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管住到关注,赋予儿童自由的力量

从管住到关注,赋予儿童自由的力量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带着这种困惑,我们尝试“退位”,退到儿童的身后,管住自己的嘴巴,尝试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关注,然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变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师的关注点变了,不再是管住孩子的行为,而是尝试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努力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这样,原来淘气的孩子就成了充满探究欲望的好孩子,需求得到满足,儿童主动学习的潜能便被激发出来。

从管住到关注,赋予儿童自由的力量

在以往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常常习惯将自己摆在主导的位置,习惯有序安排儿童的生活,管着他们的生活起居、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甚至游戏规则,好像觉得不管,就不是负责任的好老师。而学习故事的实践研究促使我们反思:儿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需要我们做什么?带着这种困惑,我们尝试“退位”,退到儿童的身后,管住自己的嘴巴,尝试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关注,然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变了。

学习故事:我爱画画

○ 主角:欣欣(3岁)

○ 地点:教室

○ 记录者:李佳

○ 记录时间:2016年4月6日(www.xing528.com)

你是一个坐不住的孩子,每天需要老师提醒,总是这摸摸、那看看,我很难发现你会专注于一件事。

那天,大家在游戏室玩时,一下没注意到,你就在我的电子白板上画起画来。当时,我很生气地批评了你,你似懂非懂地看着我。当我回家想起这件事情时,我在反思:是不是我错了?你是不是想画画但找不到地方?如果当时我提供给你画画的材料,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呢?

第二天,我特意在绘画区提供了画画所需的各类材料,你果然专注地沉浸在画画的世界里……第三天,你继续选择了画画,只是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第四天,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围绕着你,模仿着你在纸筒上画画,你也很耐心地教其他孩子。

我很高兴我意识到了你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而不是单纯地去管住你的行为。否则的话,我不仅仅是让你受了委屈,还扼杀了你的兴趣。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师的关注点变了,不再是管住孩子的行为,而是尝试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努力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提供材料)。这样,原来淘气的孩子就成了充满探究欲望的好孩子,需求得到满足,儿童主动学习的潜能便被激发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