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名财政困境与武士衰败:影响与背后纷争

大名财政困境与武士衰败:影响与背后纷争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质上,德川幕府把这些人当作人质,强迫大名向幕府尽忠。参勤交代、转封导致大名的财政窘迫,加速了武士阶层的衰败。德川幕府与大名明争暗斗,负面影响很大,让商人们渔翁得利。大名们参勤交代时主要负责把守城门和德川幕府的祖庙,还有消防工作。此外,有的大名被削减领地,财政更加困难。德川幕府还把征夷大将军家族婚丧嫁娶、过年过节、举行各种仪式等所需费用摊派给大名们。因此,稻谷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大名财政困境与武士衰败:影响与背后纷争

德川幕府的历史上,最令统治者头疼的就是武士阶层的贫困问题。历代征夷大将军都想方设法救济武士阶层。武士阶层穷困是日本的通病,并非局限于几个地区的问题。征夷大将军、大名、旗本武士[4]、奴仆、家老[5]、家臣的财政状况都很糟糕。原因何在?把此完全归因于武士阶层个人的不节约、不努力是不公允的。笔者先从大名说起。

德川氏在创业之初,为了统治日本全国的大名,制定了参勤交代制度,规定大名要轮流隔年到江户执勤。德川幕府在江户赐给大名们宅院,大名的妻儿、家臣可以住在这里。实质上,德川幕府把这些人当作人质,强迫大名向幕府尽忠。德川幕府经常将大名转封到其他地方,以此作为奖惩的手段。违背德川幕府命令的大名会被转封到几百里之外的地方。参勤交代、转封导致大名的财政窘迫,加速了武士阶层的衰败。结果,日本的国力衰落,德川幕府的统治也土崩瓦解。当时,日本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大名往返数百里乃至上千里参勤交代,旅费、负责护卫的人马的用度耗资巨大,路途奔波也很辛苦。扈从人员旅途得病也没有静养之处,往往有很多人客死他乡。太平年月,大名本来不需要太多的兵马护卫,但为了家族的体面,不能裁员,耗费巨大,加重了财政负担。《武家诸法度》严格限制了大名参勤交代时的扈从人数后,扈从人数略微有所减少。然而,参勤交代制度是德川幕府维持统治和威严的根本制度,是无法废除的。为了减轻大名的财政负担,熊泽蕃山、荻生徂徕等曾建议德川幕府减少参勤交代的次数。德川吉宗倾向于采纳这一建议,但想到参勤交代制度是祖制,不能随意变更,就没有勇气付诸实施。宽政年间的松平定信、安政文久年间的横井小楠也曾建议改革参勤交代制度,最终都不了了之。

横井小楠

当时,德川幕府的执政者恪守闭关锁国政策,脑海中只有与大名对立的观念,没有日本与外国对立的观念,无法站在日本国家的高度与全国的大名休戚与共、共同对外。德川幕府与大名明争暗斗,负面影响很大,让商人们渔翁得利。商人们利用参勤交代制度,赚取了作为消费者的各藩国大名的钱。大名们参勤交代时主要负责把守城门和德川幕府的祖庙,还有消防工作。因此,大名们在江户的官邸中需要大量士卒,花费巨大。日本全国各地的士农工商都云集江户,江户城的规模越来越大,各种建筑鳞次栉比,非常繁华。早在天明七年(1787年),江户的人口已经达到一百三十万。当时,占江户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士卒和浪人。人口众多为商人和手工业者提供了商机。富商无视德川幕府的俭约令,过着奢靡的生活,这是武士阶层无法企及的。长期以来,江户人口众多,属于消费型城市,几乎所有商品都依靠从大阪等城市输入,运输费很高。因此,江户的物价居高不下,受益者都是工商阶层,而武士阶层生活困苦。加之,物质文明的进步助长了奢靡之风,武士阶层看到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工商阶层过着奢靡的生活,为了面子也要和他们攀比。结果导致武士阶层越来越穷困。大名参勤交代,将藩国的钱物带到了江户,给江户带来了繁荣,各藩国的经济却凋敝了。

此外,有的大名被削减领地,财政更加困难。被转封到其他地方的大名,表面上领地的面积没有变化,但考虑到土地的肥瘠、农民和商人的贫富程度、人口密度等因素,转封之地与原来的领地相比,实际收入大大缩水。大名在转封之际,旅费消耗很大。大名到了新的领地之后,因风土人情与原来不同,经营起来非常困难。因而,原来实力雄厚的大名在转封之后便衰落了,这不足为怪。另外,德川幕府还让大名们协助幕府筑城、治水等。德川幕府还把征夷大将军家族婚丧嫁娶、过年过节、举行各种仪式等所需费用摊派给大名们。为了办事,大名们还要贿赂幕府官员。这些费用对大名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再者,自古以来日本以农为本,水稻是粮食中最主要的作物,物价是以米价为基础而确定的。大名的财政来源是领地内的地租,即稻谷。九州、中国地方[6]、关西的大名将大米运到大阪出售换钱。关东、东北的大名把大米运到江户出售换钱。日本承平日久,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耕作技术有所提高。加之,人口增加,劳动力充沛。日本的畜牧业林业、矿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几乎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在稻谷的生产上。因此,稻谷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各藩国之间相对封闭,交通不便。日本闭关锁国,稻谷无法出口。不仅如此,长期以来,德川幕府、各地大名鼓励开垦新田,禁止种植烟草甘蔗等经济作物,只允许种稻子。天长日久,稻谷产量过剩。因此,米价大跌。这样一来,大名领地内的稻谷产量增加了,财政上却依然入不敷出。德川幕府的财政也入不敷出。而在这一过程中,商人和手工业者获利颇丰。这势必给天下大势带来重大影响。(www.xing528.com)

部分大名发现种植稻谷不能致富,就种植其他作物,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结果获得了成功。然而,大部分大名依然热衷于稻谷生产,开垦新田,填埋低洼之地,导致下大雨之际洪水泛滥,结果得不偿失。大名向领地内的农民征收的地租是有限的,无法用地租弥补财政赤字。于是,大名只能屈膝向江户、大阪的富商借钱度日。富商社会地位卑微,但可以通过向大名贷款获取丰厚的利润。不过,如果大名无法还债,富商有可能血本无归。因此,富商的借贷利息很高。大名从富商那里借来的钱用于消费,并没有产生价值。借贷利息很高,对大名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很多大名连本金都无法偿还。德川幕府负责财政的勘定奉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和债权人—富商打交道,要求他们整理旧债,借新债给大名们。因而,德川幕府的勘定奉行无暇考虑国家的百年大计。勘定奉行为了向富商借债渡过财政难关,对富商卑躬屈膝,丑态百出。为了讨好富商,有的大名、旗本武士在酒楼、青楼招待富商。士风堕落由此可见一斑。

幕府官员也想方设法向富商借款,苟且偷安。在富商讨债时,幕府官员担心下次无处借钱,不敢赖账。没有办法,幕府官员只有对领地内的农民横征暴敛。有的幕府官员向工商阶层摊派各种杂税。更有甚者,有的幕府官员逼迫领地内的庶民将土地作为抵押,向其他藩国或者富商借贷后上缴府库。之后,因为无法偿债,债主告到公堂,公堂判庶民的土地归债主所有,导致庶民流离失所。有的大名依靠削减家臣、士卒的俸禄来渡过难关,导致一般武士饥寒交迫,无法养家糊口。

由于财政紊乱,各项制度无法执行下去。在德川幕府时期,武士阶层和农民、商人之间的界限十分森严。德川幕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临时加税。这势必遭到强烈的抵制。于是,德川幕府另作规定,庶民只要拿出一定的钱就可以像武士一样获赐姓氏,出入挎刀,可以骑马、穿有家徽的衣服。这些待遇的价码都不同,有的地方甚至明码标价。这种做法与卖官鬻爵无异。有的地方任用市井商人做财政工作,专门负责向富商借钱。这一做法必然会破坏士农工商的界限。此外,不少藩国滥发纸币,纸币流入其他藩国,其他藩国用纸币在发行纸币的藩国中却不能兑换金银。因此,纸币价格暴跌,扰乱了金融秩序。不仅如此,相邻藩国的奸民趁机廉价收购该藩国的纸币,之后到该藩国的公署强行兑换金银。因为奸民是其他藩国的人,公署不好强行抵赖,只能便宜了其他藩国的奸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