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归纳人力资源链式管理的模式

归纳人力资源链式管理的模式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形而上,归纳为人力资源链式管理理论,即组织为了更好地实现绩效管理,着力于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的转化。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人力资源链式管理”则强调:人是资源与管理链条中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也不是唯一因素。因为在人力资源的链式管理过程中,人们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等与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的要求是绝不能忽视的。

归纳人力资源链式管理的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一般是指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实务,如人才的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等,属于形而下。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形而上,归纳为人力资源链式管理理论,即组织为了更好地实现绩效管理,着力于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的转化。人力资源是一种自在,人力资本是一种自为;静态的人力资源并不创造价值,动态的人力资本则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人力资源如果不转变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及其管理就没有意义。所谓“链式管理模式”,关键是在肯定人的因素第一的同时,不能只见人不见物,人、物、事、环境科技、信息、管理等诸要素是一个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链条,将其有机统一、形成合力、适当配置、注重绩效的管理方式,即为“人力资源链式管理模式”。毛泽东在1949年9月《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曾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我们是艾奇逊反革命理论的驳斥者,我们相信革命能改变一切。”这一观点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影响很大。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人力资源链式管理”则强调:人是资源与管理链条中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也不是唯一因素。在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只有管理者和员工而没有进行生产所需要的设备、技术、信息、市场等因素,那么管理过程或“链条”就不完整。其次,必须优化人与物之间的配置。人力资源配置是在组织的具体管理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组合最优化而力求实现的人工合理配备。一般的人力资源配置多注重用人的协调,即把有用的人放置于适合其能力的岗位上,而忽略了人与物之间的协调关系。再者,必须注重人与人的适合搭配。因为在人力资源的链式管理过程中,人们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等与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的要求是绝不能忽视的。

(原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注释】

[1]作者简介:武建奇,河北内丘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经济学类教指委成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

[2]王毅武:《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3]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4]皮永华、陈哲:《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问题》,《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www.xing528.com)

[5]钟冠仑、朱蓉:《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学科特征》,《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6]王毅武、李晓琳:《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范畴》,《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7]陈丕衡、张静:《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理论主线》,《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8]王毅武:《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传导层次及其功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9]王毅武:《现代管理学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70—17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