龙。孰料在华北地区的东端,竟然出现如此成熟的龙形器物以及对龙的崇拜文化。红山文化的发现,尤其是大量玉器,包括礼器、兵器等的出土以及其对龙的形象的成熟表现,竟然更加类似中国古代记载中的黄帝的事迹。(见严文明:《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协商论坛》2006年 第3期。)应当说,严文明教授是比较严谨的,但同时又大胆地推测了中国传说时代与考古发掘成果的一一对应关系。

中国红山文化中的神秘玉龙及其与古代传说的关联

翁牛特旗出土的这件玉器,通称红山玉龙。它的出现,使得中华文化中的“龙”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值得探索的新问题。

龙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图腾信仰,但是一般情况下提及龙,大家更多想到的是黄河流域的文明。孰料在华北地区的东端,竟然出现如此成熟的龙形器物以及对龙的崇拜文化。那么红山玉龙和华夏文明以及炎黄子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红山玉龙已经具备后世“龙”形象的基本要素,这一点从其形状与今天留存的龙的形象的对照足以看出,毋庸赘述。玉龙身上应重点关注之处,在于其通身用玉制成,地位尊贵,而且中间穿孔,用绳索系住后,无论是挂在人的身上(大家都认为该玉器体量硕大,不适合佩戴在身上,然而它也有可能被佩戴在神像上),还是悬吊在人类建筑内,都是呈直立状,也显露出某种尊贵的气息。无论怎样解释都很难排除其与人的精神崇拜有关的可能性。反倒是在河南濮阳发现的贝壳堆塑的龙形,只是塑在死者的身边,状似死者的扈从或者接引死者去另外一个世界使者。那么,红山玉龙与中原地区贝壳堆塑的龙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牵涉到中华民族早期起源的许多重大问题。

从近代开始,中国历史研究引进西方的研究方法,开展史前考古,到今天,已经发掘将近一万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或遗迹,时间跨度从距今100万年前一直延续到距今4000年前后,所取得的成果极其丰富。但是,考古发掘越到后来,越接近古代史籍记载的传说时代,越让人感到困惑与痛苦:学者无法将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与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一一对应起来,不能给予传说的历史时期与历史人物一个确定的说法。一些学者曾尝试把历史传说同考古资料结合起来,如说仰韶文化是夏文化,或者说龙山文化是夏文化,或者把炎黄时代、尧舜禹时代与夏代分别同新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相比附,或者把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黄帝炎帝、尧舜禹一一关联起来。这种尝试虽然让人振奋,不过一旦严格按照考古学历史学的要求来做,又使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不管大家怎样猜想,人们一般把炎黄部落定位在陕西、山西、河南这一带,也就是黄河中下游。红山文化的发现,尤其是大量玉器,包括礼器、兵器等的出土以及其对龙的形象的成熟表现,竟然更加类似中国古代记载中的黄帝的事迹。这迫使学术界不得不再次考虑,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周初“封黄帝之后于蓟”这个信息究竟应该如何看待?(www.xing528.com)

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认为:“由于原始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得中国的两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不但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农业发源地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先进入文明社会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根据最新的研究,这个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至少还可细分为两大期和五小期。大约以公元前3500年为界,前期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可分早中晚三小期;后期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过渡时代,考古上称之为铜石并用时代,可细分为早晚两期。把这个分期同传说资料相比照,我初步认为黄帝、颛顼帝喾的时代大体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早期,尧舜禹的时代大体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晚期,而夏代则是从青铜器时代开始的。”(见严文明:《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协商论坛》2006年 第3期。)

应当说,严文明教授是比较严谨的,但同时又大胆地推测了中国传说时代与考古发掘成果的一一对应关系。问题是,假如传说中的“炎黄”或“五帝”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时间大概在什么年代?他们具体的活动范围与影响范围又在哪里呢?先行者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后学者当紧随而上,力争解决这个问题,这也将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研究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亮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