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放孩子的视野,培养自主观察能力

解放孩子的视野,培养自主观察能力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要解放自己的眼睛。”对于孩子来说,一切观察活动,都是自身体验的结果,而不是来自于父母或者外界的灌输。所以,当孩子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并且认真观察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阻止,更不要用成人的目光去看待,哪怕孩子观察的事物在成人眼中显得那样微不足道。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应该解放孩子的小眼睛,让孩子去看他们喜欢看的东西,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因为这一切都与孩子智商有关。

解放孩子的视野,培养自主观察能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聪明”两个字来概括一个人的智力。聪明,也就是耳聪目明的意思,它代表着良好的听觉能力和视觉能力,即敏锐的观察力

孩子认识事物,总是从观察开始的,有了观察,便开始有了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如果我们把孩子的观察活动比作小蜜蜂采花粉,那么思维等心理活动就是将花粉酿成蜂蜜的过程,如果没有花粉,就酿不出蜂蜜;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良好的观察力,思维就会因缺少材料而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难怪有人会说:“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思维的触角。”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更是每一个孩子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

法国最著名作家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莫泊桑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对于写作却是一窍不通,他虽然看过很多的书,但是从来没有写过一篇不同寻常的文章。

后来经过父亲的介绍,莫泊桑拜文坛大师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让他去观察每天从家门口经过的马车,莫泊桑连续观察了三天,可是他一点儿名堂也没有看出来。

老师指点他说:“虽然每天都有马车经过家门口,但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人的观察,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莫泊桑恍然大悟,按照老师说的那样去观察,果然发现每一辆马车、马车上的人、周围的人都不一样。从那以后,莫泊桑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并最终成了一代名家。

事实上,文学史上很多像莫泊桑这样著名的作家,他们之所以能够有材料可写,都是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得到的。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有关事物的鲜明而具体的印象,经思维活动的加工、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观是看,察是想。观察问题,不仅仅应该知道事物是这样,而且必须知道为什么是这样。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要解放自己的眼睛。”也就是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探索。对于孩子来说,一切观察活动,都是自身体验的结果,而不是来自于父母或者外界的灌输。

果果1岁半的时候,有一次和果果爸坐在沙发上一起翻看着儿童画报。

1岁左右的孩子对色彩和图形异常敏感,所以当果果爸指着儿童画报上面那些色彩鲜艳的大树、小花、小鹿、大马等图形给果果讲解时,他总是兴奋地盯着那些图形,时不时地跟随着果果爸的讲解在嘴里“咿咿呀呀”地喊着。

看完一页之后,果果爸正准备将书翻过一页,果果却伸出小手扯着书页不准果果爸翻,另一只手还指着上面的一幅画。(www.xing528.com)

苹果树,站在上面的都是好吃的大苹果!”

果果爸见果果将手指头放在图画中的苹果树上,便笑眯眯地为果果做着解释。

可果果依然一只手紧紧地揪着这张书页,另一只手固执地指着上面的苹果树,嘴里发出“扑扑”的声音。

果果爸曾对果果模仿过鸟儿扇动翅膀的声音——“扑扑”,聪明的果果便记住了果果爸的模仿,每次看到小鸟从窗边飞过时,他总是习惯于用“扑扑”来表示自己看到了小鸟。果果爸知道这次果果也是这个意思,可他并没有从图画上看见小鸟啊!

“没有小鸟啊,哪里有小鸟?”果果爸满脸疑惑。

“在这儿!”果果依旧一动不动地指着那棵苹果树。

果果爸随着果果的指引朝那里看去,在那棵结着5只苹果的大树上方,果真有一个小黑点。仔细辨认一下,那的确是一只伸展着翅膀的小鸟。那只小鸟被画得很小,如果不注意观察的话,肯定会在不经意间就将它忽略掉。可是不到2岁的果果却从夺目的色彩中间发现了这个小细节,并得意扬扬地将自己的发现指给果果爸看呢!

周岁之前的孩子,目光会不自觉地被那些色彩艳丽或者性状奇特的东西所吸引,不过在孩子周岁之后,他们的思维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目光也不会只锁定在那些外表奇特、色彩艳丽的物体之上。有了之前的观察与辨识,他们的大脑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清晰印象,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将目光集中在那些比较有趣味但并不为人所注意的小东西之上,就像果果眼中的小鸟一样。

虽然观察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观察能力的发展,也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孩子对某个事物产生深厚的观察兴趣时,可能并不是因为这个事物有多么引人注目,而是因为这个事物引起了孩子某方面的情感,其中也包含了孩子对于生活的理解。在观察过程中,孩子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并且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大脑中,为以后的观察提供更多的经验与依据。所以,孩子的观察过程,也是不断丰富大脑知识,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爸爸妈妈更应该明白,孩子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也是主动在观察中不断探索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观察者”。与生俱来好奇心,会让孩子对身边新奇的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而在观察过程中,孩子的目光如此有神,甚至比成人更加犀利。很多时候,孩子的观察可能不如成人那样深沉透彻,却能够引发孩子的思考,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所以,当孩子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并且认真观察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阻止,更不要用成人的目光去看待,哪怕孩子观察的事物在成人眼中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应该解放孩子的小眼睛,让孩子去看他们喜欢看的东西,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因为这一切都与孩子智商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