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像生成动力的原因和性质分析及优化

影像生成动力的原因和性质分析及优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恩海姆用“场”的动力论解释了视知觉形式动力生成的原因。阿恩海姆认为产生这些力的源泉都是一致的,它们不是存在于外部世界的某一观察对象中,它的最本质的东西都只能存在于知觉对象或心理意象中。也就是说,“视知觉形式动力”不单单是一种“力”,它还同时具有进行表现、生成意义等对各种次级力按照某种需要进行配置的功能。

影像生成动力的原因和性质分析及优化

那么这种动力生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即视知觉形式为什么会有动力建构机制呢?这种动力机制的本质是什么呢?

阿恩海姆用“场”的动力论解释了视知觉形式动力生成的原因。他认为视觉式样是一个“力场”,场中充满了力。比如在一个长方形内部充满了力,尽管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静止的地方,但那是因为在那里来自各个方向的力都达到了平衡的缘故。对于那些敏锐的眼睛来说,静止的地方也充满了活跃的动力。但是,静止物体本身实际上并不真正具有动力,而是它们的形式结构激起了主体的一种动力经验,视知觉形式动力只存在于观看者的经验或意象中。那么这种力存在于什么地方呢?阿恩海姆认为产生这些力的源泉都是一致的,它们不是存在于外部世界的某一观察对象中,它的最本质的东西都只能存在于知觉对象或心理意象中。

阿恩海姆认为大脑视皮层本身是一个电化学力场,电化学力可以在那里自由配置。

观察者看到的“力”是活跃在大脑视中心的那些生理力的心理对应物,或者就是这些生理力本身。“假如人的大脑视皮层区域就是这样一个‘力场’,这个区域中向简化布局发展的趋势就应该十分积极。当一个刺激式样投射到这个作为力场的大脑区域时,就会打乱这个‘场’中的平衡分布状态。一经被打乱后,场力又会极力恢复这种平衡状态。这种恢复平衡的努力,是否会获得成功,还要取决于刺激物本身力量的强弱。正如一滴油或一滴水要比一块坚硬的木板更容易呈现一种简单的形状一样,如果视觉刺激物本身的力量很大,或者说眼睛从被观看的物体中接受到的刺激很清晰时,它就不容易被改造成简单的形状。反之,每当刺激力量很微弱时,简化的趋势就会极其鲜明地表现出来”。这里,阿恩海姆就揭示了视知觉形式建构的动力机制的本质,就是“当一个刺激式样投射到这个作为力场的大脑区域时,就会打乱这个‘场’中的平衡分布状态。一经被打乱后,场力又会极力恢复这种平衡状态”。因此,当一个刺激式样投射到这个作为力场的大脑区域时,由于大脑视皮层区域要恢复平衡状态,就要对刺激式样进行向简化倾向组织直至能够把握它为止。这里的“刺激物本身力量的强弱”是指视觉形式的结构,它决定简化和平衡的程度。

阿恩海姆通过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视觉动力是客观存在的,他认为,“有方向性的张力和视觉对象的大小、形状以及颜色一样是物体的一种真实属性。观察者的神经系统从接受到的刺激物中产生了大小、形状以及颜色的经验同时,也产生了有方向性的张力”。

阿恩海姆简洁而生动地描述了视知觉形式动力的生成过程。“刺激材料到达我们的眼睛后,在被神经系统加工时,我们的眼睛就获得了动力。我们对此如何理解呢?首先记住,知觉的原材料不是机械地像喷墨打印机在纸上打字那样印在被动接受器的表面。知觉活动所涉及的,是一种外部的作用力对有机体的入侵,从而打乱了神经系统的平衡。是在抵抗的媒介组织上冲破了一个洞。这就好像是一场战斗,由人侵力量发起的冲击,遭到生理力的反抗,后者挺身而出,努力欲消灭这些人侵者,或者要把这些人侵的力转变成为最简单的式样。这两种互相对抗的力相互较量之后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最后生成的知觉对象。”这里,阿恩海姆对视知觉形式动力生成过程的简要描述,也就是关于视知觉形式生成的动力机制的描述,从而证明了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的“完形倾向”是一种动力机制。同时,也就揭示了视知觉形式建构的动力机制的根源问题。

阿恩海姆以观赏绘画为例,说明了视知觉形式动力建构的本质:“直觉认识发生在一个各种‘力’之间发生自由相互作用的知觉领域内。这种认识可以从一个人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把握中得到例证。在观看一幅画时,对画框之内的整个领域稍作扫描,观看者便能知觉到画的各组成成分:它们的形状和色彩,它们之间的种种关系。由于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在知觉经验中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以观看者所看到的整体形象乃是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实就是在大脑生理电力‘场’内发生的高度复杂的加工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很少进入人的意识(或者很少能被意识到),真正进入意识的,只是这种作用的最终结果。而这一结果就是由绘画与大脑组织活动相互作用之后产生的知觉对象,即我们看到的绘画形象。它包含着各种形状和色彩,而这些成分的特殊样相又是由它们在整体内的位置和功能决定的。”

大量的思维活动和解题活动都是在直觉认识中(或通过直觉认识)进行的。正如我在本书开始时描述的,知觉中的思维机制决定着视觉对象的大小、形状和色彩等等。而这种思维机制本质上又是‘场’力间的相互作用。其实,一件艺术品构图顺序也是按照同样的方式控制和进行的。(www.xing528.com)

也就是说,在阿恩海姆看来,在视知觉中,既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着的“力”,也存在着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力”进行自由配置和组织建构的“整体场力”。这个“整体场力”应该就是“有方向性的张力”或“动力”,因为正是它能够对“一件艺术品的构图顺序”“按照其自身的方式控制和进行”。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整体场力”或“动力”就是视觉“思维(知觉)”机制。正是这种“动力”为任何视知觉形式带来表现、意义,并使任何视知觉形式成为一个活的形式。也就是说,“视知觉形式动力”不单单是一种“力”,它还同时具有进行表现、生成意义等对各种次级力按照某种需要进行配置的功能。

摄影中,一个画面所包含的东西并不仅仅是落到视网膜上的部分,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是直接的视觉要素。在这可见式样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构造图式,这个图式确定了画面中各种元素的秩序。我们必须要去探索这个隐藏在我们直接所见到的“刺激式样”之内的式样。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的这个镜头中,有比较强烈的古典绘画意味。这个画面是全景,画面信息量很大。但这么繁杂的内容以一种特殊的规律和韵律组织在一起:处在画面正中间的人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位置将整个影像的构图分为左右两大部分。人物也基本上就分成左边一个群组和右边一个群组,而且还形成了一定的韵律。画面中除了有人物的组合,还有一个更抽象的组合结构在里面,就是画面亮暗的组合结构。由于这个画面的调子是重灰度的,因而亮色的区域十分地引人注意。在画面右上方的光源,照亮了右边大面积的墙,正好平衡了左边的大片阴影。整体给观众的感觉是既有节奏对比又大体均衡,形成了整个画面的平衡感。具象的影像就是这样由隐藏在背后的这样一个抽象的结构所支配着。

动画影像形态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其包含人类行为的形成过程,是与特定情景相结合的。探索动画设计本质问题时就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系统综合思维的过程渗透着影像的演变规律,并把在此过程中符合规律的构思以一定的技巧表现为具象形态,从而通过特定的环境氛围唤起想象而达到某种意境

影像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其中每一个子系统是由各要素组成并交叉成网络,是由知觉、叙事、表意等三层次所建构的影像表现体系。从动画设计载体与影像联系的角度,可以分析出两类关联模式:意象性联系与叙事性联系。影像在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成因及其外化,在广泛的意义上是人类通过与外在的、构成创造前提条件的环境相适应,所形成的行为样式,以及因这些方式和样式之需所创造的产物,制约着人的心态行为及其与外在环境的关系。

动画影像现象是由符号主导的视觉形式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通过功能主义途径分析现象之间的关系,把影像现象视为系统,从各种符号集成体的运作方式中找出支配各种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规律。影像沟通总是在具体现实的时空中完成的,这便涉及一定社会的时代历史情境。特定时代历史情境的属性和程度,直接影响到设计意识的形成、变化及其表达传递方式。

影像沟通总是在具体现实的时空中完成的,这便涉及一定社会的时代历史情境。特定时代历史情境的属性和程度,直接影响到动画设计意识的形成、变化及其表达传递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