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确定性效应与资产比较中的影响

确定性效应与资产比较中的影响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确定效应发生必须做比较的资产中有一方是确定性的资产。而同样违反独立性公理的问题7和问题8中,由于没有一支是确定性回报的资产,所以卡尼曼和特沃斯基认为这是一组不含确定性效应但同样违反期望效用理论的实验问题。受确定性效应的影响,决策者对于一些潜在的积极的报酬并不会表现出应有的偏好,反而会表现出一种对风险厌恶的倾向。

确定性效应与资产比较中的影响

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指决策者在与仅具可能性的结果相比较时,常常会对确定性的结果赋予较大的权重,而对可能性结果赋予较低的权重,也就是说,确定性回报的资产总是比具有相同期望回报的风险资产的心理影响大。远景理论认为阿莱斯悖论(Allais Paradox)[2]就是由于确定效应造成的。但有一类声音争辩说,阿莱斯实例里的风险回报过于极端而且不现实。下列的选择问题是阿莱斯实验的变通,使用了比较贴近实际的回报。用N来表示问卷的被试人数,括号里的数字表示相应选择的人数比例。

问题1

(l)A:33%的机会可以获得2 500镑,66%的机会可以获得2 400镑,l%的机会一无所有。

(2)B:确定获得2 400镑。

实验结果:总样本N=72,选择A为l8%,选择B为82%。

问题2

(l)C:33%的机会可以获得2 500镑,67%的机会一无所有。

(2)D:34%的机会获得2 400镑,66%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实验结果:总样本N=72,选择C为83%,选择D为l7%。

研究数据表明:82%的被试者在问题l中选择B,83%的被试在问题2中选择C。每一个在l%水平上显著的偏好用星号来表示。根据期望效用理论,u(0)=0,问题l偏好意味着:0.33u(2 500)+0.66u(2 400)<u(2 400),即0.33u(2 500)<0.34u(2 400)。然而问题2偏好与问题l偏好不一致,呈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问题2其实就是由问题l演化而来的,即将同时消除问题l中两个远景66%获得2 400镑的概率便得到问题2。显然,将一个确定收益的远景改变成为可能的远景对人们所产生的心理影响要大于将一个最初不确定的远景改变为更加不确定的远景对人们所产生的心理影响。

确定效应还可以用下面一组更加简单直接的实验问题得到论证。这个例子也是以阿莱斯实例为基础的。

问题3

(l)A:(4 000,0.80)。

(2)B:(3 000)。

实验结果:总样本N=95,选择A为20%,选择B为80%。

问题4

(l)C:(4 000,0.20)。

(2)D:(3 000,0.25)。

实验结果:总样本N=95,选择C为65%,选择D为35%。

这组实验数据表明,由于确定效应也违反了期望效用理论。按照期望效用理论,问题3中选B意味着u(3 000)/u(4 000)>4/5,在问题4中选C意味着完全相反的不一致。将获得的概率从l.0降低到0.25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比将获得的概率从0.8降低到0.2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更大,这是此组实验想要展示的风险心理特征。

下面一组实验使用了非货币形式的回报,同样也论证了确定效应。(www.xing528.com)

问题5

(l)A:50%的机会可以获得赴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三星期旅游。

(2)B:确定可以获得英国的一星期旅游。

实验结果:总样本N=72,选择A为22%,选择B为78%。

问题6

(l)C:5%的机会可以获得赴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三星期旅游。

(2)D:l0%的机会可以获得英国的一星期旅游。

实验结果:总样本N=72,选择C为67%,选择D为33%。

确定效应发生必须做比较的资产中有一方是确定性的资产。而同样违反独立性公理的问题7和问题8中,由于没有一支是确定性回报的资产,所以卡尼曼和特沃斯基认为这是一组不含确定性效应但同样违反期望效用理论的实验问题。

问题7

(l)A:(6 000,0.45)。

(2)B:(3 000,0.90)。

实验结果:总样本N=66人,选择A为l4%,选择B为86%。

问题8

(l)C:(6 000,0.00l)。

(2)D:(3 000,0.002)。

实验结果:总样本N=66人,选择C为73%,选择D为27%。

问题7中的或有状态发生概率并不是微不足道的(probability),这时人们倾向于选择可能性更大的风险资产B;问题8中获得正回报虽然有一点可能性(possibility),但成功的概率十分微小,在此类情况下人们往往只关心回报数量的大小,所以在问题8中选了C。以上八个问题都显示出共有的、无法被期望效用理论所解释的风险态度。

受确定性效应的影响,决策者对于一些潜在的积极的报酬并不会表现出应有的偏好,反而会表现出一种对风险厌恶的倾向。以股票为例,股票经纪人在面临一种购买股票的选择时,如果第一种股票红利较小,但红利获得结果却是肯定的;第二种股票红利较大,但红利获得结果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时,对于多数股票经纪人而言,均会倾向于购买第一种股票,而不愿意冒风险去购买第二种股票。这一结果对主观期望效用理论模式的假定进行了否定,即对于具有理性人特质的决策者而言,总是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这一结果显示,确定性效应的决定要素是决策权重的性质,也表明人们对于确定性结局更具偏好,反映了人们对待风险态度的关键要素是由于人们对确定性结局和不确定性结局的处理方式存在极大区别,大多数人对不确定结果中正的结局(增益)持风险回避态度,对确定性结果中负的结局(损失)持风险追逐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