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想:爱赋予生命自由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想:爱赋予生命自由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小朋友告诉我,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她最爱的便是《祖父的园子》,因为好玩。其实,我也爱《祖父的园子》,爱文本中的那种率性与纯真,爱那自由、健康、快活的生命,爱文本中那丝丝闪耀着的明亮的色彩。从萧红一生的坎坷经历来看,祖父无疑是一个重要人物。在萧红的笔下,祖父的园子是自由的园子。这是一个孩子对自由的理解:花朵可以自由开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想:爱赋予生命自由

一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小朋友告诉我,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她最爱的便是《祖父的园子》,因为好玩。

其实,我也爱《祖父的园子》,爱文本中的那种率性与纯真,爱那自由、健康、快活的生命,爱文本中那丝丝闪耀着的明亮的色彩。这种感觉用孩子的话来说,真的就是好玩。

萧红的心里,祖父的园子就是对已经逝去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呼兰河传》创作于1940年的香港,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散文化的抒情小说。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一部分。从萧红一生的坎坷经历来看,祖父无疑是一个重要人物。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是唯一爱她的人,祖父的爱成为萧红童年时代唯一的温暖和亮光。因此,我们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尾声,可以看到作者满怀深情地提及自己的祖父:

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这种看似絮絮叨叨的描写实则充满了深情,我们感慨于这种看似稚拙而又抒情率性的表达,这是萧红创作语言上的非常重要的特点,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当然体现在这篇《祖父的园子》里。

在萧红的笔下,祖父的园子是生命的园子。

萧红说,“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其实,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有这些小昆虫,还有不结果子的樱桃树、李子树榆树。除了昆虫和树,园子里还有黄瓜和白菜,甚至有开得很旺的玫瑰花,长得像极了谷子的狗尾草。这样看来,祖父的园子一年四季充满了生机。比如那在园子里飞舞的蜜蜂: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这样别致的文字不但形象逼真传神,而且充满情趣读者眼前仿佛出现了这可爱的小蜜蜂画着弧线落在一朵花上,也听见了小蜜蜂那好听的嗡鸣。

再比如那长在园子角落里的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这段对榆树的描写十分精彩,蕴含着一种不容忽略的强大而蓬勃的生命力。萧红注重在文字中传达感觉,这种感觉往往包括了听觉、视觉、触觉以及由此生发的联想。你听,“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榆树高大,枝干繁茂,来了风自然会听到枝叶摇动的声音;你看,“来了雨,榆树先冒烟”,读者不由得会问:来了雨,榆树为什么会冒烟呢?其实,这里的“冒烟”是一种十分俏皮的说法。一方面,因为别的树在儿童时代的作者心里“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只有这棵老榆树是个例外,以至于“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又因为眼里只有这棵大榆树,其枝干又十分高大,所以天一下雨,似乎首先感知到下雨、接触到雨水的就是它了,所以是“先冒烟”(“冒烟”其实还隐含着传递、表达信息之意)。这里强调的是榆树比别的树更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因而也更有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雨点打在榆树的枝叶上,灰尘被冲洗,水汽从树冠上升腾、飞溅,乍望过去,岂不正像在“冒烟”?这“冒烟”一词用得实在太巧妙了。最后一句描写雨过天晴,榆树的叶子被冲洗得十分洁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这是一种夺目的美,充满神奇,似乎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跳跃着的生命的精灵

在萧红的笔下,祖父的园子是彩色的园子。

萧红喜欢色彩,更是一个描摹色彩的高手。在她的眼里,有色彩的东西才是漂亮的,而且一定要交代得清清楚楚: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这样的句式简洁、肯定,似乎在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园子里的蝴蝶有白的,有黄的,还有好看的大红的,而且“满身带着金粉”;接着,作者又特别交代,“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毫不含糊,清清楚楚,似乎交代它们的颜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种极其认真的然而又是充满孩子气的表达,完全来自一个儿童的视角,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眼睛,她的眼睛里扇动着白色、黄色和大红色的带着金粉的蝴蝶,飞翔着金色的蜻蜓,跳跃着绿色的蚂蚱……这个孩子就是童年时代的萧红。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色彩就变得不同凡响: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是的,“红的红,绿的绿”,有红有绿,这样的园子自然是“新鲜漂亮”的。反之,没有这些明亮的色彩,这样的园子自然就是灰暗枯寂的。在一个快乐的孩子眼里,世界就是这样充满色彩的。童年时代的萧红,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她是快乐的,因而这园子也是彩色的。

在萧红的笔下,祖父的园子是明亮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因为色彩的鲜丽而明亮,所以作者说“花园里边明晃晃的”;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这特别大的太阳,特别高的天空,留在萧红的记忆中。这个园子里的世界是天高地阔的,光芒四射的,尽管“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但也使那些见不得光的东西不敢出来,比如蚯蚓,比如蝙蝠。但这特别大的太阳和特别高的天空也只能出现在祖父的园子里,而且对萧红来说永远留在了祖父的园子里。1940年,萧红孤独一人来到香港,抱病写作《呼兰河传》,长期的颠沛流离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已经使她的身心受到重创,此时对她来说,当然没有这么大的太阳了,也没有这么高的天空了,因而世界就变得晦暗了。但萧红毕竟是热情的,她像一棵坚韧的小草伸展出最后的力量,她写作《呼兰河传》,描绘记忆中的呼兰小城,描绘慈爱的祖父和他的园子,描绘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的这些明亮、温暖的岁月。那时候,“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在萧红的心里,明亮多好!

在萧红的笔下,祖父的园子是自由的园子。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祖父的园子无疑是自由的天堂: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看似稚拙朴素的语言,道出的却是自由的本质。这是一个孩子对自由的理解:花朵可以自由开放,鸟儿可以自由飞翔,虫子可以自由鸣叫,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无须征求谁的同意,也无须担心去看任何人的脸色。看看萧红笔下那倭瓜的自由吧: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再看看那玉米的自由吧: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这是真正的“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是一个孩子眼里的自由。这些率真的文字背后是一颗纯净透明的童心,是一个孩子童年生活的理想,也是成年萧红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慈爱的祖父给了童年萧红最大的包容,她就像那个倭瓜、那株玉米、那只蝴蝶,是自由的活的生命,“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萧红的笔下,祖父的园子是欢乐的园子。(www.xing528.com)

因为有了自由,所以就不缺乏欢乐。园子不仅是祖父常常劳作的地方,也是童年时代的萧红常常玩耍的地方。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她分不清狗尾草和谷子的区别,她会装模作样地跟在祖父身后栽花、拔草、种菜,她也会去追蜻蜓,会捉蚂蚱,会拿着水瓢玩下雨的游戏……在祖父的身边,这些都是快乐的。一个快乐的孩子往往比较顽皮: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这令人忍俊不禁的游戏里是一个孩子率性而单纯的欢乐,那是在祖父的呵护下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的缩影,尽管这段时光是短暂的。或许唯其短暂,才更让人怀恋。

在祖父的园子里,似乎每一个时刻都是欢乐的: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更有意思的是与祖父一起在园子里劳作的情景:

祖父戴着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在疼爱自己的祖父面前,一个孩子可以是无赖的,淘气的,任性的,心不在焉的,所以与祖父一起种白菜时“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所以当祖父慢慢给“我”讲谷子和狗尾草的区别时,“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所以“我”可以丢下没吃完的黄瓜去追蜻蜓,所以“我”会让捉来的绿蚂蚱挣扎着逃了,最后才发现线头上只留下一条腿……在祖父的身边,在祖父的园子里,这个孩子仿佛把童年时能够做的事都做了,能够玩的游戏都玩了,能够享受的欢乐都享受了。慈爱的老祖父,那故乡的园子,留下了多少欢乐的记忆啊!而这一切,都是缘于祖父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欢乐,没有色彩,没有光明,没有生机,当然也没有自由。

因此,在萧红的笔下,祖父的园子其实是充满爱的园子。

读这篇《祖父的园子》,我的眼前好像一直在奔跑着一个孩子快活的身影:童年时的萧红奔跑在园子里的樱桃树下,找樱桃:

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地回答着: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

“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我相信,萧红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她一定会想,如果可以回到童年,回到祖父的身边,回到祖父的园子里,她是宁愿相信祖父的话的,“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建议这个文本的教学可采用以下主要教学节点:

1.让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2.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里有哪些景物?

3.在祖父的园子里,童年时代的萧红都做过哪些事?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要点:

(1)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生命的园子。

(2)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彩色的园子。

(3)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明亮的园子。

(4)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自由的园子。

(5)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欢乐的园子。

(6)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有爱的园子。

抓住以上教学节点,结合文章中的相关描述,通过想象、朗读、对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走进萧红描述的那个象征着爱与自由的园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