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玉器鉴赏与评估 - 中国红山文化勾形玉龙

中国古玉器鉴赏与评估 - 中国红山文化勾形玉龙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玉器鉴赏与评估红山文化勾形玉龙高21.0厘米宽20.5厘米厚2.6厘米曲长49.8厘米勾形玉龙是红山先民基于感情寄寓和丰富想象、神而化之的图腾崇拜物。应为红山中晚期联合部落的图腾造像。切割工艺典型,内磨层有明显的拉割痕,是当时以线切割为加工手段留下的特征,也是我们判断古今制玉工艺的重要依据之一,可参研其他红山玉器的特征。为红山早期的器物。土沁、蚀痕遍体,附有褐色沁,成器较晚。

中国古玉器鉴赏与评估 - 中国红山文化勾形玉龙

中国古玉器鉴赏与评估

红山文化 勾形玉龙

高21.0厘米 宽20.5厘米 厚2.6厘米 曲长49.8厘米

勾形玉龙是红山先民基于感情寄寓和丰富想象、神而化之的图腾崇拜物。体曲如勾,唇及鬃上翘,翻勾上扬凸显张力。矛形凸目威严传神,体现着一种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权柄的象征物。

集藏的勾形龙中,此为典型器,1958年笔者得于建平农村。世间的同类藏品,局部或器形小有变动者,要以玉种、刀工、磨痕、沁色及蚀斑等具体情况来鉴定真伪。

此器为典型的青绿色的细玉沟玉质。体不甚圆,手握可感刮痕;眼儿为对穿,沁已深侵台痕;体周蚀斑沁痕摄入肌里;经多年盘玩后,潜金(矿物质)彩沁已耀目器表。为精品。

红山文化 玉鹰兽复合像

高18.0厘米 宽9.6厘米 厚8.0厘米

此器蜷腿坐姿,头戴冠饰,后立一鹰,双臂攥拳上举,眉目上挑、神态威猛。应为红山中晚期联合部落的图腾造像。

器为细沟玉质,绿黄色。土沁、金属沁斑点已入器骨。背穿眼儿台痕沁蚀斑斑,瓦沟纹等刀工堪称精准。

红山文化 玉鹰兽复合丫形器

高29.0厘米 宽12.2厘米 厚5.7厘米

此件玉雕,体形硕大,威猛而神秘,是龙和鹰(或鸮)的复合体。为红山文化晚期地域部族变化、合并后的图腾或族徽。

玉质为细玉沟产的绿黄玉,经数千年地下沁蚀,遍体坑点蚀斑,金属与土沁已将器表沁成顽铁状。经数十年盘玩,只在龙的头部看清玉质。

藏家把玩的红山文化丫形器,多为小型。此器复合,诉说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前文化,弥足珍贵。

红山文化 玉鼠首像

高20.5厘米 宽8.1厘米 厚11.0厘米

鼠首人身,头戴高冠,发缠圆形饰物(珞)。神态威严,蹲坐姿,颇具神秘感,现代人很难解读这一独特的造型。当时部族散居,各有崇拜的图腾,此器或为其一。

玉色绿中泛黄,质朴厚,经多年盘玩,高冠上透出墨绿斑。切割工艺典型,内磨层有明显的拉割痕,是当时以线切割为加工手段留下的特征,也是我们判断古今制玉工艺的重要依据之一,可参研其他红山玉器的特征。此器混沁入骨,50倍放大镜下,器表蚀斑处可见矿物杂沁的点簇。

红山文化 玉猪龙玦

高6.1厘米 宽4.8厘米 厚2.6厘米

玦型器创制于7000-8000年前的兴隆洼、查海文化,是带在耳垂的饰物。

此器为龙的最早雏形。红山人在继承先民遗绪的基础上,演化出龙的雏形,并奉为图腾或族徽。悬大器为礼拜,佩小器应为族长权柄的象征。

黄绿色细玉沟玉,质润透,为上选之材;工精,背雕细瓦沟格纹;孔为对穿,大、小孔精加工;沁蚀斑驳,其间牛毛红、琔紫、淡青,沁色斑彩。线切割痕依稀可辨,足证其精。

红山文化 玉兽首

高12.5厘米 宽9.0厘米 厚3.5厘米

尖顶、凸目、口半张。此器为祭天礼器,开口处有线切割痕,孔为对穿。细玉沟玉质,青绿色,沁蚀较重,经多年盘玩,局部始现玉色。形简,工粗,一般为早期的陪葬器,为研究这类器型变化的参照器。

红山文化 玉猪龙

高21.2厘米 宽14.0厘米 厚5.6厘米

玉质为典型的细玉沟黄绿玉,玉质温蕴通透,灰斑褐沁入骨,造型朴厚传神,为红山文化图腾中龙的雏形器。器硕大,当为部落首领的权柄象征物。工精,打洼为线,大小孔皆为蜂腰状。首高凸,目传神。在此类典型器中应为上佳之作。

红山文化 捧勒玉神人

高17.8厘米 宽8.0厘米 厚7.9厘米

绿玉,质蕴润,氧化灰蚀斑遍体,局部开窗处可见玉质。撇耳、大眼、蹲坐状,双手捧物。分指为瓦沟纹,双腿间打一穿孔,神态庄穆、神秘。价值极高。

红山文化 马蹄形玉冠饰

高11.8厘米 宽5.8厘米 厚0.8厘米

绿黄玉质,质润透,灰斑,褐色沁入骨,蚀凹斑痕遍体,局部有朱砂沁痕。此器极似马蹄,又呈冠饰状,故名。器形规整、打磨精细。内壁有明显的拉割痕,下部有一对喇叭孔。在同类器物中当为上品,弥足珍贵。

红山文化 母祖玦形佩

高4.8厘米 宽3.6厘米 厚1.5厘米

玉质不辨,已钙化成鸡骨白色。长方形,中有一对穿孔,上打一洼。

红山文化 虎头玦

外径3.8厘米

绿松石,间有黑褐斑纹,形简有神。

红山文化 龙首云形大玉饰

高13.7厘米 宽31.0厘米 厚0.52厘米

以瓦沟纹勾出兽面,含蓄须齿,目圆,顶有斜形对穿孔,周边刃状。

细玉沟玉质,经多年盘玩,局部开窗露地,淡绿色。有土沁、铁沁,蚀斑遍体。

红山文化 五齿兽面勾云形大玉饰

高10.8厘米 宽28.5厘米 厚0.5厘米

兽面,露五齿。以瓦沟纹勾出眉、目、齿以及器的所有边角,均为刃状。

绿黄色细玉沟玉。土沁、水沁,金属沁痕斑驳。此器体薄而大,留有线拉开片的弯曲特征。

红山文化 兽面纹勾云形玉饰

高9.6厘米 宽15.6厘米 厚0.6厘米

上下兽齿以及眉、目、双耳,用瓦沟纹勾出,边角为刃状。细玉沟玉,形简,沁蚀重,沁色红褐。为红山早期的器物。

红山文化 五齿鹰首勾云形大玉饰

高15.0厘米 宽31.8厘米 厚0.55厘米

体周如卷云,中雕一鹰首,鹰喙如勾,下雕五对兽齿。通体边角均为刃形,如钝刀。已沁如顽铁,玉质难辨。开片为线割,不平,稍曲,乃古工的佐证。

红山文化 四齿鸟羽勾云形大玉饰

高14.8厘米 宽30.9厘米 厚0.48厘米

体周云形,刃边。中雕一鸮喙和双翅,飞翔状。沁蚀重,强光下可见绿色玉质于边角。

红山文化 七齿鸟面勾云形大玉饰

高13.9厘米 宽31.0厘米 厚0.7厘米

周边云形,边皆为刃状,中雕一鸟头形。绿色细玉沟玉,开窗处可见,沁蚀面如铁。

红山文化 五齿鸮面勾云形大玉饰

高15.3厘米 宽33.0厘米 厚0.72厘米

四边云形,两边出齿,顶出羽为鸮的特征。已沁成顽铁,沁质难辨。

红山文化 四齿兽面勾云形大玉饰

高14.8厘米 宽31.3厘米 厚0.4厘米

兽面张口、露四齿,四边及瓦沟纹边锋利如刃。老土顽沁如铁,玉质不辨。

红山文化 勾云形玉饰

高7.5厘米 宽19.2厘米 厚0.38厘米

勾云遍体,上下多有弯钩状的凸起物,整体造型优美流畅,十分灵动。瓦沟纹构形,孔为对穿,边角皆为锋利的刃。器为线割开片,弯曲、厚薄不均。土沁、蚀痕遍体,附有褐色沁,成器较晚。

红山文化 玉胎龙玦

高5.8厘米 宽4.9厘米 厚1.7厘米

形象似龙,眼大、嘴翘、体弯如勾,是红山先民的胎龙想像物。玦状,背有便于系挂的对穿孔。目、口,打洼为线。

器已钙化成鸡骨白,开窗处可见绿黄色玉质。

红山文化 玉鸟

高11.1厘米 宽5.8厘米 厚6.4厘米

凸目、蜷足、勾尾,展翅飞翔状。喙可见旋纹,尾部雕以瓦沟纹。通体已沁成黑褐色,撒金沁遍体,强光下可见墨绿色的玉地。

红山文化 玉蝉蛹

高5.4厘米 宽2.15厘米 厚2.1厘米

凸目、体弯。横穿一孔、立对穿一孔,头、背、腹部皆雕以瓦沟纹。黄玉质,温润通透,土沁灰斑。

红山文化 兽首人身坠

高5.5厘米 宽2.8厘米 厚2.0厘米

凸目圆睁,诡异传神。手伏于腿蹲坐,背部鼻穿孔,尚见木钻痕。绿黄玉质,遍体黑沁和金沁点,应为大坑水银所沁,经多年盘玩,已见宝光。

红山文化 牛首太阳

高12.8厘米 宽4.0厘米 厚2.2厘米

牛首人身,顶有分叉的四个角(寓意太阳光芒四射);双立耳,喜目斜张,双手捧物,有如农产品的喜获丰收。背面的下部三道瓦沟纹,寓意太阳光辉的延展。对这一诡异造型的图腾,学者为其定名为太阳神,颇具说服力。

此器琢工爽利。细玉沟黄绿色玉,沁含红褐,多处器体已沁成鸡骨白。

红山文化 鹰首复合神面佩

高6.2厘米 宽2.5厘米 厚1.8厘米

正雕一神面,头顶一飞翔状鹰。背雕一厉目圆睁的兽首。通体为扁圆形,下钻一系孔。

工精,孔留木钻痕。黑褐水银沁兼露金色斑点,为珍贵的图腾佩带物。

红山文化 马首卷尾玉坠

高6.1厘米 宽3.6厘米

马头为斜目立耳,耳后打一对穿孔。鬃及马尾均饰以瓦沟纹,造型传神。

细玉沟绿玉。水银黑沁,有灰白斑点,长时间盘玩后可褪色。

红山文化 玉蝉

高2.3厘米 宽6.8厘米 厚1.9厘米

平卧状,目凸起,背起凸棱,下雕一组斜格纹。上腹部对钻一系孔,工甚精。

绿色细玉沟玉。老土沁入玉里,局部蚀斑成绺。经几十年佩带把玩,光润可人。

红山文化 玉鹰

高3.9厘米 宽5.0厘米 厚1.3厘米

展翅飞翔状,背有对穿孔。瓦沟为纹,黄绿色玛瑙

红山文化 母祖榄形佩

高3.5厘米 宽5.2厘米 厚0.5厘米

母祖,生殖崇拜物,瓦沟形孔。

黄玉质,褐沁蚀痕。

红山文化 母祖瓦沟纹佩

高3.6厘米 宽5.4厘米 厚0.5厘米

母祖,生殖崇拜物。圆形对穿孔,瓦沟纹为饰。

黄玉,铁沁蚀斑。

红山文化 高冠兽首人身坠

高7.1厘米 宽2.4厘米 厚2.5厘米

高冠,猪龙形面,人身,蹲坐姿。瓦沟纹线,背有对穿孔。黄玉质,灰、黄沁。

红山文化 猪首人身坠

高5.2厘米 宽2.3厘米 厚2.4厘米

蹲坐,猪首,人身形。黄玉,润透,褐色土、铁混沁,工精,部族图腾。

红山文化 兽首玉笄

高11.8厘米 宽1.8厘米

猪龙首,针状体,细玉沟玉,绿黄色。土沁、铁沁,蚀坑斑斑。妇女饰物。

红山文化 人首三孔

高18.6厘米 宽5.6厘米 厚3.0厘米

已出土的三孔器,有的为猪首,有的为平头,此人首(男性)三孔器较少见。或为母系社会已向父系社会转变期,三个部族联合起来以后的礼天器物(待考)。人首古朴传神。工精,土、铁沁已入玉骨,局部灰斑兼金属黑沁。

红山文化 玉鸮

高11.1厘米 宽12.5厘米 厚4.8厘米

鸮的造型与鹰有别,鸮的头圆,后收,尾部齐平。此鸮目上仰,翅下垂,栖息状。

瓦沟为纹,下边为刃状工,背打鼻穿孔。细沟绿玉,褐色沁入里。

红山文化 鸟翅形器

高3.8厘米 延展宽8.7厘米

有研究者名此器为“瓦沟形器”,似不确。此器形如飞鸟,展翅状,弯钩形。以瓦沟为纹,弯处钻两个系孔,为可系带的图腾器。细玉沟黄绿玉,蚀斑灰沁。

红山文化 玉鹰

高4.5厘米 宽4.4厘米 厚1.6厘米

鹰凸目展翅,背雕鼻穿。玉已沁成鸡骨白色,蚀斑有再次土沁。

红山文化 双龙首佩

高4.0厘米 宽5.6厘米 厚0.9厘米

背靠背的双龙,瓦沟纹,体、角各穿一孔。

玉质不辨,沁成黑褐色,蚀点灰斑。

红山文化 兽首坠

高6.2厘米 宽3.5厘米 厚1.8厘米

器形诡异,有如举翅的胎龙,应为系挂的图腾。

凸目打洼,瓦沟为纹。经多年盘玩,始露白玉地,中部尚未盘出,灰沁入里;白玉地处,朱砂红沁,婉若朝霞,惊叹古工之美。

红山文化 人首翔鹰饰

高12.2厘米 宽10.2厘米 厚5.8厘米

人首戴羽冠,神态庄穆,鹰体飞翔状。瓦沟纹构形,开窗处可见绿色玉质。老土、灰沁蚀斑遍体,图腾。

红山文化 玉鸮

高4.4厘米 宽4.5厘米 厚2.2厘米

玉质不辨,工精,黄、绿、灰、褐、红五彩沁,十分难得。

红山文化 玉龟

高6.5厘米 宽4.1厘米 厚1.8厘米

探头龟形,目、足以瓦沟纹勾出,形象生动。玉已沁成灰褐色,质难辨。

红山文化 玉勒(一对)

高2.6厘米 径1.95厘米

圆柱形,三道瓦沟弦纹,对打一孔,台痕可见。

一为黄玉质,红沁,灰色蚀斑;一为绿玉质,灰斑,乃拉线的工具。

红山文化 玉刀

高6.7厘米 宽11.6厘米 厚0.4厘米

斜口刀,有一对打的斜穿孔。

黄绿色玉,灰蚀斑遍体,工具。

红山文化 人面方形佩

高6.0厘米 宽3.9厘米 厚1.1厘米

方形,中间对打一个圆孔,正反面的四角各雕一人面,有一个斜打的对穿系孔。绿色细玉沟玉,瓦沟纹内有蚀斑灰沁,为母祖形佩。

红山文化 玉鹰

高5.0厘米 宽5.5厘米 厚1.2厘米

鹰型标准器,瓦沟纹,起棱有力。鼻穿孔于鹰的背脊,半石质,灰蚀遍器,应为红山文化早期玉雕。

红山文化 玉勾形龙

高7.0厘米 宽6.6厘米 厚1.1厘米

小玉勾形龙,口略张,目传神,瓦沟为线,边楞如刃;体如柱形,但不甚圆,留有手工刮痕;眼为缩钻对打,台痕如阶,乃古工之证。

通体钙化,已沁成象牙白色,器小而精,弥足珍贵。

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环

直径15.8厘米 厚1.2厘米

玉质不辨,受沁后已变质,呈鸡骨白色。土褐色沁蚀斑,凸雕兽面纹,稀有。

红山文化 龙冠立耳玉造像

高13.6厘米 宽6.8厘米 厚4.8厘米

此像坐姿,双手抚膝,猪龙形头,双立耳,高冠斜立,上雕一弯曲凸起的阳线(似盘曲的蛇形,也像一个篆书的“久”字),待考。局部以瓦沟为纹,面肃穆,目传神。

土褐沁已沁成铁褐色,耳轮处,尚见一绿色玉地,为红山人的图腾。

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璧

直径13.8厘米 厚1.0厘米

玉质不辨,受沁后已变质,呈鸡骨白色,土褐色蚀斑。凸雕兽面纹,稀有。

良渚文化 凸目纹玉勒

高2.6厘米

玉质不辨,受沁质变,呈鸡骨白色,褐沁蚀斑。凸目简练,造型精美,存世精品。

良渚文化 玉勒

高4.7厘米

玉质不辨,受沁呈鸡骨白色,土黄色沁斑。两组简化神徽纹,打洼凸起,存世精品。

良渚文化 羽冠兽面纹玉琮(五组)

高16.6厘米 射径(上)8.0厘米(下)7.6厘米 孔径5.9厘米

玉质不辨,褐色沁斑,蚀痕,钙化灰皮。中孔存对穿台痕,三组简面,两组繁勾兽面纹,十分传神,存世精品。

良渚文化 羽冠简化神面纹玉琮(五组)

高18.8厘米 射径(上)6.0厘米(下)5.7厘米 孔径4.0厘米

青玉,已钙化,灰皮褐色沁蚀斑。器表以转角为中线,圈目,凸嘴,传神奕奕,存世精品。

良渚文化 兽面纹锥形器

长29.8厘米

玉质不辨,受沁质变为鸡骨白色。打洼,锐器刻划兽面纹精致。对穿眼,存世精品。

良渚文化 羽冠神人兽面飞目纹玉璜

高8.3厘米 宽18.0厘米 厚1.76厘米

玉质已钙化成鸡骨白,局部质变透露肉红色(余杭一带的良渚文化玉器,在墓中多已沁蚀成鸡骨白)。工精,凸起精刻神人兽面及飞目纹,器形宽展,纹饰精细传神,为存世绝精之良渚典型器。

良渚文化 神人兽面纹玉琮

高6.2厘米 射径(上)9.7厘米(下)9.5厘米 孔径7.5厘米

青玉,黑褐色沁,钙化灰蚀斑纹。两组纹饰精刻传神,存世玉琮中之精品。

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钺

高24.7厘米

玉质不辨,钙化成鸡骨白色,黄褐色沁纹遍体,对穿眼有钻痕,大器,精品。

良渚文化 鹰蟜纹玉鱼

长8.4厘米 厚0.8厘米

地方玉(小梅岭一带的透闪石),已变质,呈黄褐色。浅沟纹,对打眼,沁成黄褐斑纹。

良渚文化 神徽纹三叉形器

高4.8厘米 宽8.5厘米

地方玉,已变质,器成黄褐色。

工精,以尖利器划刻神徽、冠羽等纹饰。

良渚文化 羽冠兽面纹筒形器

高4.9厘米 直径5.1厘米

玉呈青白色,沁斑呈黄褐色。

兽面纹分成两组,工细而传神。

良渚文化 兽面纹三叉形器

高4.0厘米 宽6.6厘米

绿色玉,沁蚀后大部分钙化,灰黄色。

中打一对穿孔,尖物刻画兽面纹,三叉形。

良渚文化 兽面纹三角形玉琮

高4.2厘米 宽8.2厘米

地方玉,灰黄色,多处沁成黑斑点。

线划兽面纹,粗率而传神,中打一个穿孔但不对通,孔内有褐色残留物及木屑,应为良渚人早期高举的琮图腾,罕有。

良渚文化 玉管

高6.6厘米

玉已变质,呈淡黄色。

两组简化兽面纹,器不太圆,中打一对穿孔,工较粗。

良渚文化 玉管

高5.7厘米

玉成鸡骨白色,有沁蚀白化后与朱红色相交的斑纹。

两组简化兽面纹,对打通穿孔,工极精细,多年盘玩,应列珍品。

良渚文化 玉鸟

身长4.5厘米

玉褐黄,白化沁斑。

鸟展翅状,形象逼真。

良渚文化 玉璜

宽10.6厘米

玉已变质,鸡骨白色,黑、褐色沁斑。

半环状,眼为对穿(残环改制)。

良渚文化 玉琮形勒

高7.6厘米

天目山一带的透闪石,玉已钙化成鸡骨白色,黑色沁痕。器有一对穿孔,线雕三组兽面纹。

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琮

高5.5厘米 射径(上)7.8厘米(下)7.6厘米 孔径5.6厘米

琮的四角凸出方形台,台上线刻兽面纹及弦纹。形如内圆外方的琮,是古人天圆地方观念的臆造礼器。四角雕有兽面图案,是氏族的图腾,乃统治氏族的权力象征。

良渚文化 三组简化神面纹玉琮

高7.8厘米 射径(上)6.6厘米(下)6.4厘米 孔径4.9厘米

鸡骨白,土黄沁色,有燔祭火燎的痕迹,呈褐色。

良渚文化 三组简化神面纹玉琮

高8.0厘米 射径(上)6.2厘米(下)6.0厘米 孔5.0厘米

鸡骨白,黄色筋纹、牛毛纹,线刻简化神面,工爽利。对打圆孔,经过修整。

良渚文化 羽冠神徽兽面纹玉琮

高6.2厘米 射径(上)9.0厘米(下)8.8厘米 孔6.2厘米

绿色玉,土黄褐色及水沁深侵遍体,多处蚀斑露铁褐色沁(具有太湖东岸地区良渚文化玉器的沁色特征)。器为方圆柱体,对钻圆孔,台痕已经修整。琮表分为两节,上节雕刻羽冠神面纹,下节雕刻简化兽面纹。

此器为良渚文化定制之玉琮,至珍。

良渚文化 玉圭

高5.8厘米

绿黄色玉,局部已沁成灰白色,孔为对打,佩饰。

良渚文化 琮形玉勒

长5.5厘米

玉已沁成褐黄色,三组神兽面纹,对穿孔,佩饰。

良渚文化 玉璜

高3.0厘米 宽7.0厘米 厚0.26厘米

玉大部变质,钙化为灰白色,对打双孔,佩饰。

良渚文化 玉勒

长5.3厘米

玉已沁成黄褐色、有蚀斑、蚀孔。

三组神兽面纹,佩饰。

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坠

长3.9厘米

榄形玉坠,中雕两面兽面纹,对打一个小系孔。玉质不辨,已沁成褐黄色,兼有苍灰斑纹,佩饰。

良渚文化 兽面纹榄形玉勒子串饰

长2.5—2.6厘米/节

多为褐色玉,水沁,器刻画兽面纹,对打眼。

良渚文化中晚期的佩饰。

良渚文化 玉素勒子串饰

长1.8—2.0厘米/节

水沁,黄褐色沁。良渚文化早期的佩饰。

良渚文化 玉简化兽面纹三叉形器

高4.8厘米 宽7.8厘米 厚1.2厘米

玉较软,已质变为鸡骨白,光润可人。有金黄色沁斑,褐红色沁及灰黑色纹带。

工精,打洼起兽面纹,管钻目,对打天地通穿孔。

良渚文化 玉兽面纹三叉形器

高6.0厘米 宽9.5厘米 厚1.5厘米

玉已变质为鸡骨白,大部已沁成金褐色兼有土黄色纹带。

打洼起凸线划兽面纹,对打天地通穿孔。

查海文化 玉玦

径约3.9厘米(不圆)

地方玉,线拉割纹,孔为对打后线拉出斜坡。玦口宽纵,此期典型器。

齐家文化 玉箍形器

高3.3厘米 口径8.0厘米 腰径6.9厘米

象牙白,上雕一洼,或为王冠。

黄河流域文化 玉兽

高4.2厘米 宽2.2厘米

绿玉,灰沁斑,伏卧状,有系孔。

黄河流域文化 大耳男玉人

高6.9厘米 宽2.4厘米 厚3.0厘米

黄绿玉,红色牛毛纹,灰蚀斑,坐姿,形朴讷。

黄河流域文化 蹲式女玉人

高7.0厘米 宽3.2厘米 厚4.2厘米

青黄玉质,与东周时期玉器选材略同。遍体红色斑点,灰色斑,传神,器精绝,为上品。

黄河流域文化 坐式玉人

高5.1厘米 宽2厘米 厚2.2厘米

玉质不辨,灰沁。

坐姿,头有发髻,背有对穿孔。

黄河流域文化 双人首佩

高7.7厘米 宽4.2厘米 厚1.3厘米

黄绿玉,土褐沁,蚀斑。

形朴讷传神。

黄河流域文化 仰面玉人

高6.3厘米 宽4.2厘米 厚2..6厘米

绿色玉,红色纹络,灰色蚀斑。

仰面坐姿,散淡木讷。

黄河流域文化 独角玉人

高7.8厘米 宽2.8厘米 厚3.2厘米

玉质难辨,黄褐色沁,灰斑。

怪异,头立一角,角有系孔。

黄河流域文化 尖顶玉人

高5.7厘米 宽2.3厘米 厚3.4厘米

黄绿玉,褐红斑纹。

坐姿,头立一发髻。

黄河流域文化 兽面纹玉佩

高4.0厘米 宽4.1厘米 厚1.7厘米

绿色玉,红色斑纹。

立眉,圆目,有对打的系孔。

长江流域文化 三角兽面纹玉琮

高3.2厘米 宽4.3厘米 厚2.5厘米

玉质不辨,褐色沁斑。

三角形,正面起凸台,上雕兽面纹,有一对穿眼。

长江流域文化 神面圭形佩

高8.2厘米 宽3.2厘米 厚1.3厘米

玉质不辨,灰褐色沁,蚀孔。

象征男祖,有对打系孔。

长江流域文化 长方形兽面佩

高4.5厘米 宽3.7厘米 厚1.1厘米

玉质不辨,灰褐色沁斑。正面起凸台,上雕一兽面纹,对打通穿孔。

长江流域文化 椭圆形兽面纹佩

高5.8厘米 宽4.6厘米 厚0.6厘米

玉质不辨,褐黄色沁,有火燔的痕迹。(www.xing528.com)

长江流域文化 三角形兽面纹佩

高5.3厘米 宽5.6厘米 厚1.3厘米

黄褐色玉,黑色蚀斑,

有火燔的痕迹。

长江流域文化 兽首佩

高5.6厘米 宽2.6厘米 厚2.8厘米

玉色灰黄,灰色沁斑。

兽面纹,头顶有对打的鼻穿。

长江流域文化 兽面纹玉勒

高6.3厘米

玉色灰褐,蚀孔。

上下各雕一个兽面纹,中打一对穿孔。

长江流域文化 兽面牌饰

高5.3厘米 宽5.9厘米 厚1.5厘米

黄褐色玉,斑纹蚀孔。

双面各雕一个兽面,中打一对穿孔。

长江流域文化 鼓形勒

高4.0厘米 宽2.7厘米

褐色玉,雕一兽面纹,中打一对穿孔。

夏 玉璇玑

最大外径10.2厘米 孔径5.8厘米

墨绿色玉,灰白色沁斑,圆弧上有脊齿和刃。

商 玉璧

直径14.0厘米

青玉,褐色沁,灰蚀斑纹。大器无工,造型庄穆朴厚,商璧的典型器。

商 玉琮

高3.6厘米

青玉,玉质纯净润泽,褐色沁,局部有钙化灰斑蚀孔。以四角为中心,琢有雨纹及兽面纹。射(凸出的部分)略高,质朴典雅。

商 鸟形佩饰(一对)

长7.8厘米

黄玉,质纯净无瑕,光泽深蕴。线纹宽深游走,展露神韵,商代典型器中之精品。

商 小耳人面玉佩饰

高4.2厘米

青玉,褐沁蚀斑,局部有钙化灰皮。立耳饰云纹,眉上挑,目圆睁,形象威猛。

商 大耳人面玉佩饰

高2.0厘米

青玉,褐色沁斑,局部有钙化灰皮。目传神,大耳外张,形态威严庄穆。

商 钺形玉佩

长6.0厘米

黄玉,质纯净、温润、通透、有褐色沁斑及钙化蚀痕。两侧出戟,对穿孔,有台痕,为典型的权力象征物。质精器美,存世精品。

西周 玉兔

长2.7厘米

白玉,质纯净、温润、通透,形像逼真,异常传神,存世精品。

西周 尖首圭

高9.0厘米

黄玉,质温润、通透,褐沁蚀斑。大器无工,典型器。

西周 乐手侍吏玉人组印

白玉质,质温润,纯净无瑕,象牙白色,褐沁。吹笙乐手跪姿,打洼丝发上卷,背饰飘扬,有如御风。玉衣饰勾云纹生动文秀,人物以活链相连。两个侍吏的底座上,各刻有篆文“侍”、“吏”两字。质至精、工至美,为传世精品。

西周 龙螭玦形佩(一对)

径5.0厘米

白玉,玉质晶莹、通透、柔润、玻璃光泽,局部钙化灰白斑。双勾纹线精深文秀,顶凸蘑菇头,商代遗韵,存世至珍。

西周 双鸟佩饰

外径4.8厘米

白玉,玉质晶莹、通透、柔润、玻璃光泽,黄褐色沁,局部钙化灰白斑。双鸟绕环,造型生动,双勾纹线游走深秀,鸟图腾遗风,存世至珍。

西周 团凤纹玉佩

外径4.2厘米

青玉,钙化灰皮,有黄褐色沁痕。线纹深秀,造型传神,穿孔有台痕,典型器。

西周 造像纹系璧

外径8.1厘米

白玉,局部已钙化,呈灰白色,有褐色沁。“好”内饰一人物造像,朴讷庄穆。阳起线纹遒劲,形象逼真。

西周 龙形玉佩

长5.8厘米

白玉,玉质晶莹通透、柔润、玻璃光泽,黄褐色沁,尾部钙化灰白斑。造型生动传神,双勾线纹游走深秀。

西周 捧物玉人

高13.2厘米

青白玉,钙化灰皮蚀斑,褐色沁及朱砂沁斑。跽坐姿,双手捧物,神态肃穆庄雅。顶卷发,发丝、眼、口线纹深秀,服装多以阳起的变形卷云纹为饰,遗世珍品。

西周 平顶羽饰玉人

高9.9厘米

白玉,钙化灰皮蚀斑,浅褐色沁痕。跽坐坐姿,气度恢宏,威严肃穆。平顶,衣饰华美,王侯贵族气质。工精质美,珍品。

西周 捧盒玉人

高8.2厘米

青玉,土褐色沁,灰斑蚀痕。跽坐姿,双手捧物,神态庄穆。工精形美,上品。

西周 捧绦玉人

高7.7厘米

青玉,深褐色沁,灰斑蚀痕。跽坐姿,双手捧物,神态庄穆。工精形美、上品。

西周 兔形玉佩

高7.3厘米

青玉,钙化灰斑蚀痕,褐色沁。造型承商代遗韵,朴拙传神。顶为蘑菇头状,单勾线纹遒劲有力,西周初期的典型器。

西周 玉鸟(一对)

高5.2厘米

玉质不辨,钙化,已呈鸡骨白色,褐色沁,线纹简练深秀,形象生动。

西周 凤鸟形玉佩

长9.3厘米

黄玉,质温润,纯净无瑕,灰褐色沁,线纹游走深秀。打磨圆润,抛光细腻,生动传神,遗世精品。

春秋 雷纹玉瑞兽

高9厘米

白玉,土褐色沁,灰斑蚀孔。雷纹双勾阳起,遒劲有力。头有角,双目圆睁,炯炯有神;爪有力;尾勾卷。形象生动传神,存世精品。

春秋 夔龙纹玉佩

长6.3厘米

白玉,砂坑沁,呈金点状。伏卧形,张口,卷尾,头顶蘑菇状,尾有系孔。有商代遗韵,珍品。

春秋 八龙纹玉瑗

外径8.0厘米

青白玉,土褐色沁。纹饰简练,凸雕虺纹,每面各有抽象龙纹四条,至精。

春秋 精雕玉面幕(六件组)

白玉,已钙化呈鸡骨白色,深、浅不同的褐色沁。面幕由额冠、眉、目、鼻、口、下颌等六件饰物组成。阴刻线纹深秀,阳起的面纹以及变形云纹,刚劲有力,形抽象而独具创意,美形精工,极具文物价值和审美价值。在遗世的玉面幕中,应列玉雕精品。

春秋 龙纹玉璧

外径9.6厘米

黄玉,质润泽,纯净无瑕。双勾线纹深秀游走,质佳工精,允为上上品。

春秋 精雕蒲纹玉飞龙(一对)

长21.8厘米

青玉,质纯净,润泽。线纹琢工精准劲健,造型优美生动,十分传神,存世精品。

春秋 精雕盘曲大龙(一对)

长29.6厘米

青玉,质温润、纯净,局部钙化灰斑。琢工精准,变形云纹自然流动,器形生动传神,存世大型玉龙之珍品。

春秋 虬龙纹系璧(一对)

外径2.7厘米

青玉,质润透,凸雕虬纹,精品。

战国 勾龙形玉佩

高9.2厘米

青玉,质纯净、润透,灰斑。谷纹高凸,地张平整,线纹爽劲俏拔。形象生动传神,精品。

战国 琮式勾云纹玉勒

长4.5厘米

白玉,质温润,纯净无瑕,乳丁凸起,勾连成云纹。质美工精,为上品。

战国 团龙形玉佩

宽9.0厘米

青玉,质纯净、润透,灰褐沁。谷纹高凸,地张平整。线纹爽劲俏拔,形象生动传神,精品。

战国 透雕螭纹心形佩

高10.8厘米

白玉,质纯净无瑕、温润、玻璃光泽。中心透雕一螭,尾出廓。琢工秀美,堪称极精的高浮雕遗存。

战国 玉瑞兽

长10.5厘米

青玉,质温润、纯净,开窗,钙化处灰斑褐沁。形象凶猛传神,琢工精,存世珍品。

战国 透雕谷纹曲体玉龙

长20.5厘米

黄玉,质温润、纯净,褐色沁,钙化处灰斑蚀痕。造型雍容传神,龙体勾曲翻转有序,体琢谷纹,地张平整,为精工之表征。

战国 谷纹系璧

外径6.6厘米

青白玉,质纯净、无瑕。谷纹,地张平整,四色彩沁,精品。

战国 双龙护螭玉珩

长16.0厘米

黄玉,质温润,纯净无瑕,局部钙化灰斑褐色沁。身饰谷纹,地张平整,精品。

战国 透雕三螭绕环玉佩

径6.3厘米

白玉,质润透、无瑕,褐色沁,灰蚀斑纹。三螭探头勾尾相绕,生动传神,螭身线纹深秀,质精工美,传世精品。

战国 螭纹玉勒

长6.1厘米

白玉,质晶莹通透、润泽无瑕,浅褐色沁。纹凸起勾连盘迂,精巧别致,为精品。

战国 云纹玉鳖

长8.0厘米

白玉,局部钙化,灰褐沁,蚀斑。身琢凸起云纹,造型生动。

战国 龙凤纹出廓三联

高21.5厘米

白玉,质温润、通透,有再生斑纹,局部钙化蚀孔,沁呈褐红色。大璧“好”内透雕一龙,外饰双凤。勾云纹、谷纹、绳纹、琢工深秀,地张平整,形庄美、工精细,品列珍精。

战国 绞绳螭纹双圈玉环

外径7.2厘米

白玉,质滋润、纯净无瑕,褐色沁。外圈螭身与内圈均琢绞绳纹,打洼阳起线纹,琢工深秀,工精形美,为精品。

战国 云纹玉琮

高6.9厘米

白玉,土褐沁,钙化蚀斑,兼有再生斑纹。以四角为中心,琢制凸起云纹。工苍润朴厚,变化前代造型,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精品。

战国 龙纹刀形饰

长16.0厘米

青玉质,土褐沁,钙化蚀斑,兼有再生斑纹,刀工较精。

战国 云螭纹玉剑璏

长10.8厘米

白玉,质润透、无瑕,局部钙化蚀斑,褐色沁。勾云纹,地张平整,精品。

战国 瑞兽奔驰

长12.8厘米

白玉,局部有钙化灰斑,褐色沁痕。琢工精细,线纹简洁凝练,口张,翅扬,尾甩,奔驰状,造型生动传神,为遗世精珍。

战国 龙首云纹玉饰

高5.8厘米

黄玉,局部有灰蚀痕,朱砂沁。筒状龙首,器身乳丁勾连云纹,质美工细,精品。

战国 龙凤纹玉珩

长12.1厘米

玉质不辨,鸡骨白,褐色沁斑。饰双龙双凤首和谷纹,琢工简练深秀,精品。

战国 龙凤饰舞娘

长18.0厘米

青玉,质润泽,局部钙化,灰斑蚀孔,褐色沁斑。形传神,舞袖饰龙,精美。

战国 谷纹双犀璜

长22.6厘米

白玉,质温润,纯净通透,了无瑕疵,局部钙化灰蚀斑,褐色沁痕。双犀首琢刻精美,游线细如发丝,形神皆佳。体琢谷纹,乳丁凸起,地张平滑。器大,应为礼器,在同类器物中,品列稀珍。

战国 谷纹玉虬龙(一对)

长13.8厘米

白玉,局部钙化灰蚀斑,有褐色沁。“S”形,边饰索纹,身琢谷纹,造型传神。

战国 勾云纹玉管

长9.0厘米

青玉,局部钙化成为鸡骨白,开窗露地。边饰索纹,体琢勾云纹,工精美。

战国 双舞娘玉佩

高6.0厘米

黄玉,质纯净、无瑕,褐色沁。琢工深秀,舞女扬袖对舞,精美传神,为上品。

战国 谷纹玉瑗

外径16.8厘米

黄玉,质纯净、无瑕,褐色沁,蚀斑。索纹斜立,琢工精,谷纹凸起,地张平整,精品。

战国 尖喙螭玉佩(一对)

高10.0厘米

黄玉,质润泽通透,再生斑纹,褐色沁。形精美传神,线纹游走深秀,精品。

战国 玉具剑饰组(四件)

白玉,质温润、通透、纯净、玻璃光泽,有钙化蚀斑,褐沁。此组玉具共四件“:首”中间琢高浮雕螭纹、边索纹、勾云纹;“格”、“璏”、“珌”皆饰高浮雕螭纹。琢工精细深秀,器大而精,雍容华贵,至精至珍,传世之宝。

战国 玉剑(七件组成)

黄玉,质润透、纯净,玻璃光泽,局部有钙化蚀痕和再生斑纹,褐色沁。“首”、“柄”饰弦纹,“格”饰兽面纹,剑身无纹饰,剑鞘饰云纹或雨纹。琢工精细深秀,构思文雅大方,彰显华贵,珍品。

战国 玉羽觞

长15.2厘米

青黄玉,质温润、通透、纯净无瑕,局部有钙化灰斑痕,褐色沁痕。双耳下饰圈纹,耳的外缘琢有圆雕尖嘴螭和圆嘴螭各一,工精细,造型生动传神,珍品。

战国 谷纹卷尾玉龙

外径20.3厘米

青黄玉,质温润、通透,局部钙化灰蚀斑,褐色沁痕。身饰谷纹,边斜立饰索纹。龙卷尾,体“C”字形,有喇叭形穿孔。器大精整,造型独特而传神,应为悬于斋堂之礼器,亦为积累财富之吉祥物,遗世至珍。

战国 透雕双龙出廓璧

高27.2厘米

青黄玉,质纯净、无瑕、温润通透,局部钙化、灰斑褐沁。透雕,连体双龙首相对出廓,造型宏阔雍容、雅致大方。琢工精细,线纹深秀温文。龙身饰谷纹,地张平整,边斜立饰索纹。战国典型器,应为精雕之斋堂礼器,亦为聚财炫富之饰品,存世至珍。

战国 谷纹玉飞龙

长29.3厘米

青黄玉,质通透、温润、玻璃光泽。局部钙化,灰斑蚀痕,褐色沁。构思奇巧,别开生面。透雕飞龙形,呈弯身舒尾飞腾状,造型灵动传神。龙身凸雕谷纹,地张平整,斜立边饰索纹,战国玉工之典型作品,有喇叭形穿孔为系。此乃礼器,亦为聚财炫富之饰品,至珍。

战国 曲体玉龙(一对)

长15.8厘米

黄玉,质纯净、无瑕、玻璃光泽,褐色及朱砂色沁。龙身饰谷纹,地张平,斜立边饰索纹。战国典型器,造型有动感,如穿云飞行,工精,遗世精品。

战国 双犀首谷纹玉璜

长29.0厘米

青黄玉,质温润、无瑕,局部钙化,灰斑褐沁。开窗处通透,玻璃光泽,温润蕴藉。双犀首形象传神,身琢谷纹,纹线俏爽,地张平整,斜立边饰索纹,喇叭形系孔。战国典型礼器,罕见之珍品。

战国 谷纹玉虎

长29.9厘米

青黄玉,质温润、纯净,大部钙化,开窗,灰斑褐沁,玻璃光泽。虎形宽头粗尾,弯腰,爬行状。神态威猛,传神奕奕。身琢谷纹,凸立圆润,地张平整,边斜立饰索纹,喇叭形系孔。东周典型礼器,亦为财富宝藏,遗世珍品。

战国 曲体玉龙

长28.8厘米

青黄玉,质纯净、无瑕,局部钙化,灰蚀斑,褐色沁,玻璃光泽。龙游走传神,身饰谷纹,地张平整,琢工精良。边斜立饰索纹,系孔喇叭形,战国典型礼器,为古代财富象征,珍品。

战国 勾尾玉龙

长26.0厘米

青黄玉,质纯净、温润,局部钙化,灰蚀斑,淡褐色沁,有玻璃光泽。龙形古朴,身长如蛇状,存古遗韵。造型独特,有动感,十分传神。身饰谷纹,地张平整,琢工精细。边斜立,内饰索纹,背有系孔喇叭形,战国典型器,珍品。

战国 透雕龙纹玉璧

外径21.4厘米

青黄玉,局部钙化质变,灰已入玉理,炒米黄色沁。“好”内透雕一龙,舞动状。“肉”饰谷纹,地张平整,斜立边饰索纹,遗世精珍。

战国 飞龙舞凤玉佩饰

长18.0厘米

黄玉,质温润、通透无瑕、玻璃光泽,局部钙化土灰斑,朱砂沁。一龙五凤戏舞,形美质优,遗世珍罕,为上上品。

汉 圆雕玉舞娘

高13.4厘米

白玉,质晶莹、通透、润泽无瑕,局部钙化,土灰蚀斑深入玉理,褐色沁。琢工精细,翘袖折腰,舞姿生动传神。西汉典型器,品列精珍。

汉 透雕螭龙出廓玉璧

高10.8厘米

黄玉,质温润、通透无瑕,局部钙化,蚀痕灰斑,黑褐色沁。螭龙绕环,游走生动,造型精美,线纹舒展,琢工深秀,为精品。

汉 高浮雕双螭戏角心形佩

高6.8厘米

白玉,质纯净、无瑕、油润通透、宝光凝聚,局部钙化,淡黄色灰皮,沁呈淡淡的褐黄色,有如朝霞一抹,十分瑰丽。造型别致,龙首、双螭戏角,意境高雅,童趣盎然,品列精珍。

汉 圆雕谷纹玉人

高16.8厘米

白玉,质深蕴润泽,大部钙化,有再生蚀斑,土褐色沁。琢工精良,细发如丝。凸雕谷纹,地张平滑,圆雕精品。

汉 云纹咬尾龙形玉环

外径6.4厘米

白玉,质温润、通透,局部钙化呈鸡骨白色,褐黄色沁。饰云纹,工细而精。

汉 透雕螭纹玉佩

长8.0厘米

白玉,质润透、无瑕,小部钙化,呈土灰色。透雕螭,立体感强,质优良,工精美,极品。

汉 冠蝉

长9.0厘米

青玉,头部有鼻穿。质润透,玻璃光泽,局部钙化,灰白斑。工精,“八刀”神韵,老残一尾。

汉 龙纹三联环

外径17.7厘米

白玉,质温润、无瑕,钙化灰斑蚀痕,淡褐沁斑。三璜联成环形,偏刀深秀,遗世精品。

汉 覆斗玉印

高3.4厘米

黄玉,质蕴润、无瑕,褐色沁斑,钙化蚀痕,琢工线纹深秀,精品。

汉 圆雕玉鼠

长6.3厘米

白玉,质纯净、通透无瑕,鼠伏卧,安逸传神。腿、尾部有蚀斑,褐沁,品列精珍。

汉 小覆斗玉印

高1.5厘米

黄玉,黄、白各半,质温润,无瑕、玻璃光泽。质坚硬,淡褐沁,对穿孔。

汉 玉瑞兽

长5.8厘米

白玉,质润泽、纯净,口及背部有黄褐色沁。琢工精,双角或称辟邪,形逼真,精品。

汉 乐舞玉人组(五个)

高10.2厘米—12.2厘米不等

白玉,质温润、纯净,钙化呈鸡骨白或象牙白色,淡赭、桂花黄、褐色沁及黑褐瑕斑。其中一舞女翘袖折腰起舞,形神婀娜(传:此舞姿为汉初戚夫人所创);四个乐手,各执琵琶、笙、笛和腰鼓,造型写实传神、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汉代高超的造型艺术和审美情趣。为遗世圆雕玉舞人中之极品。

汉 龙凤纹出廓系璧

外径7.8厘米

白玉,整体钙化成鸡骨白色,淡褐色沁。龙首出廓,口张传神。龙体与飞凤为浮雕,琢工精准生动,传世难得之精品。

汉 透雕云纹鸡心形玉佩

高7.1厘米

白玉,质晶莹、温润通透,局部钙化灰痕,有淡淡的金黄色沁。出廓透雕,变形云纹柔婉生动,琢工异常精细,精品。

汉 玉舞娘

高7.3厘米

白玉,质晶莹、通透、玻璃光泽,钙化蚀斑褐色沁痕。琢工精细文秀,细发如丝。翘袖折腰半蹲状,质精工美,存世精品。

汉 螭龙玉觽

长15.0厘米

黄玉,质温润、无瑕,钙化灰褐沁蚀痕。刀工繁复精细,形象传神,为精品。

汉 龙纹玉管

长7.8厘米

白玉,质温润,局部钙化,灰斑褐色沁。浮雕龙纹,造型生动传神,精品。

汉 翔鸠玉杖首

长6.1厘米

白玉,质温润,局部有钙化斑痕,炒米黄色沁。鸠鸟飞翔状,形传神。

汉 双龙抱环佩

长10.8厘米

黄玉,质纯净、无瑕,局部钙化,灰蚀斑纹,淡褐色沁。龙形生动传神,品列珍精。

汉 绹纹玉瑗

外径6.5厘米

黄玉,质润泽、通透、无瑕,玻璃光泽,朱红沁色,光彩照人。质精工细,品列珍精。

汉 神人兽面纹玉饰

高6.2厘米

白玉,质润透、无瑕,玻璃光泽,蚀斑洒金黄色沁。雕琢良渚期纹饰,形传神,刀工精,珍品。

汉 玉蝉

长7.6厘米

白玉,质温润、无瑕,局部钙化,灰斑蚀纹。“汉八刀”典型工,质精工美,上品。

汉 兽首双羊玉佩

高7.0厘米

玉质不辨,钙化成象牙白色,深、浅褐色沁。造型独特,兽首驮双羊,对吻传神。琢工透雕精准,遗世精珍。

汉 龙首玉觹

长16.8厘米

白玉,钙化灰斑,褐色沁。龙首尖尾,造型朴实无华而神采奕奕,为精品。

汉 凤首玉觹

长15.6厘米

黄玉,质温润、无瑕,大部已钙化成鸡骨白色。透雕凤首、觹身透雕变形云纹,工至精,造型雍容华贵,遗世精品。

汉 龙凤纹鸡心佩

高8.8厘米

白玉,质晶莹、温润、通透,局部有蚀斑灰纹,褐黄色沁,浅处金黄、润泽亮丽。龙凤相戏,琢工具有汉代神韵,形巧而精,质润而美,存世精珍。

汉 透雕玉舞娘(一对)

高7.5厘米

青白玉,质温润,玻璃光泽,遍体有钙化灰蚀斑痕。透雕,纹线简练文秀,汉代的典型刀工风格。应为玉组佩中的一对舞人,精品。

汉 乐舞出廓玉瑗

外径13.4厘米

黄玉,质晶莹、无瑕、温润、通透,玻璃光泽,局部有钙化蚀斑,褐沁。环饰乐舞人及诸动物形象,传神有动感。廓外饰龙耳坠,琢工精细深秀,品列精珍。

汉 凤纹玉古琴

长38.6厘米

白玉,油润蕴藉,纯净无瑕,局部钙化,兼附斑驳的淡褐沁痕,愈显古雅苍劲。琴面凸雕一凤,形象生动。七弦处嵌以绿松石,点睛之色,更彰华丽。器大质精工美,遗世颇罕,为汉代精绝之作。

汉 透雕龙凤纹玉瑗

外径10.4厘米

黄玉,质温润、纯净无瑕,局部钙化,灰蚀斑痕,褐色沁、有黑色水银沁点。双龙双凤交体,造型别致,琢工精美,汉代遗珍。

汉 天鸡伏蛇(一对)

长13.5厘米 高8.8厘米 宽5.3厘米

白玉,质油润、通透,黄香沁痕。刀工精美传神,为精品。

汉 玉戈(一对)

长20.9厘米 宽12.6厘米 厚0.5厘米

黄玉,质润透。勾连云纹、螭虎纹,汉初之精美遗珍。

唐 玉马

高5.9厘米 宽6.8厘米 厚7.0厘米

白玉,质温润。立马,神郁。刀工精美,黄土沁斑。

宋 圆雕玉人

高11.9厘米

白玉,质温润,褐红黑沁。立姿,神态温良朴厚。琢工精细,精品。

宋 龙凤双螭玉饰

高9.2厘米

青白玉,质润透,无瑕疵。纹饰繁复,琢工颇细,顶有鼻穿。宋代多拟古仿制,此为典型。

宋 兽面凤耳纹方座玉簋

高14.5厘米

白玉,质温润、通透、纯净无瑕,沁呈五种颜色:朱、灰、黄、绿、黑。造型古雅精美,器盖出戟,双凤耳,方盘座。通体浮雕饕餮纹,琢工精秀传神,为宋代仿金器之玉雕精品。

元 玉如意吉子

长12.0厘米

白玉,质润,褐、黑色沁,透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